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无人机》:第一章 从军用无人机到民用无人机

第一章 从军用无人机到民用无人机

“航空技术不是工业,不是科学,而是奇迹!”

——伊戈尔·西科斯基1

1伊戈尔·西科斯基(Igor Sikorsky),俄裔美国发明家,著名飞机和直升机设计师,现代直升机技术的奠基人。——译者注

自航空技术诞生之初,军方就对无人驾驶飞机的概念很感兴趣,首先研制出飞行炸弹、靶机,然后又推出无人侦察机。无人机技术在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成熟。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卫星地理定位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无人侦察机开辟了新道路。随后,这些技术逐渐走向民用领域,催生了民用无人机。

军用无人机简史

很多人以为无人机诞生于美国总统小布什执政的第二次海湾战争期间。此后,美国军方又利用无人机打击巴基斯坦和也门地区。实际上,自航空技术萌芽之日起,各国军方就开始研发不需要飞行员驾驶的飞机。随着技术的发展,无人机逐渐演化成飞行炸弹、无人机靶机、无人侦察机、无人机诱饵、步兵无人机……

第一批原型机

19 世纪末,一些由胆大妄为的天才发明家创造和研发的航空技术很快吸引了军方的注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军方就掌握了足够的航空技术,将飞机应用于空中侦察、打击敌军等方面。早期的空战战场充满了视死如归的骑士精神,天空变成了众多王牌飞行员的坟墓。各国部队自然而然萌生了制造不需要飞行员操作的飞机的想法。但是,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拥有能够远程指挥、控制飞行的技术。1898 年,塞尔维亚裔美国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在一艘被命名为“远程自动控制装置”(Teleautomaton)的船上首次使用了无线远程控制系统。1909 年,美国发明家埃尔默·安布罗斯·斯帕雷(Elmer Ambrose Sperry)成功研发出惯性测量仪的雏形——用于稳定飞机的陀螺仪。万事俱备,自动飞行器首航的一切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研究无人机最初的目的是轰炸敌军。1918 年 10 月,美国发射了首枚飞行炸弹,那是一架翼展长 4 米、名为“凯特灵虫”(Kettering Bug)的小型双翼飞机,这种飞机被看成导弹的“简易”始祖,但其飞行距离已有 120 公里,可承载 85 公斤***。

《玩转无人机》:第一章 从军用无人机到民用无人机_第1张图片

图 1-1 “凯特灵虫”,真正的空中鱼雷

为了确定飞行距离,技师们事先预设好引擎转数,在飞行过程中,引擎达到预定转数后旋即停止运行,机翼翻转,飞机直线下落坠毁。当时,一共生产了 45 架“凯特灵虫”,却从没有在实战中应用过,因为参谋部认为这种飞机给己方部队和盟友部队都造成了威胁,其危险不亚于敌军轰炸。

另外,1918 年 9 月,法国成功遥控老式轰炸机“瓦赞八代”(Voisin Ⅷ)在封闭路线内飞行 100 公里。

由于缺乏精确度,加之存在无线电干扰的危险,大约又等了二十年,飞行炸弹才真正踏入实用阶段。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主流思想主张把无人机做成靶机,用来训练炮兵、防空部队或飞行员——遥控靶机飞行,请其他部队练习射击,的确比让靶机在自己身后追着跑要安全得多。而且,这也是一种回收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大量库存飞机的好办法。于是,英国在 20 世纪 30 年代末把“虎蛾”(Tiger Moth)双翼飞机改造成靶机,将其重新命名为“女王蜂”(Queenbee)。

《玩转无人机》:第一章 从军用无人机到民用无人机_第2张图片

图 1-2 英国“女王蜂”靶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当年,无人机产业尽管不及航空业繁荣昌盛,但也开始名声鹊起。地处好莱坞附近的“无线电飞机公司”(Radioplane)曾经是风头最劲的无人机靶机生产厂商。一位名叫诺尔玛·简·多尔蒂的小姑娘,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玛丽莲·梦露,在投身演艺事业之前曾经在这家企业工作过一段时间。

1944 年,肯尼迪家族的长子约瑟夫·肯尼迪参加了一项极度危险的任务:让装满***的无线电遥控飞机坠落,轰炸位于法国北部的德军 V3 导弹基地。约瑟夫必须登上飞机,操作飞机起飞,装好雷管后跳伞离开。一架护卫机通过无线电与电视保证无人机的远程导航。不幸的是,约瑟夫尚未来得及跳伞之前,飞机在空中爆炸,在此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也成为不解之谜。

