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木头Lua专栏】基础补充08:协同程序之resume-yield间的数据返回

 

这次要介绍几个其实很简单,但是一定要小心的返回值规则。

 

笨木头花心贡献,哈?花心?不,是用心~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www.benmutou.com/archives/1736

文章来源:笨木头与游戏开发

 

1.resume的参数

resume函数除了第一个参数是协同程序外,还能继续传其他参数,如下代码:

 
  
  1.     local co = coroutine.create(function(name)
  2.         print(name);
  3.     end);
  4.     coroutine.resume(co, "resume param");

resume第二个参数为“resume parame”,这个参数将会传递给协同程序的函数。

输出结果如下:

[LUA-print] resume param

这很简单,对吧,记住这个规则了,接下来不要混乱了。

 

2.resume函数的第二个返回值

还记得resume函数的两个返回值吗?一个代表协同程序是否正确执行,一个代表错误信息。

那,如果协同程序正确执行,错误信息这个返回值自然就是nil了。

然后,这里还有一个规则,那就是yield函数的参数可以传递到resume的第二个返回值里。

 

如下代码:

 
  
  1.     local co = coroutine.create(function(name)
  2.         print(name);
  3.         coroutine.yield("yield param");
  4.     end);
  5.     local result, msg = coroutine.resume(co, "resume param");
  6.     print("msg:" .. msg);

输出结果如下:

[LUA-print] resume param
[LUA-print] msg:yield param

这次我们只是加了一句yield的调用,同时yield函数我们传递了一个参数进去。

而这个函数将作为resume的第二个返回值,前提是,resume函数的第一个返回值是true。

 

怎么样?是不是开始有点混乱了?

没关系,接下来更加混乱。

 

3.yield的返回值

这次轮到yield的返回值了,来看看下面的代码:

 
  
  1.     local co = coroutine.create(function(name)
  2.         for i = 1, 2, 1 do
  3.             print(name);
  4.             print("co:" .. coroutine.yield("yield param"));
  5.         end
  6.     end);
  7.     for i = 1, 2, 1 do
  8.         print("=========第" .. i .. "次执行:")
  9.         local result, msg = coroutine.resume(co, "resume param");
  10.         print("msg:" .. msg);
  11.     end

这次的协同程序会执行一个for循环,而我们也会调用两次resume函数,输出结果如下:

[LUA-print] =========第1次执行:
[LUA-print] resume param
[LUA-print] msg:yield param
[LUA-print] =========第2次执行:
[LUA-print] co:resume param
[LUA-print] resume param
[LUA-print] msg:yield param

第一次执行的时候,协同程序第一次被挂起,所以yield的返回要等待第二次resume被调用时才能得到。

于是,第二次调用resume时,首先就得到了上一次yield的返回值了,这个返回值正是resume的第二个参数。

 

没错,resume的第二个返回值是yield的参数,而yield的返回值,是resume的第二个参数。

再简单一些,resume的返回值是yield的参数,yield的返回值是resume的参数。

同时,resume的第二个参数也能传递给协同程序的函数。

 

怎么样?稍微有点点混乱了吧?

没关系喇,更混乱的情况还会接着发生的,呵呵。(小若:呵呵你个头啊,我走了)

 

4.协同程序结束,主函数的返回值

这最后一种情况了,那就是协同程序的函数返回值,没错,它也能有返回值。

先看代码:

 
  
  1.     local co = coroutine.create(function(name)
  2.         for i = 1, 2, 1 do
  3.             print(name);
  4.             print("co:" .. coroutine.yield("yield param"));
  5.         end
  6.         return "协同程序函数结束喇!"
  7.     end);
  8.     for i = 1, 3, 1 do
  9.         print("=========第" .. i .. "次执行:")
  10.         local result, msg = coroutine.resume(co, "resume param");
  11.         print("msg:" .. msg);
  12.     end

我在协同程序函数的最后加了一个返回值,仅仅是一个字符串。

而resume的调用我增加到了3次,这是因为协同程序的for循环会执行两次,也就是会调用yield两次。

所以,需要第三次执行resume函数时,第二次yield才能得到返回。

 

输出结果如下:

[LUA-print] =========第1次执行:
[LUA-print] resume param
[LUA-print] msg:yield param
[LUA-print] =========第2次执行:
[LUA-print] co:resume param
[LUA-print] resume param
[LUA-print] msg:yield param
[LUA-print] =========第3次执行:
[LUA-print] co:resume param
[LUA-print] msg:协同程序函数结束喇!

前两次的执行结果没变,第三次就有点特别。

第三次执行resume时,首先就得到了第二次yield的返回,输出“co:resume param”。

注意一下,这里是不会继续执行print(name);这句代码的,也就是说,整个协同程序函数的for循环是不会被执行的。

这里仅仅是第二次的yield函数返回了结果,这个可不能理解错了。

 

最后,协同程序函数返回一个字符串,这个字符串做成为resume函数的第二个返回值。

是的,当协同程序执行完毕时,resume的第二个返回值就不再是yield的参数了。

 

5.结束

好了,这就是我今天不小心扫了几眼后,就不得不仔细研究的地方了。

虽然暂时还没了解这些规则的实际应用,但,这必须得记录下来,因为我很快就会混乱,到时候还得回头看这篇文章吧~

 

好吧,已经9点了…美好的周五晚上T_T

 

你可能感兴趣的:(Cocos2d-x与L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