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f-attention----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论文解读

文章目录

      • 动机
      • 背景
      • 思考
      • 细节
      • 网络结构
      • 总结
      • 参考

最早提出self-attention思想的就是google17年这篇著名的论文了。


  • 动机

传统的rnn难于并行,而最近流行的attention往往会利用rnn。总之为了解决无法并行训练问题,google提出了self-attention,完全摒弃了rnn单元,从而做到并行训练。
在这篇论文之前,facebook AI lab就提出了一种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用cnn代替rnn单元来实现并行,具体发表在论文《Convolutional Sequence to Sequence Learning》。google提出用self-attention代替rnn,也是对facebook的一种回应吧。


  • 背景

self-attention被google利用在了机器翻译上,目前比较流行的是attention-based机器翻译模型,基本已经取代encoder-decoder模型。但大多数仍是以rnn为基本单元。google的self-attention就是对传统的机器翻译模型进行改进,摒弃了rnn单元。要想深刻理解self-attention,我们首先先了解一下传统的机器翻译模型。

传统attention-based机器翻译模型代表论文《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 by jointly learning to align and translate》,基本网络框图如下:

这里写图片描述
---------------------------------------------------图1-----------------------------------------------

图1就是传统的attention-based MT。它的一些基本公式有: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种结构google在论文中也有提到过,并被划分成一类attention。


  • 思考

以传统attention-based MT为背景,现在想要把rnn单元去掉,也换成attention。我们来看看google是怎么做的,首先我们需要先了解attention的概念:

  • attention的概念和分类
    google是最先形式化地提出attention地概念的。它把attention的三个重要组件分别称为key,value和query
    直接解释这三个名词可能会很抽象难懂。我们从传统的attention-based MT模型入手。在图1中,query就是解码层的s,key和value都是编码层的输出o。字面意思上来说,query是查询,即:我与你们的相似度是多少?key是键,即query要比较的值,value是值,一个key对应一个value,即query与我的key相似度为a,则我这个值对query的贡献度就为a。那么每个位置解码的时候,query(s)会分别计算与编码层各个位置key的相似度,把相似度做为对应value的权重,最后此位置的attention的输出即为所有位置value的加权输出。即用公式表示为:
    这里写图片描述


    论文也对attention进行了分类,query来自于解码层,key和value来自于编码层时叫vanilla attention(论文中并没有这么说),即最基本的attention。query,key和value都来自编码层的叫self attention

于是,很自然的,把rnn换成self-attention。

  1. 在编码层,输入的word-embedding就是key,value和query,然后做self-attention得到编码层的输出。这一步就模拟了图1中的编码层,输出就可以看成图1中的h。
  2. 然后模拟图1中的解码层,解码层的关键是如何得到s,即用来和编码层做attention的query,我们发现,s与上个位置的真实label y,上个位置的s,和当前位置的attention输出c有关,换句话说,位置i的s利用了所有它之前的真实label y信息,和所有它之前位置的attention的输出c信息。label y信息我们全都是已知的,而之前位置的c信息虽然也可以利用,但是我们不能用,因为那样就又不能并行了(因为当前位置的c信息必须等它之前的c信息都计算出来)。于是我们只能用真实label y来模拟解码层的rnn。前面说过,当前位置s使用了它之前的所有真实label y信息。于是我们可以做一个masked attention,即对真实label y像编码层的x一样做self-attention,但每个位置的y只与它之前的y有关(mask),这样,self-attention之后每个位置的输出综合了当前位置和它之前位置的所有y信息,即可做为s(query)。
  3. 得到编码层的key和value以及解码层的query后,下面就是模仿vanilla attention,利用key和value以及query再做最后一个attention。得到每个位置的输出。

总结起来就是,x做self-attention得到key和value,y做masked self-attention得到query,然后key,value,query做vanilla-attention得到最终输出。


基本框图:
这里写图片描述

  • 相似度的计算
    attention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query和key相似度的计算,目前主要的相似度计算方法有以下4种。
    这里写图片描述
    其中Q为query,K为key,V为value。《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 by jointly learning to align and translate》这篇论文就使用了perceptron attention。而这篇论文使用的是dot attention,后面会有详细的介绍。