《玩转无人机》:第一章 从军用无人机到民用无人机_第3张图片

图 1-3 1944 年在无线电飞机公司工作的玛丽莲·梦露

除了把无人机做成靶机之外,德军方面对无人机的发展方向却另有打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各方中,德国是唯一能够工业化批量生产并在实战中应用“飞行炸弹”的国家:首先出现的是翼展 6 米、长 8 米的 V1 飞弹,能够携带大约一吨***,可飞行 200 公里,在飞行速度达到 600 公里 / 小时的时候,精确度约 12 公里。V1 飞弹更主要的作用是侵蚀盟军斗志,而非摧毁敌方设施。

后来,V1 飞弹被各方面性能更加卓越的 V2 飞弹所取代。V2 飞弹由火箭引擎推动,射程 320 公里,飞行速度 5000 公里 / 小时。V2 飞弹几乎无坚不摧,甚至可以飞入太空。

《玩转无人机》:第一章 从军用无人机到民用无人机_第4张图片

图 1-4 德军运输 V1 飞弹

图 1-5 V2 飞弹

当时,德军已经能够利用自己的技术制造出其他型号的无人机。1943 年 9 月,盟军缴获的意大利装甲船“罗马号”(Roma)被一枚“鲁赫斯塔赫”SD 1000 飞弹(Ruhrstahl)以前所未有的精确度击中。这种飞弹发射以后,制导团队一直远程遥控飞弹直到击中目标。盟军很多舰船同样难逃厄运,遭到更先进的导弹——“亨舍尔”HS 293 飞弹(Henschel)袭击。盟军方面也针锋相对,研发出成熟的应对策略,比如无线电干扰、摧毁导航飞机等。

《玩转无人机》:第一章 从军用无人机到民用无人机_第5张图片

图 1-6 亨舍尔 HS 293 飞弹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冷战启幕

德国自动飞行和远程遥控技术明显遥遥领先,因此,盟军各国攻入德国后争相寻找科技装备与科研人员,用“逆向工程”的方式,从拆解开始,学习仿造德国装备,科研人员则被邀请移居到各方战胜国。于是 V1、V2 飞弹之父——沃纳·冯·布劳恩受邀前往美国,获得更多的预算,继续研究火箭技术。

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情况类似,1945 年,各国拥有大量库存飞机,应该让这些飞机发挥作用。因此,美国决定把“赫尔卡特幽灵机”(Hellcat Phantom)改装成无人机,用于在太平洋原子弹试验后提取空气样本。

冷战随后爆发,推动了无人机技术迅猛发展。想象一下,倘若战端开启,大规模坦克部队在欧洲汹涌袭来,炮兵部队首先需要高效的侦查方式。这类任务对于由飞行员操纵的普通飞机来说非常危险,所以,催生了战术无人机(也被称为“无人侦察机”)。无人机以高速低空掠过战场上空,给常规目标或者核武器拍照。然后,无人机凭借降落伞着陆,军队立即回收,再洗印胶片。陆军最接近战场,他们可以不呼叫空军协助,转而使用无人机,这一战术让处理信息的时间缩短,实现迅速反击。因此,法国在 20 世纪 50 年代根据德军的 V1 飞弹研发出卡车运载的小型战术无人机 CT-10、CT-20,然后是 R20。

《玩转无人机》:第一章 从军用无人机到民用无人机_第6张图片

图 1-7 R20 战术无人机

与之一脉相承的最新一代产品是“临时战术无人机系统”(SDTI)无人机:这种螺旋桨飞机翼展 4 米、依靠弹射器起飞,最大飞行时间 5 小时,借助降落伞着陆。这种无人机在科索沃和阿富汗地区曾经得到大量应用。

《玩转无人机》:第一章 从军用无人机到民用无人机_第7张图片

图 1-8 SDTI 无人机

从战略角度看,军方希望无人机技术不要仅仅在臆想战场的上空漫步。铁幕两侧的阵营尽管名义上处于和平状态,其实彼此迫切希望监视对方。美方使用 U2 侦察机在苏联境内实施高空侦查。1960 年 5 月,一架 U2 飞机被击落,苏联播出了一名安然无恙的机组人员遭俘虏的镜头。这一事件让美国舆论一片哗然,美国加速研制能够深入敌后执行任务的无人侦察机。

