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DSP28335工程文件里(不用BIOS产生CMD文件),手写CMD文件一般有两个,在RAM里调试时用的两个CMD文件分别为DSP2833x_Headers_nonBIOS.cmd和28335_RAM_lnk.cmd,烧写到flash里时用的两个CMD文件分别为DSP2833x_Headers_nonBIOS.cmd和F28335.cmd,其中DSP2833x_Headers_nonBIOS.cmd文件可以在所有工程文件中通用,主要作用是把外设寄存器产生的数据段映射到对应的存储空间,主要作用是把外设寄存器产生的数据段映射到对应的存储空间,可以跟DSP2833x_GlobalVariableDefs.c文件对照一下看看。下面通过一个简单例子,比如向CpuTimer0Regs. TIM.all写数据,来解读一下CMD文件是如何把寄存器里的值准确映射到所在存储器的位置的。
先在DSP2833x_GlobalVariableDefs.c文件里找到以下几行代码:
#ifdef __cplusplus
#pragma DATA_SECTION(“CpuTimer0RegsFile”)
#else
#pragma DATA_SECTION(CpuTimer0Regs,“CpuTimer0RegsFile”);
#endif
volatile struct CPUTIMER_REGS CpuTimer0Regs;
由上可知CpuTimer0Regs是一个结构体变量名(其定义在DSP2833x_CpuTimers.c文件里),通过预处理命令#pragma 为这个结构体定义了一个名称为CpuTimer0RegsFile的数据段。
接着在DSP2833x_Headers_nonBIOS.cmd文件里找到如下代码:
SECTIONS
{
DevEmuRegsFile : > DEV_EMU, PAGE = 1
FlashRegsFile : > FLASH_REGS, PAGE = 1
CsmRegsFile : > CSM, PAGE = 1
AdcMirrorFile : > ADC_MIRROR, PAGE = 1
XintfRegsFile : > XINTF, PAGE = 1
CpuTimer0RegsFile : > CPU_TIMER0, PAGE = 1
…
}
红字体代码的作用就是,通过SECTIONS伪指令把CpuTimer0RegsFile数据段装载到名称为CPU_TIMER0的存储空间。
同样在DSP2833x_Headers_nonBIOS.cmd文件里找到如下代码:
MEMORY
{
PAGE 0:
PAGE 1:
DEV_EMU : origin = 0x000880, length = 0x000180
FLASH_REGS : origin = 0x000A80, length = 0x000060
CSM : origin = 0x000AE0, length = 0x000010
ADC_MIRROR : origin = 0x000B00, length = 0x000010
XINTF : origin = 0x000B20, length = 0x000020
CPU_TIMER0 : origin = 0x000C00, length = 0x000008
…
}
CPU_TIMER0存储空间通过MEMORY伪指令指示了其起始地址和长度,也就等于间接确定了结构体CpuTimer0Regs的具体位置,所以通过以上几层映射关系,当向CpuTimer0Regs. TIM.all写数据时就可以准确的写入DSP内部寄存器所在的存储器的位置。由此看见,CMD的作用就是为程序代码和数据分配存储空间。
F28335.CMD是Flash版本的程序需要添加的cmd文件,主要是分配编译的代码段和数据段的地址
28335_RAM_lnk.cmd 是RAM版本的程序需要添加的cmd文件,作用同上。
以上两个根据具体的工程来添加,调试的时候才用RAM版本的,添加28335_RAM_lnk.cmd即可。烧写的Flash的工程采用F28335.CMD
DSP2833x_Headers_nonBIOS.cmd 分配硬件寄存器映射地址的段。必须加
右击你的project,选择第一个“Add files to project”后,选择你要添加的.cmd的路径。如果要删去,则选中.cmd文件后“remove from project"
不管在这个页面的"linker Command file"里添加还是在C2000linker 的include中添加或用工程文件管理器添加,只要将两个CMD文件加入工程就行,Flash和RAM的CMD文件同时只能一个加入,不能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