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的算法抉择

     贪心法在决策问题上目光短浅,只根据当前已有的信息就做出选择,而且一旦做出了选择,不管将来有什么结果,这个选择都不会改变。换言之,其并不考虑整体最优,它所做的抉择只是在某种意义上的局部最优解……第一次看到贪心算法的设计思想的时候我很惊讶,感觉它就是大部分生活的写照。笔者摸着良心说:不喜欢这个算法,不想让其成为人生的缩写。 

    (一)求职  

    求职跟贪心算法很相似,容易实现,但是会使人目光短浅。笔者曾看到一个典型的例子,正如下图所示,A做了一个(目光较短的)探测,发现薪酬右高左低,所以决定往左走,找一个极大值点。事实上,如果目光远一些,往右走,容忍一时的下降,起起落落,可达到全局部的最优。这个例子还有个名字叫盲人爬山,故事不言而喻。

人生中的算法抉择_第1张图片 

     所以求职之路,应该先问清除自己要的是什么,正视人生的低谷。未来可能很穷,家徒四壁;也可能很成功,墙上挂满了奖状。但无论如何,都要提醒自己,你看到的不过是四面墙。它们并不是你生活的全部。

    (二)青春

    我们年轻一代似乎总是生活在两个极端之中。我们过着处于别人口中纯真的环境,却总是用贪心算法去为生活抉择。我们总是说青春应该是跌跌撞撞、无怨无悔的,如果把目标设置为“快乐”,用贪心算法来形容笔者和笔者周围的人并不为过,我们以青春无悔去做一些不负责任的决定,但是归根究底,却是人性的自私。

    笔者身边曾有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对的人出现在不对的时机,一段还没开始就已知道结局的感情。其实这样的情况想去阻止一切的发生真的很难,不管是你要阻止它的开始,还是阻止它的结束。以不负青春为由尝试开始这段感情,但当逐渐冷静后,未来越加清晰,贪心算法的缺陷越来越明显,运行的结果得自己承担。或许有人觉得不去开始又怎么知道结果呢,这里笔者引用《后来的我们》中的一句话好了:既然不负此生很艰难,不负对方就好。既然注定特殊且无可替代,那就应该把伤害降到最低,让她快乐就好。

    吐槽完贪心算法,笔者也聊聊自己喜欢的算法——排序算法,它永远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如果你是个在选择中纠结人,那排序算法中的冒泡排序是个不错的人生选择。首先你要明确你不可能要所有的东西,所以只能要你觉得最重要的东西(要知道什么东西最重要,就需要对自己的报复和欲望有清晰的认识)。面对选择的时候,你就比较容易知道自己应该选择什么了,心无杂念的人,总是更容易做出选择。

    如果你是个纠结到自己不能做出比较的人,或者说你不能清晰的描绘自己的目标。那快速排序是个不二选择,不需开始就找最大的数,正如你不需要一开始就必须是百分百正确的选择一样,你只需要把你价值观中的某个标准拿出来,面对选择时满足要求的则应放在右边,不满足要求的放左边。

    写到此处,笔者承认对贪心算法有偏见是因为笔者也是个贪心的人。当然,笔者写这些不是想把自己封装喷子,笔者身边有许多我们觉得大学生活过得很不错的人,我觉得她们的人生选择就像排序算法一样,虽然不是一开始就有最好的选择,但是却在按照自己想要的一步步去逼近,最后也得到了不错的结果。

    正如邹振东教授在厦大毕业典礼上的发言一样:大学最值得带走的不是知识,而是“45度角仰望星空”的姿势。在大学,100个人中,99个人都是抬头看天空的人,难得有一个人低头看地下,这个人是出类拔萃的人。一旦毕业出了校门,99个人都是低头看地下——一方面竞争非常惨烈,另一方面诱惑特别多,两个巴掌打下来,不用教你,你自然会懂得面对现实。难得有一个人抬头看天空,他不是疯子,就是出类拔萃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个人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