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设计模式-单例的实现以及使用场景

模式

在一定环境中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案,包括三个基本元素--问题,解决方案和环境。

         大白话:在一定环境下,用固定套路解决问题。

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

是一套被反复使用、多数人知晓的、经过分类编目的、代码设计经验的总结。使用设计模式是为了可重用代码、让代码更容易被他人理解、保证代码可靠性。 毫无疑问,设计模式于己于他人于系统都是多赢的;设计模式使代码编制真正工程化。

单利模式应该用场景:

核心作用:保证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且提供一个访问该实例的全局访问点

 

应该在什么时候下使用单例模式?

  举一个小例子,在我们的windows桌面上,我们打开了一个回收站,当我们试图再次打开一个新的回收站时,Windows系统并不会为你弹出一个新的回收站窗口。,也就是说在整个系统运行的过程中,系统只维护一个回收站的实例。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单例模式运用。

  继续说回收站,我们在实际使用中并不存在需要同时打开两个回收站窗口的必要性。假如我每次创建回收站时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而每个回收站之间资源是共享的,那么在没有必要多次重复创建该实例的情况下,创建了多个实例,这样做就会给系统造成不必要的负担,造成资源浪费。

  再举一个例子,网站的计数器,一般也是采用单例模式实现,如果你存在多个计数器,每一个用户的访问都刷新计数器的值,这样的话你的实计数的值是难以同步的。但是如果采用单例模式实现就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而且还可以避免线程安全问题。同样多线程的线程池的设计一般也是采用单例模式,这是由于线程池需要方便对池中的线程进行控制

  同样,对于一些应用程序的日志应用,或者web开发中读取配置文件都适合使用单例模式,如HttpApplication 就是单例的典型应用。

  从上述的例子中我们可以总结出适合使用单例模式的场景和优缺点: 

   适用场景: 1.需要生成唯一序列的环境

                       2.需要频繁实例化然后销毁的对象。

                       3.创建对象时耗时过多或者耗资源过多,但又经常用到的对象。

                       4.方便资源相互通信的环境

 

代码实现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
a)	构造函数私有化
b)	提供一个全局的静态方法(全局访问点)
c)	在类中定义一个静态指针,指向本类的变量的静态变量指针
*/

class Singelton
{
private:
	Singelton()
	{
		cout << "Singelton 构造函数" << endl;
	}

public:
	static Singelton *getInstance()
	{
		if (p_Singel == NULL)
		{
			p_Singel = new Singelton;
		}
		return p_Singel;
	}

	static void freeInstance()
	{
		if (p_Singel != NULL)
		{
			delete p_Singel;
			p_Singel = NULL;
		}
	}

private:
	static Singelton *p_Singel;
};

Singelton * Singelton::p_Singel = NULL;   //静态数据成员在类外初始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C++设计模式-单例的实现以及使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