  • 细节

上面已经说了这篇论文的主要思想,当然论文中还是用到了很多其他技术的,在模型上也有细节上的改进。我们从输入到输出来一步步说明。


  • position embedding
    论文采用self-attention的一个缺点就是无法使用word的位置信息。rnn可以使用位置信息,因为当位置变化时(比如互换两个word的位置)rnn的输出就会改变。而self-attention各个位置可以说是相互独立的,输出只是各个位置的信息加权输出,并没有考虑各个位置的位置信息。cnn也有类似位置无关的特点。以往的pe往往采用类似word_embedding式的可以随网络训练的位置参数,google提出了一种固定的pe算法:
    这里写图片描述
    即在偶数位置,此word的pe是sin函数,在奇数位置,word的pe是cos函数。论文说明了此pe和传统的训练得到的pe效果接近。并且因为 sin(α+β)=sinα cosβ+cosα sinβ 以及 cos(α+β)=cosα cosβ−sinα sinβ,位置 p+k 的向量可以用位置 p 的向量的线性变换表示,这也说明此pe不仅可以表示绝对位置,也能表示相对位置。
    最后的embedding为word_embedding+position_embedding。而facebook的论文是拼接两个embedding。


  • multi-head attention
    有了embedding,接下来就是attention了,论文采用了多个attention。首先embedding做h次linear projection,每个linear projection的参数不一样,然后做h次attention,最后把h次attention的结果拼接做为最后的输出。作者表明,多个attention便于模型学习不同子空间位置的特征表示,然后最终组合起来这些特征,而单头attention直接把这些特征平均,就减少了一些特征的表示可能。如图所示:
    这里写图片描述
    公式表示为:
    这里写图片描述


  • Scaled Dot-Product
    这篇论文计算query和key相似度使用了dot-product attention,即query和key进行点乘(内积)来计算相似度。论文中的公式如下:
    这里写图片描述
    示意图为:
    这里写图片描述
    之所以用内积除以维度的开方,论文给出的解释是:假设Q和K都是独立的随机变量,满足均值为0,方差为1,则点乘后结果均值为0,方差为dk。也即方差会随维度dk的增大而增大,而大的方差导致极小的梯度(我认为大方差导致有的输出单元a(a是softmax的一个输出)很小,softmax反向传播梯度就很小(梯度和a有关))。为了避免这种大方差带来的训练问题,论文中用内积除以维度的开方,使之变为均值为0,方差为1。


  • 预测
    训练的时候我们知道全部真实label,但是预测时是不知道的。可以首先设置一个开始符s,然后把其他label的位置设为pad,然后对这个序列y做masked attention,因为其他位置设为了pad,所以attention只会用到第一个开始符s,然后用masked attention的第一个输出做为query和编码层的输出做普通attention,得到第一个预测的label y,然后把预测出的label加入到初始序列y中的相应位置,然后再做masked attention,这时第二个位置就不再是pad,那么attention层就会用到第二个位置的信息,依此循环,最后得到所有的预测label y。其实这样做也是为了模拟传统attention的解码层(当前位置只能用到前面位置的信息)。


  • other
    label Smoothing
    用softmax分类并使用交叉熵函数做为损失函数时,真实标签只有0或1,根据反向求导公式可知,这会难于泛化,并且上层导数容易为0.所以把真实标签smooth,使之为0-1之间的一个数,而不是两个极端。
    layer normlization
    为了加速训练,避免陷入局部最优。
    stack layers
    如Figure 1的网络结构,编码层和解码层都重复了N次,最后把结果拼接。
    restricted self-attention
    为了缓解需要两两计算相似性的计算代价,作者又提出了restricted版本的self-attention,即每个query只需和他临近的r个key计算相似性。类似于卷积中的窗口概念。


  • 网络结构

    如图:
    这里写图片描述

  • 总结

    self-attention层的好处是能够一步到位捕捉到全局的联系,解决了长距离依赖,因为它直接把序列两两比较(代价是计算量变为 O(n2),当然由于是纯矩阵运算,这个计算量相当也不是很严重),而且最重要的是可以进行并行计算。
    相比之下,RNN 需要一步步递推才能捕捉到,并且对于长距离依赖很难捕捉。而 CNN 则需要通过层叠来扩大感受野,这是 Attention 层的明显优势。
    self-attention其实和cnn,rnn一样,也是为了对输入进行编码,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所以应把self-attention也看成网络中的一个层加进去。

  • 参考

  1. 一文读懂self-attention
  2. 自然语言处理中的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 Mechanism)
  3. attention model–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 by jointly learning to align and translate论文解读
  4.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

你可能感兴趣的:(n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