1962 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使美方监视敌人的需要更加紧迫,可当时的无人机技术并不成熟。“瑞安”147 BQM-342 无人侦察机有另一个更为人所知的名字——“萤火虫”无人侦察机,其翼展不到 5 米,可以由飞机投放,通过降落伞回收。1964 年,“萤火虫”首飞,侵犯中国领空。该无人侦察机在越南、中国等地执行任务,共飞行 3400 余次,其中几架飞机被中国军方击落。

2无人机名称中英文对照表请参见附录 B。——编者按

图 1-9 “萤火虫”,冷战时期的无人侦察机

尽管美国在冷战时期使用的无人机技术获得了无可争议的巨大成功,但是,无人机在防空炮火和战斗机面前仍显得脆弱无力,极易遭到攻击。鉴于无人机的缺陷和损失,加上遥控导航技术并没有完全成熟,无人机在美军眼中渐渐失去了价值。美军从越南撤军之后,无人机技术也被束之高阁。

反恐战争

1982 年,以色列接下了无人机技术研发的火炬,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加利利和平行动”中,以色列在进攻贝鲁特时,使用无人侦察机与由飞行员驾驶的飞机协同行动,同时,还使用小型无人机作为诱饵迷惑敌方的防御力量。很快,以色列取得制空权,为其展开地面部队行动提供了很大便利。恐怖主义威胁对以色列来说如同芒刺在背,促使其在无人机领域保持领先地位,与美国分庭抗礼,共同引领无人机技术的尖端科技,以色列无人机出口量占该市场总量的 70%,主要出口南非。

2001 年 9 月 11 日,纽约世贸大厦遭到恐怖袭击。而后,以围捕阿富汗境内基地组织为共同目标的反恐同盟在同一年诞生,并从 2003 年起在伊拉克继续与基地组织作战。在这场战斗中,美军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依靠情报工作的长期性与准确性,尽可能不让部队处于危险境地,在远离美国本土的战争中实现“零阵亡”。因此,军队需要长期拥有可靠的侦查监视技术。

美国通用原子公司将 MALE(Medium Altitude Long Endurance,意为“中海拔、长时程”)无人机系统安装在“掠食者”无人机身上。这种无人机与当时已生产的所有无人机都截然不同,专门为了长时间飞行和执行侦查任务而设计,可以在数千公里之外远程导航,能满足美军所有需要。“掠食者”翼展 16 米,机翼很长,类似滑翔机机翼,由螺旋桨引擎推进。机身背部有卫星通信天线。尾翼呈 V 字形,比传统的尾翼矮,更容易安置。这种无人机可以在 7000 米海拔高度连续飞行 40 小时,一些型号可以飞行 12 000 公里。MALE 无人机系统从 1995 年开始接受测试,在阿富汗战场上成为联军情报机构的主要工具。

《玩转无人机》:第一章 从军用无人机到民用无人机_第8张图片

图 1-10 MALE 掠食者

在此之前,类似侦查工作都是由卫星承担的。无人机可以直接飞到想要侦查的地点,显得更加灵活,而卫星则必须按照固定轨道运行,只能等到在轨道上经过目标地点时才可以工作。而且,无人机飞行高度较低,拍摄的照片更加清晰。不过,卫星并不是无人机的竞争对手,恰恰相反,卫星可以通过地理定位以及 20 世纪 90 年代研发成功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为无人机导航。卫星还可以为控制无人机飞行和现场传送图像提供中转服务。

“掠食者”无人机还被创造性地赋予了新身份——攻击性无人机。此前,无人机的作用仅仅是发现目标,然后会被敌军飞机或者高射炮击毁。“掠食者”无人机配备武器,彻底扭转了这种劣势。它可以在任务的后半程自动填弹,并探测攻击造成的损失范围,其处理数据的时间大大缩短,而精确度则大大增强。“掠食者”无人机于 2001 年在伊拉克发射了第一枚导弹,之后在也门发动了第二次袭击。

不过 MALE 无人机系统存在一个重大缺陷:速度慢,最高速度仅为 200 公里 / 小时。如果目标距离远,无人机的航程需要花费很长时间,也就是说,可以用在观测目标的时间就会相应变短。而 HALE(High Altitude Long Term Endurance,意为“高海拔、长时程”)无人机系统则有效弥补了这一缺陷。相应的飞机配备喷气式引擎,速度是 MALE 无人机系统飞机的三倍。比如诺斯普诺·格鲁门公司的 RQ-4“全球之鹰”无人机的最高飞行高度可达 18 000 米,其体积如同航班客机(翼展 40 米),续航能力约 40 小时。

