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最简单的做法:
一种是最常见的dp方法,令f[i]表示以A[i]元素结尾的LIS长度,那么,F[i]=max{F[j]+1) 其中1<=j
#include#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FOR(i,a,b) for(int i=(a);i<=(b);++i) int n, a[1005], f[1005]; int main () { scanf("%d", &n); FOR(i, 1, n) scanf("%d", &a[i]), f[i] = 1; FOR(i, 1, n) FOR(j, 1, i - 1) if (a[j] < a[i]) f[i] = max(f[i], f[j] + 1); int ans = 0; FOR(i, 1, n) ans = max(ans, f[i]); printf("%d\n", ans); return 0; }
另一种是有些贪心思想,利用二分:
如果子序列长度相同,那么最末尾的元素越小,就越有优势,于是对于长度相同的子序列,我们总是用更小的来替换。
#include#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inf=0x3f3f3f3f; int a[1005], n; int main() { for (int i = 0; i < 1005; ++i) a[i] = inf; scanf("%d", &n); for (int i = 0, t; i < 1005; ++i) { scanf("%d", &t); *lower_bound(a, a + n, t) = t; } printf("%d\n", lower_bound(a, a + n, inf) - a); return 0; }
另一种,用树状数组,这种方法和第一种方法思路是一致的,只不过在寻找比自己小的元素中,最长的那个LIS的过程,利用了树状数组来加速。之前的思想是:当前元素的LIS是位置在自己之前的,且LIS是最大的那个值+1。先不论树状数组是怎么工作的,对于原始数组v,复制一个数组a来排序,之后遍历数组v。这里由于是按顺序遍历v的,所以对于v[i],先操作的元素肯定位置上在v[i]之前。
然后,对于v[i],得到其在a中的位置p,想办法得到在p之前的LIS长度是多少(就是操作query(p-1)),假设是q,那么ans=max(ans, q+1)。这里,由于对于v[i]实际操作的是p,p是v[i]值大小的相对位置,于是又满足:在位置p前面的那些元素,必然大小是 现在的要讲树状数组怎么工作,即如何完成上面的”想办法“,无非就是要完成查询位置p之前的最大值(区间最大值),以及对于当前元素v[i]和其在a中位置的p,得到LIS后更新位置p之前的LIS。以往BIT总是用来求区间和,其实这只是它的一个应用,说到底它是一个数据结构,方法就是将sum和add的加法操作变成最值操作。 理解到这儿:其实,这完全可以用线段数来实现,只不过这里要处理的区间恰好是[1, p],即恰好一定是从1开始的,用树状数据能简单解决,就不必用线段数了。 #inclu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