2019独角兽企业重金招聘Python工程师标准>>>
1976年12月10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大厅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奖典礼上第一次传出了炎黄之声,而发出这一声的就是丁肇中!众所周知,诺贝尔物理学奖是物理学研究领域的至高奖项,而他是继杨振宁和李政道之后,获此殊荣的第三位华人科学家,一时间全球华人为之欢呼雀跃,倍感荣耀!丁肇中能走上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领奖台,主要是他坚持不懈、刻苦钻研的结果,然而他能走上实验物理学研究这条路与他身边的良师益友密不可分!
启蒙老师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用在丁肇中最为贴切!丁肇中出生于1936年,当时的中国战火纷飞、硝烟弥漫。虽然他生于书香之家,但不得不饱受战乱之苦,当他到了上学的年纪,却因战乱不能正常上课。庆幸的是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便承担了对他的小学教育。母亲王隽英是儿童心理学教授,因此很善于把握丁肇中的心里,不仅教给他知识,更注重培养他的学习兴趣,培养他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她曾经告诉过丁肇中,只要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发展,无论他取得什么样的分数都能得到她的支持和赞赏。这一点对他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日后丁肇中也曾说,母亲对他养成坚忍不拔的性格有着深远影响,他一直牢记着母亲的告诫——“不管做什么,一定要努力奋斗,要成为一个佼佼者。”
如果说母亲王隽英培养了丁肇中日后进行科学研究所需的那股钻研劲,那么父亲丁观海则为他打开了通向物理学研究的大门。父亲送给他的两本书对他走向物理学研究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第一本是关于法拉第的书,那时丁肇中还在上中学,但看完书后他便立志要做第二个法拉第。第二本书是在1958年元旦前夕,父亲得知在密歇根大学求学的丁肇中开始喜欢上粒子物理学之后,便送给他一本《量子电动力学》作为圣诞礼物。在这本书中,丁肇中第一次了解了“粒子物理学”,这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随着不断钻研,他敏锐地感觉到,粒子物理学是未来物理学的主流,将会给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于是他下定决心,要投身于粒子物理学的理论研究或新粒子实验发现的行列中去,并要做一个世界级的科学家,正是这个决心彻底改变了丁肇中的一生!
反观我们现在的家长,把孩子成才全寄托在学校教育,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许多家长托关系、走后门想方设法把孩子塞进名校,然后紧紧盯着孩子的成绩单,考不好不是批评就是一顿臭骂甚至体罚,这样教育子女怎能培养出杰出人才?至于孩子的兴趣爱好,不管孩子真正喜欢什么,放假前先帮孩子报一堆辅导班、特长班、奥数班等,还自认为用心良苦要让孩子全面发展!其实我们的家长真应该放下家长的架子,平等地坐下来和孩子谈谈心,多问问孩子真正需要什么,这样或许能使孩子得到更好地发展!
精神导师
丁肇中曾经说过:“在我所熟悉的众多科学家中,我最仰慕的是法拉第。”法拉第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虽然他没有亲身教过丁肇中,但他一直是他的精神导师,是他内心的一根标杆,一座丰碑,因此在中学时就立志成为第二个法拉第。从法拉第的生平事迹中,丁肇中看到了一位大师热爱思考勤于动脑,怀疑权威的精神,求真务实的态度,敢于向命运挑战、勇于追求理想的勇气以及淡泊名利对科学的执著追求等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法拉第的这些精神一直在鼓舞着丁肇中为科学而奋斗,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他才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丁肇中的生命里程中,法拉第是影响他最大的科学家,但毕竟法拉第的年代比较久远,和丁肇中的生活也比较有距离。而荣膺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裔双雄”——杨振宁和李政道却不一样,他们和丁肇中一样,同为中华民族的后代,同为炎黄子孙,在这种特殊的同根同族情怀下,丁肇中受到了莫大的感染和激励,他决定向杨振宁和李政道看起,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物理学,为中华民族再创辉煌!如果说法拉第是丁肇中的精神导师,那么杨振宁和李政道便是他的现实楷模,在这样的激励下,丁肇中更加发愤图强,并且在后来的学术生涯中,他还与两位物理大师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丁肇中有着明确的目标,能坐得住冷板凳,中学时就立志从事基础科学研究,是因为他有心中的榜样。而现在我们的学生似乎变得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缺乏了对科学的无限热爱和真理的执著追求,这不是因为缺少献身科学的楷模,而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改变,这是值得我们警醒的地方!因此,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对学生在精神层面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精神世界的标杆。
现实领航者
虽然父亲丁观海为丁肇中打开了物理学的大门,法拉第、杨振宁和李政道也激励着他投身于物理学研究领域,但是让他真正走上实验物理学研究之路的却另有其人。首先是马丁•佩尔教授让他在暑假到加利福尼亚的伯克利实验中心体验了一把,感受了一下实验物理学的魅力,尽管佩尔教授十分想邀请他加入实验物理学研究领域,但他明白要想让一个年轻人,特别是一个非常有抱负的年轻人从一个领域转换到另一个领域是需要一点时间的,所以佩尔教授并不急于让丁肇中接受自己的邀请,而是十分开明地给他足够的时间来思考,这可谓“欲擒故纵”!
当时的丁肇中的确非常犹豫,一时间在理论物理和实验物理研究上无法抉择,而他的导师乌伦贝克教授一语点破了丁肇中的谜团,为他指明了今后研究的方向。乌伦贝克教授是这样分析的:“在理论物理领域内,只有极少数理论家才是重要的。但是做实验和这个不一样,只要你做出来一点什么,哪怕是一点点的成就,都是必不可少的!”后来的事实证明,丁肇中走对了路,他准确地选择了主攻方向,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比我们现在的教师,每天忙着搞科研、拉课题,上完课就闪人的现象十分普遍,就不用说关心学生内心的困惑、关心学生的长远发展了。这些行为背离了崇尚学术、育人为本的宗旨,不符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的。为此,我们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不仅传授知识,更要在关键时刻为他们释疑解惑,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小结
丁肇中的成功不是偶然的!首先它具有创造性的天赋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其次得益于父母在其童年小学时期的悉心培养,更是与导师的栽培和指导分不开的。不是每一名学生都达到丁肇中的高度,但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因材施教,化有形的说服教育为无形的循循善诱,变有形的管理为无形的服务,为他们成长成才提供有利而无形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