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建模和领域模型

业务建模其实是一个从多方面描述系统的综合。
大约要划分为四个方向:
1.是组织机构和人员模型。 也就是信息化手段应用后对组织、机构和人员的影响和变化。包括工作内容,职责,以及因此带来的制度规范的变化

2.是业务/处理模型,这里所谓的处理包含的是所有业务过程中的处理。例如把软件打包邮递出去,这个过程完全没有软件参与,但是它是整体工作流程中的一个环节。
业务/处理模型,可以根据需要作层次化的细化,此处不再赘述。

3.信息模型。信息模型至少包括了静态的信息形式化后的数据表示,数据规范,数据标准,数据字典、术语、元数据定义等等静态的东西。也包括了数据经过处理后变化的形式、比如显示在屏幕上,打印在报表上,存储在文件中,加载在XML内被传输给一个WebService理解,这种动态的转换和流动的模型。
  在大多数MIS系统中,对静态数据的管理就足够解决业务模型中所针对的问题了。但在某些系统中,信息的变化意味着特殊的含义。比如银行系统中你账户上的金额,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技术手段,例如交易的完整性来保证数据变化和准确性,又例如一个监控系统从外部传感器获取的数据,这种数据的变化常常在业务中有着重要的含义,因此软件必须时刻关注这种数据状态的变化并作出反应,就是很重要的事情。。如此类推。


4.环境模型。环境模型描述了软件系统所运行需要的环境。例如软件环境,OS,数据库,web服务器,也包括了软件的部署环境,部署安装方法。另外,不仅如此在某些软件中还要更加细致的描述环境环境。在这个时候,就必须把业务模型细化并和环境模型一起描述。
例如3D软件中作一个宣染处理,总是要放在一个虚拟的场所中处理,每次处理既构成了一个渲染的处理步骤序列,也构成了用户未来观察3D软件制作出来的电影的每次效果观察。
更广泛的对环境的描述,甚至还包括了行业规范,国家法规,技术标准等等一系列的东西。又或者是用户信息化素养,知识水平,意识等等,他们通常构成了软件应用环境的一部分,并进而影响到软件的功能,或者是那些隐形的约束。


因此,组织/人员模型,业务/处理模型,信息描述和转换模型,环境和部署模型。构成了业务建模最基本的四个模型。也是系统架构师们进一步得到4+1架构模型的基本依据。
其中,
环境模型直接和场景视图对应;业务/处理模型,信息模型是得出逻辑视图、进程视图的基本依据;
物理视图则和几个模型都有关系。
在后面追加的则是开发视图,虽然它和业务模型没有直接的关联,但开发模式,开发过程的选择,以及开发手段等都直接受到业务模型中确定的各种需求和约束的影响。
举个例子说,如果用户在环境模型中要求软件必须能够以B/S架构部署到虚拟主机上,由于大多数虚拟主机都是基于asp的,那么虽然你可能很希望搞搞j2ee,但这种企图肯定会被老板否决,从而决定了你只能去用MS 的开发工具。

你可能感兴趣的:(业务建模和领域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