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开发笔记4—— IntersectionObserver 用法详解

博客更新地址啦~,欢迎访问:https://jerryyuanj.github.io/

看微信文档时看到这个很有趣的api,但是官方的文档和例子关于这个api的介绍都是很让人失望的,所以花了点时间了解了以下这个方法,做个记录,供参考。

简介

首先,我的理解是,这是一个观察器(废话),它用来监测目标对象与某个参照物的相交情况。什么是相交情况?通俗的说,就是两个区域有重叠(公共区域)了,类似与数学中的交集,不过这个是平面上的。
我们用官方给的一个简单的例子进行讲解:https://developers.weixin.qq.com/miniprogram/dev/api/wxml/wx.createIntersectionObserver.html ,点击最后的在开发者工具中预览即可。
演示图:
微信小程序开发笔记4—— IntersectionObserver 用法详解_第1张图片
可以大致的看到,当小球出现/消失的时候,顶部的文字会跟着改变,右边的控制台也在打印着一些东西。下面我们就根据代码,来一谈究竟。

代码分析

首先是页面

<view class="container">
  <view class="page-body">
    <view class="page-section message">
      <text wx:if="{{appear}}">
        小球出现
      text>
      <text wx:else>
        小球消失
      text>
    view>
    <view class="page-section">
      <scroll-view class="scroll-view" scroll-y>
        <view class="scroll-area" style="{{appear ? 'background: #ccc' : ''}}">
          <text class="notice">向下滚动让小球出现text>
          <view class="filling">view>
          <view class="ball">view>
        view>
      scroll-view>
    view>
  view>
view>

可以看到,在scroll-view中,定义了一个样式类为scroll-area的区域,在这里面,又有三个子元素。分别是我们对应看到的文字(class=“notice”),和一个空白的占位元素(class=“filling”)和小球(class=“ball”)。

页面的样式wxss

.scroll-view {
  height: 400rpx;
  background: #fff;
  border: 1px solid #ccc;
  box-sizing: border-box;
}

.scroll-area {
  height: 1300rpx;
  display: flex;
  flex-direction: column;
  align-items: center;
  transition: .5s;
}

.notice {
  margin-top: 150rpx;
}

.ball {
  width: 200rpx;
  height: 200rpx;
  background: #1AAD19;
  border-radius: 50%;
}

.filling {
  height: 400rpx;
}

.message {
  width: 100%;
  display: flex;
  justify-content: center;
}

.message text {
  font-size: 40rpx;
  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Helvetica Neue,Helvetica,sans-serif;
}

通过样式文件,我们可以看到,整个scroll-view组件,占据屏幕高度是400rpx,但是其中的class=“scroll-area”的元素,高度是1300rpx,也就是说,内部是可以上下滚动的。画了一张scroll-view的内部细节图,供参考:
微信小程序开发笔记4—— IntersectionObserver 用法详解_第2张图片

js逻辑

Page({
  data: {
    appear: false
  },
  onLoad() {
    this._observer = wx.createIntersectionObserver(this)
    this._observer
      .relativeTo('.scroll-view')
      .observe('.ball', (res) => {
        console.log(res);
        this.setData({
          appear: res.intersectionRatio > 0
        })
      })
  },
  onUnload() {
    if (this._observer) this._observer.disconnect()
  }
})

分析

可以看到,这个观察器是在监听小球与最外层的scroll-view的相交情况。我们来看一下第一次相交的时候,日志打印的结果:
微信小程序开发笔记4—— IntersectionObserver 用法详解_第3张图片

结果分析:

  1. boundingClientRect:目标边界。这个目标,就是我们的观察对象,可以看到刚开始相交的时候,它的位置情况。这个位置是相对于整个页面的,不是相对于参照元素的。top = 251(px) = scroll-view的高度(200px) + "小球消失/出现"message的高度(52px) - 相交高度(1px)
  2. dataset: 观察对象携带的数据。
  3. id:观察对象的id,它与上面的dataset多使用于一次观察多个对象的场景,用于区分不同的对象。
  4. intersectionRatio 相交比例:大于0的话表示两者有了交集,等于1的话表示两者已经完全相交。
  5. intersectionRect 相交区域: 可以看出此时只有1px的高度有交集
  6. relativeRect:参照区域的边界。通过其上下左右四个属性值可以看出它就是scroll-view组件在页面中的位置。
  7. time: 监测到两者相交时的时间戳,不太有用。

对应图解可以参考:
微信小程序开发笔记4—— IntersectionObserver 用法详解_第4张图片

再看一下,从相交到没有交集,打印出来的结果:
微信小程序开发笔记4—— IntersectionObserver 用法详解_第5张图片

结果分析:

  1. boundingClientRect:目标边界。此时top=-48,bottom=52, 这个bottom的位置,刚好是“小球消失/出现”这个文字的所占高度52px。所以此时是刚好看不到小球。
  2. dataset: 观察对象携带的数据。
  3. id:观察对象的id,它与上面的dataset多使用于一次观察多个对象的场景,用于区分不同的对象。
  4. intersectionRatio 相交比例为0,说明两者不相交。
  5. intersectionRect 相交区域。height = 0 说明 此时没有相交了。
  6. relativeRect:参照区域的边界。作为参考物,它的值一般是不会变的。可以对比它于开始相交时一直没变,因为它就是一个scroll-view的组件在页面上呈现出的位置信息。
  7. time: 监测到两者相交时的时间戳,不太有用。
    参考图解:
    微信小程序开发笔记4—— IntersectionObserver 用法详解_第6张图片
    注意,上面两个图解中的黄色透明部分,是我们页面上可见的区域,不要弄混了
    关于另一个api:relativeToViewport ,用法基本于这个相同,但是它相对的参照物是页面显示区域。

以上就是内容,全是我自己的通过代码和例子进行的理解,如果有不对或者不完善的地方,欢迎交流。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前端,微信小程序,微信小程序踩坑指南,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