《玩转无人机》:第一章 从军用无人机到民用无人机_第9张图片

图 1-11 HALE 全球之鹰

无人机这种新型工具的成功主要依赖于军方的肯定。在法国和美国,陆军与空军对无人机操作人员应接受的训练内容要求并不相同。操作空军无人机的人员必须接受过飞行员培训,而陆军对操作无人机人员并没有这样的要求。在美国,空军与陆军配备有各自的“掠食者”无人机,空军愿意手动操作,而陆军更信任自动驾驶。结果是,手动操控的无人机出现的事故更多。在伊拉克,曾共有超过 700 架各式各样的无人机服役,美国军方不得不对空中交通管制问题加以考虑。

在法国,比起无人机,空军更加偏爱飞行员驾驶的飞机,比如“阵风”战斗机和 A400M 运输机。法国军方没有研发自己的 MALE 无人机,而是与以色列合作,把以色列“苍鹭”无人机法国化,改造成“雪鸮”无人机。自 2010 年起,已经有四架“雪鸮”无人机在阿富汗、利比亚、马里服役,后来被 MQ9“死神”无人机取代。

《玩转无人机》:第一章 从军用无人机到民用无人机_第10张图片

图 1-12 MALE 雪鸮

开启迷你时代

自 21 世纪初,微型化技术让研制放入背包里的便携式无人机成为可能。如果敌人布下陷阱、准备伏击,装备这种无人机的步兵可以不必身犯险地就能够看到山丘或者建筑物背后的情况。无人机变成了一种带着翅膀的望远镜。美国天空环境公司研发了 RQ-11“渡鸦”迷你无人机,固定机翼翼展 1.3 米,质量不足 2 公斤。该无人机配备摄像机和视频接收器,活动范围 10 公里。步兵手持投出这种无人机,起飞后可以通过视频接收器在屏幕上看到图像。在降落时,无人机尾翼转向,无人机随重力落下,撞击地面时,机翼与机身分离成几个部分,而分离的部分很容易重新组装,便于下次飞行。这些特点为 RQ-11“渡鸦”迷你无人机赢得巨大成功,行销 20 多个国家,销量达到 20 000 架。

加拿大艾伦研发公司生产出不到 2 公斤重的四旋翼无人机——“艾伦侦察机”,用于在城市环境中收集信息。机上配载了稳定的陀螺仪摄像机,持续飞行时间约 25 分钟。这种无人机启动时间很短,而且这种无人机坚固耐用、易于操作。

《玩转无人机》:第一章 从军用无人机到民用无人机_第11张图片

图 1-13 RQ-11“渡鸦”迷你无人机

《玩转无人机》:第一章 从军用无人机到民用无人机_第12张图片

图 1-14 “艾伦侦察机”迷你无人机

军用无人机的未来

无人机能够代替战斗机吗?想实现这一愿望,无人机必须更敏捷、有隐形能力、续航能力更强。目前仍处于试验阶段的 UCAV(Unmanned Combat Aerial Vehicle,意为“无人作战飞机”)无人战斗机能够满足这些需求。

达索“神经元”无人机的模型在 2011 年布尔日航空展上亮相,该无人机于 2012 年 12 月首次飞上天空。

《玩转无人机》:第一章 从军用无人机到民用无人机_第13张图片

图 1-15 1∶1 大小的“神经元”无人机模型亮相 2011 年布尔日航空展

从美国到欧洲,包括伊朗和印度在内的五十多个国家都在研发军用无人机。无人机技术的广泛传播,让拥有这项技术的国家不再占据明显的优势。在没有预先警告的前提下使用无人机清除恐怖组织,容易造成平民伤亡,这种做法遭到全体民众的一致反对,同时引发了大众对无人机使用问题的争论。

表 1-1 部分正在服役的无人机

名称

国家

类型

续航能力(小时)

活动半径(公里)

最高速度(公里 / 小时)

最高飞行高度(米)

SDTI

法国

战术无人机

5

200

240

3800

掠食者

美国

MALE

部分型号可达 40

6780

222

7680

全球之鹰

美国

HALE

部分型号可达 40

22 780

635

18 300

神经元

欧洲

UCAV

2

2280

980

14 000

随着西方部队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军用无人机的市场陡然缩小。尽管有人尝试向平民销售迷你无人机,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一方面,军用无人机对普通人来说太过专业,普通民众不需要获取即时信息,也丝毫不介意多花上几分钟启动无人机;另一方面,军用无人机和军民两用无人机的使用受到商业法规的严格限制。最早的是美国《国际武器贸易条例》中的相关规定。不论销售目的何在,在美国从事出口“防御器材”和“防御服务”的行为都受到该《条例》的制约。此外,美国还针对军民两用产品制定了《出口管理条例》(简称 EAR)。这些规章制度可能使销售延迟,令销售者受罚,甚至遭受刑事惩处。另外,由于军方认证的原因,军用无人机的售价也过高。

