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che的应用非常广泛,其实Cache是一种思想,一个广义的词汇,一种在性能和金钱的权衡上的思想。
Cache的思想用在很多地方,使用的载体也不同,都是位于相对高速设备和相对低速设备之间,起到缓存的作用。
1、最常用处:用在内存和CPU之间,以SRAM作为Cache的载体。(内存是DRAM,CPU是寄存器
)
2、用在内存和硬盘之间。
3、用在硬盘和网络之间。
Cache的操作方法:
1、外部操作:数据访问,Get和Set。高速设备要找一个数据,先从Cache找,如果有就直接用;如果没有则去低速设备找,并调入到Cache。
2、内部操作:Cache更新。Cache的大小必定是有限的。所以需要一个淘汰算法(使得命中率尽可能高),最常用的是LRU。当Cache满了却又要加入新的数据,就需要淘汰旧的数据。
Cache的典型实现:
LRU的典型实现是
hash map + double linked list
为什么要用两种数据结构?
理由:hash表是用来访问数据的,因为hash的查找速度快,O(1)。双向链表是用来记录最近访问情况的,因为Hash做不到排序。
如果访问键值为key的数据已经在Cache中,那就访问hash中的该数据,
同时要将存储该key的结点移到双向链表头部。
如果访问的数据不在Cache中:
若此时Cache还没满,那么我们将新结点插入到链表头部, 同时在哈希表添加(键值,结点地址)。
若此时Cache已经满了,我们就将链表中的最后一个结点(注意不是尾结点)的内容替换为新内容, 然后移动到头部,更新哈希表中对应的(键值,结点地址)。
查询操作的时间是O(1),直接通过hash找到节点,而不是通过链表顺序查找的。
对链表的操作插入操作和移动操作也都是O(1)。
LRUCache简单实例(源自于Leetcode):
实现get(key) 函数:如果key对应的value存在则返回value,否则返回-1。 Get the value (will always be positive) of the key if the key exists in the cache, otherwise return -1.
实现set(key, value)函数:设置或插入value值。 Set or insert the value if the key is not already present. When the cache reached its capacity, it should invalidate the least recently used item before inserting a new item.
具体实现方法:
哈希表用map实现,结点存储的是key和对应的双向链表结点指针。
双向链表用list实现,结点存储的是key和value。
这样,由key可以用哈希表快速找到链表结点,进行数据访问和结点位置更新。
class LRUCache{
public:
LRUCache(int capacity) {
cap = capacity;
size = 0;
hash_table.clear();
double_list.clear();
}
int get(int key) {
map >::iterator>::iterator it = hash_table.find(key);
if(it != hash_table.end()) //update double_list
{
int value = (*( (*it).second ) ).second;
double_list.splice(double_list.begin(), double_list, (*it).second);
return value;
}
else //Not in Cache
{
return -1;
//In fact, we should go to another place to get it.
}
}
void set(int key, int value) {
map >::iterator>::iterator it = hash_table.find(key);
if(it != hash_table.end()) //update double_list and hash_table's value
{
double_list.splice(double_list.begin(), double_list, (*it).second);
(*( (*it).second ) ).second = value;
}
else
{
if(size == cap) //invalidate the lru one
{
int oldkey = double_list.back().first;
list >::iterator oldone = double_list.end();
oldone--;
double_list.splice(double_list.begin(), double_list, oldone);
hash_table.erase(oldkey);
(*double_list.begin()).first = key;
(*double_list.begin()).second = value;
hash_table[key] = double_list.begin();
}
else // insert new one to cache
{
double_list.push_front(pair(key, value));
hash_table[key] = double_list.begin();
size++;
}
}
}
private:
//注意:对双向链表的操作不要使迭代器失效
map >::iterator> hash_table; //存储:(关键词key , 双链表中的结点指针)
list > double_list; //结点存储:(key, value)
int size;
int cap;
};
注意细节:
对双向链表list的修改绝对不可以使原有的迭代器失效,否则hash里存储的内容就失效了。
这里使用的是splice方法来将中间的某个结点移动到首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