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与跳跃表

redis与跳跃表

  • 盖题
      • 跳跃表的基本思路
      • skiplist数据结构简介
      • skiplist与平衡树、哈希表的比较

盖题

跳跃表是一种有序数据结构,通过在每个节点中维持多个指向其他节点的指针,从而达到快速访问节点的目的,跳跃表支持平均O(logN),最坏O(N)复杂度的节点查找

Redis使用跳跃表作为有序集合键的底层实现之一
Redis与跳跃表_第1张图片

跳跃表的基本思路

表处理的是有序的链表(一般是双向链表,下图未表示双向),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个链表中,如果要搜索一个数,需要从头到尾比较每个元素是否匹配,直到找到匹配的数为止,即时间复杂度是 O(n)。同理,插入一个数并保持链表有序,需要先找到合适的插入位置,再执行插入,总计也是 O(n) 的时间。

那么如何提高搜索的速度呢?很简单,做个索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上图,我们新创建一个链表,它包含的元素为前一个链表的偶数个元素。这样在搜索一个元素时,我们先在上层链表进行搜索,当元素未找到时再到下层链表中搜索。例如搜索数字 19 时的路径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先在上层中搜索,到达节点 17 时发现下一个节点为 21,已经大于 19,于是转到下一层搜索,找到的目标数字 19。

我们知道上层的节点数目为 n/2,因此,有了这层索引,我们搜索的时间复杂度降为了:O(n/2)。同理,我们可以不断地增加层数,来减少搜索的时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kiplist数据结构简介

skiplist,顾名思义,首先它是一个list。实际上,它是在有序链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结合上面的跳表的基本思路,比如我们要针对下面的链表查找23,查找的路径是沿着下图中标红的指针所指向的方向进行的:
Redis与跳跃表_第2张图片

23首先和7比较,再和19比较,比它们都大,继续向后比较。但23和26比较的时候,比26要小,因此回到下面的链表(原链表),与22比较。23比22要大,沿下面的指针继续向后和26比较。23比26小,说明待查数据23在原链表中不存在,而且它的插入位置应该在22和26之间。

在这个查找过程中,由于新增加的指针,我们不再需要与链表中每个节点逐个进行比较了。需要比较的节点数大概只有原来的一半。

利用同样的方式,我们可以在上层新产生的链表上,继续为每相邻的两个节点增加一个指针,从而产生第三层链表。如下图:

Redis与跳跃表_第3张图片
在这个新的三层链表结构上,如果我们还是查找23,那么沿着最上层链表首先要比较的是19,发现23比19大,接下来我们就知道只需要到19的后面去继续查找,从而一下子跳过了19前面的所有节点。可以想象,当链表足够长的时候,这种多层链表的查找方式能让我们跳过很多下层节点,大大加快查找的速度。

skiplist正是受这种多层链表的想法的启发而设计出来的。实际上,按照上面生成链表的方式,上面每一层链表的节点个数,是下面一层的节点个数的一半,这样查找过程就非常类似于一个二分查找,使得查找的时间复杂度可以降低到O(log n)。但是,这种方法在插入数据的时候有很大的问题。新插入一个节点之后,就会打乱上下相邻两层链表上节点个数严格的2:1的对应关系。如果要维持这种对应关系,就必须把新插入的节点后面的所有节点(也包括新插入的节点)重新进行调整,这会让时间复杂度重新蜕化成O(n)。删除数据也有同样的问题。

skiplist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它不要求上下相邻两层链表之间的节点个数有严格的对应关系,而是为每个节点随机出一个层数(level)。比如,一个节点随机出的层数是3,那么就把它链入到第1层到第3层这三层链表中。为了表达清楚,下图展示了如何通过一步步的插入操作从而形成一个skiplist的过程(点击看大图):

Redis与跳跃表_第4张图片
从上面skiplist的创建和插入过程可以看出,每一个节点的层数(level)是随机出来的,而且新插入一个节点不会影响其它节点的层数。因此,插入操作只需要修改插入节点前后的指针,而不需要对很多节点都进行调整。这就降低了插入操作的复杂度。实际上,这是skiplist的一个很重要的特性,这让它在插入性能上明显优于平衡树的方案。这在后面我们还会提到。
根据上图中的skiplist结构,我们很容易理解这种数据结构的名字的由来。

skiplist,翻译成中文,可以翻译成“跳表”或“跳跃表”,指的就是除了最下面第1层链表之外,它会产生若干层稀疏的链表,这些链表里面的指针故意跳过了一些节点(而且越高层的链表跳过的节点越多)。这就使得我们在查找数据的时候能够先在高层的链表中进行查找,然后逐层降低,最终降到第1层链表来精确地确定数据位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跳过了一些节点,从而也就加快了查找速度。
刚刚创建的这个skiplist总共包含4层链表,现在假设我们在它里面依然查找23,下图给出了查找路径:
Redis与跳跃表_第5张图片
在这个新的三层链表结构上,如果我们还是查找23,那么沿着最上层链表首先要比较的是19,发现23比19大,接下来我们就知道只需要到19的后面去继续查找,从而一下子跳过了19前面的所有节点。可以想象,当链表足够长的时候,这种多层链表的查找方式能让我们跳过很多下层节点,大大加快查找的速度。

单链表的查找一个元素的时间复杂度为O(n),那么跳表的时间复杂度是多少?
假如链表中有 n 个元素,我们每两个节点建立一个索引,那么第 1 级索引的结点个数就是 n/2 ,第二级就是 n/4,第三级就是 n/8, 依次类推,也就是说第 k 级索引的结点个数是第 k-1 级索引的结点个数的 1/2,那么第k级索引的节点个数为 n 除以 2 的 k 次方,即 n/(2^k)。

skiplist与平衡树、哈希表的比较

1、skiplist和各种平衡树(如AVL、红黑树等)的元素是有序排列的,而哈希表不是有序的。因此,在哈希表上只能做单个key的查找,不适宜做范围查找。所谓范围查找,指的是查找那些大小在指定的两个值之间的所有节点。
2、在做范围查找的时候,平衡树比skiplist操作要复杂。在平衡树上,我们找到指定范围的小值之后,还需要以中序遍历的顺序继续寻找其它不超过大值的节点。如果不对平衡树进行一定的改造,这里的中序遍历并不容易实现。而在skiplist上进行范围查找就非常简单,只需要在找到小值之后,对第1层链表进行若干步的遍历就可以实现。
3、平衡树的插入和删除操作可能引发子树的调整,逻辑复杂,而skiplist的插入和删除只需要修改相邻节点的指针,操作简单又快速。
4、从内存占用上来说,skiplist比平衡树更灵活一些。一般来说,平衡树每个节点包含2个指针(分别指向左右子树),而skiplist每个节点包含的指针数目平均为1/(1-p),具体取决于参数p的大小。如果像Redis里的实现一样,取p=1/4,那么平均每个节点包含1.33个指针,比平衡树更有优势。
4、查找单个key,skiplist和平衡树的时间复杂度都为O(log n),大体相当;而哈希表在保持较低的哈希值冲突概率的前提下,查找时间复杂度接近O(1),性能更高一些。所以我们平常使用的各种Map或dictionary结构,大都是基于哈希表实现的。
从算法实现难度上来比较,skiplist比平衡树要简单得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golang,服务端,gol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