然而,军用无人机赋予了年轻一代企业家无限灵感,激励他们开发适合民众需要的无人机。20 世纪 90 年代和 21 世纪的技术革新将为这些企业家助上一臂之力。

民用无人机时代的到来

21 世纪之初,新兴科技让军用无人机的性能更加优秀,也促进了民用无人机的诞生。

科技演化与科技突破

地理定位:从陀螺仪到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为了完成任务,飞行器必须精确了解自己所处的空间位置。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自动驾驶仪只能依靠自身的惯性测量仪定位,惯性测量仪包括机械陀螺仪、与陀螺仪连接的磁罗盘和压力传感器。整个飞行过程中,飞行器通过测量自身承受的加速度实现定位。但是,除了机械本身的可靠性问题之外,惯性测量仪体积大而笨重,随着时间流逝,其精确度会降低。1995 年,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到来改变了这种局面。从那之后,飞机可以用指甲大小的天线接收卫星发出的讯号,即时定位自身的位置。该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多颗人造卫星组成的卫星群(比如用 24 颗人造卫星工作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或者俄国的格洛纳斯(GLONA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抑或未来将投入使用的欧洲伽利略(GALILEO)卫星导航系统,将持续发送由原子钟测算而出、报告精确时刻与位置的信号,通过三边测量法计算出位置距离。为了准确定位,飞行器必须接收至少四颗人造卫星发出的信号,如果能接收到六颗或更多人造卫星发出的信号,则会提高定位的精确度。

这种技术起初由美军研发,而提供给公众的卫星信号被故意降低了精确度,于是,其误差在 100 米左右。在 2000 年 5 月,美国克林顿总统决定停止人为降低精确度的做法后,卫星定位技术才真正开始蓬勃发展。现在,定位的精确度在 10 米以内,随着发射信号的卫星数量增多,精确度仍在进一步提高。

微电子机械系统迷你化

2 毫米长的气压高度计、大小相仿的指南针、3 毫米的加速计……如今,没有活动部件、不需维护的微型组件取代了以前的机械传感器,这种组件被称作“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移动电话的普及促使这类系统进入工业化生产。现在,微型无人机自动驾驶仪的回路中就采用了微电子机械系统,包括传感器在内,自动驾驶仪的总重量不到 25 克。

《玩转无人机》:第一章 从军用无人机到民用无人机_第14张图片

图 1-16 微电子机械系统

数据联络通道

MALE 和 HALE 军用无人机使用卫星联络,有效距离无限宽广。民用无人机无法使用卫星联络,因为设备价格高昂,而且天线过大。不过,从 21 世纪开始,民用无人机可以使用高效又安全的数字无线电。以前,无线电一直使用频率 41 兆赫或者 72 兆赫的模拟信号,这种信号会遭到其他发射装置的干扰,而且电动引擎也会令信号停顿。进入 21 世纪后,出现了更高频率的数字模式无线电,频率达 2.4 吉赫。从初次使用开始,可以把发射器和接收器配对,让接收器只能识别遥控器发出的信号,这样就不会受到第三方的干扰。联络通道变成双向:发射器下达指令,同时接收机上反应传感器状态的信息。另外还有一个优点:发射器不需要以前 1 米长的遥控天线,也不需要机身外侧保持紧绷的接收器长线,现在的发射器和接收器只需 10 厘米长的天线而已。

无刷电动机(又名:磁力同步自动驾驶机)

丰田普锐斯(Toyota Prius)汽车、电动小型摩托、CD 光盘机都配备了无刷电动机。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无刷电动机替代了电刷电动机。如果没有无刷电动机的存在,众多多旋翼无人机(占民用无人机的 80%)将永远不会问世。

与前几代电动机不同,这种电动机需要直流电供电,电流通过引擎外部的连接器,连接器把直流电转化成三相交流电。该连接器通过调整每秒钟的脉冲数控制引擎速度,避免了传统直流电引擎的所有缺点,比如惯性,而且无刷电动机效率更高、寿命更长。

实用载荷:数字相机

拍摄照片、拍摄之后立刻查看、删除照片、重新拍摄、每次飞行拍摄储存数百张照片、修饰照片、用照相机镜头录制地面情况……20 世纪 90 年代末,在数字相机出现之前,如此花样繁多的功能几乎无法想象。自从进入 21 世纪,数字传感器凭借其惊人品质彻底取代了胶片技术,无人机的摄影测量法等新技术也随之问世。胶片摄影的洗印既昂贵又不方便,如果没有数字相机技术,无人机绝不可能如此繁荣发展。

新型制造材料

20 世纪 80 年代到 90 年代,复合材料和高强度塑料泡沫开始被广泛使用。复合材料是至少两种特性互补材料的结合体,因此,制成的复合材料拥有两种材料各自本来不具备的特性,比如坚硬与轻盈兼备。

复合材料质量轻,容易塑型,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逐渐取代了用于制造空中客车和波音飞机的铝、钢和钛。现在,复合材料几乎占飞机总重量的 50%。生产总量的提高让生产成本下降,复合材料的价格逐渐能为大众接受,在大众市场上,复合材料以碳或玻璃纤维管或片的形式销售,这两种材料也是制造多旋翼无人机的主要原材料。

固定机翼无人机依赖空气动力学而飞上天空,采用塑料泡沫,通过模具制作出的流线外形也是基于空气动力学原理。发泡聚乙烯轻巧、坚固、容易制作,成为小型固定机翼无人机流线型外壳和机身的标准制作材料。

从娱乐到专业应用

在航空业,人们一直通过制作体积较小的模型用来测试设计理论、改善已有机型,或是用于教育教学。随着 FM 调频无线电遥控技术的出现,飞机模型制造技术在 20 世纪 70 年代得以迅速繁荣发展。但是,由于没有可用的自动驾驶方式(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出现以前),飞行只能依靠遥控者的反应速度和敏捷度。飞机驱动的主要方式是热力引擎,这种引擎并不可靠,容易产生震动、积存污垢,所以需要仔细维护保养。当时,机身往往用木料制成,组装时间长,使用寿命短。另外,在胶片摄影占主导地位的年代,机载照相机能够做的工作极其有限,当时的“民用无人机”仅仅用于娱乐。

在 20 世纪 80 年代,手提摄像机的出现逐渐改变了这种情况。大型遥控直升机促进了一些媒体应用的问世,比利时飞行镜头公司的无人直升机配备摄像机,在巴黎香榭丽舍大道上空航拍法国大革命二百年纪念庆典开幕式,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直升机在巴黎上空距离地面十几米的地方翱翔,然后穿过了凯旋门。传统直升机根本无法实现这种动作。

《玩转无人机》:第一章 从军用无人机到民用无人机_第15张图片

图 1-17 20 世纪 80 年代,一名航模爱好者:12 岁的航模制作者和他的模型“格洛普纳的士”(Taxi Graupner)

在民用无人机领域里,一个国家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占据了特殊地位,这个国家就是日本。日本农民在小片稻田里用无人机大规模喷洒农药。雅马哈公司推出 99 公斤重、可携带 20 升液体的无人机“Rmax”,凭借无人机总数达到 3000 架、年销量 300 架的规模,占据无人机市场的龙头地位。在日本农业部的鼓励下,无人机产业大获成功。日本农业部认为,使用无人机可以暂时缓解日本农村缺少劳动力的压力。

新技术的涌现以及成本的降低,让民用无人机的企划方案从 2005 年开始激增(参见表 1-2)。尽管民用市场仍然没有超过军事领域的应用规模,但二者的差距缩小了一半。

表 1-2 2005 年至 2013 年无人机的企划方案

年份

民用 / 商业

军用

军民两用

研究 / 试验

2005

55

397

44

254

2006

47

413

77

248

2007

61

491

117

315

2008

115

578

242

347

2009

150

683

260

395

2010

171

631

283

367

2011

175

674

318

379

2012

217

548

353

260

2013

247

564

392

250

2005 到 2013 年的发展增幅

×4.5

×1.4

×8.9

平稳

来源:国际无人机协会

过去,使用无人机要首先获得许可证。自 2012 年起,大多数欧洲国家对无人机的使用限制放宽。于是,大众对无人机的迷恋也风行起来。无人机的使用弹性空间很大,能够执行各种各样的任务,将来一定会诞生更加丰富多彩的无人机种。

 

from: http://www.ituring.com.cn/tupubarticle/7624

你可能感兴趣的:(《玩转无人机》:第一章 从军用无人机到民用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