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美赛回顾与总结

目录

    • 前言
    • 基本情况
    • 赛前计划
    • 分工合作
    • 选题
    • 建模
    • 编程
    • 论文写作
    • 赛后总结

前言

  北京时间2020年2月18日,比赛刚刚结束1个小时,我就开始写博客了。
  我们队伍在今天凌晨3点左右提交了论文,之后聊了一回也去睡觉了。
  总的来说,这次比赛还是蛮顺利的,而且提交论文的时间也是在我意料的范围之内。

基本情况

2020年美赛时间:由于疫情原因,美赛考虑到中国学生,决定将比赛分两段时间进行:

  • 2020年2月14日早上6点—2020年2月18日早上9点(给出A、D、E)
  • 2020年3月6日早上6点—2020年3月10日早上9点(给出B、C、F)

成绩公布时间:在没改时间之前,说是在4月30日之前

队伍:笔者和两个同级的同学,都是大三的学生

实力:我们三人上学期都参加一些国际性的建模比赛,感觉还是挺有默契的,能力互补,都非常给力。而且,两个队友来自全英班,英语翻译水平都比较高。再有一点就是,队友心态都非常好,所以在长达4天的比赛中不会感觉枯燥,即使是因为比赛在寒假期间只能线上完成。

竞赛地点:各自在家完成比赛

赛前准备:比赛之前做过一些训练题,比如去年的A题火龙,看了几篇优秀的论文,算是赛前热身

赛前计划

  论文写作对于美赛而言显得更加重要,我在赛前做过一些训练题,看到过别人的排版,即使模型不是很高大上,但排版结构美观,表达逻辑清晰同样可以达到M奖的水平。
  所以,在赛前我也想争取在论文写作上花点功夫,提交论文之前检查了很多细节,重构了一些复杂表格的结构,队友也很给力,排版论文从不会马虎。
  当然论文的内容也是要逻辑清晰,表达清楚,而且要看清楚选题的要求。比如,我们选的A题除了写日常的summary sheet、目录以外,还要写一两页杂志类型的文章,文章是有关帮渔夫了解鱼群情况,提供一些建议给他们。

分工合作

  美赛之前也看过一些别人的比赛总结,发现美赛的分工模式通常是论文、建模、编程各负责一块。这样看起来很合理,但实际起来可能有些困难,所以我们队伍是没有赛前计划一人负责一块,而是相互间帮忙。
  比如,在这次美赛中,我在建模、编程、论文上都有负责,其他两个队友则主要找资料,分担一下编程的任务,由于我英语写作比较一般,写论文和排版都主要是他们两个完成。但是因为我主要负责建模和编程,知道具体的建模步骤和求解分析,所以论文的一半内容我是需要写成中文的形式,再由他们翻译成英文。总的来说,我还是有待提高一下英语写作水平~

选题

  比赛之前大概了解了一下美赛的题型: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目前分为两种类型,MCM(Mathematical Contest InModeling)和 ICM(Interdisciplinary Contest In Modeling),两种类型竞赛采用统一标准进行,竞赛题目出来之后,参数队伍通过美赛官网进行选题,一共分为 6 种题型。
MCM :A:连续型 B:离散型 C:大数据
ICM :D:运筹学/网络科学 E:环境科学 F:政策

  其实比赛之前对这个题型也不是很记得了,但现在回想起比赛的选题,好像的确是这样,A题鲱鱼和鲭鱼关于连续,D题大概看了一下是团队合作策略,题目要求也是要用网络建模,最后E题是关于塑料的环境问题。
  我们队伍选了A题,A题的背景是苏格兰渔业发展,研究以鲱鱼和鲭鱼为代表的鱼群分布和未来变化,为一些小型渔业公司提供一些策略或者建议。这是一道没给出数据的题目,所以选这道题的时候,我还是挺犹豫的,因为我感觉找这些数据比较困难,对于模型的求解结果会有影响,不过后面发现这些数据和论文还是有不少的,而且队友也赞同选这题,所以就开始建模了。

建模

  比赛第一天我们还在找各种资料,资料比较杂而且多,虽然可以用翻译软件,但因为一些词语比较生僻,读起来缺乏流畅和连贯,给我增添了不少难度。虽然平时找资料的事情时队友弄的,但在缺乏资料的情况下,我很难进行建模。所以第一天就这么过去了。一天下来,感觉我找资料比较盲目,而且第一天状态就不是很好,所以还挺气馁的,甚至想打算参加第二个时间段的美赛。
  比赛第二天我们还是在找资料吧,但比第一天相比,状态好了不少,而且找到资料对后续的求解分析还是比较重要的。直到下午,想到了建模的思路,就开始查阅资料,设计模型公式了。晚上就根据建模的公式以及找到的数据开始编程了。

编程

  我们的进度在第三天开始加快,编程的主要时间就是第三天了。因为第二天有了模型以后,第一第二问就基本解出来了。所以队友A在抓紧时间想第三题。我还在第一二问调参的时候,队友A就已经对第三问有了大概的求解思路,虽然用的方法比较简单,但我感觉这种解法也挺适合用在这一问上面。所以大致告诉队友A编程的一些细节之后,队友A就开始写程序了。虽然程序代码给我看的时候有点bug,但已经分担了一部分的编程工作了。另外一个队友B在这过程中就不断的帮我们找参数有关的数据。在下午的时候,因为我想到了第三问的另一个策略,所以队友B就去想第四问了。快到晚上的时候,第一二三问的编程工作基本完成了。队友A在写完他的代码之后也就开始准备写论文的模板和其余的一些工作。而队友B由于找到了一些论文和资料,和我讨论第四问的思路。我感觉队友B提出的思路有点难实现,后面他也跟我说自己有点跑题了,所以我也思考了一下,之后决定改进我们之前的模型,使之适用于这一问。到晚上的时候,我大致把第四问的程序编写好,就开始整理数据、优化表格和曲线图。队友A和队友B则开始写论文的内容。因为队友A之前跟我讨论了最初建模的过程,所以就去开始写第一问的后半部建模的内容了。队友B则开始写第一问的前半部分,由于队友B主要负责写论文,所以我就大致的讲了一下我的思路和代码,他也很认真的看了一下网上的资料,完成了这一问的部分内容了。

论文写作

  终于迎来了第四天,虽然我感觉一天三个人写一篇论文的时间是完全足够的,而且我们前一天晚上已经开始动手写了。但这一天下来感觉还是挺紧张的,因为在线上的环境中,我没时间跟队友讲清楚我的思路,但幸好的是我把论文一半多的内容都用中文写了一遍,而且是不考虑字体字号、格式排版的写了一遍。写完之后队友就开始翻译,这过程中也无形跟他们讲了我的思路,方便后续他们写问题分析等内容,而且他们在翻译的过程中负责排版。
  上午的时候,队友A和B都写完了昨晚留下的第一问。在下午的时候,由于队友A前一天构思了第三问的求解方法,也大体上写了第三问的代码,所以就开始负责写第三问的部分内容,写完没过多久,也开始帮忙整合论文以及完善论文的一些细节。
  而我则花了上午和下午的大部分时间,从第二问写到第四问,当然第三问的部分内容队友A也帮忙分担了。傍晚在我吃饭前,我已经写到第五问,也就是完成一篇写给渔夫的文章,讲真之前这部分我没负责过,但我负责大部分的建模和编程工作,所以我来写就最适合不过了。我就参考了一些优秀论文这一部分的写作,确定了写作的目的和大致内容,就开始面向渔夫写作了。因为写的还是中文加上时间紧迫,所以我写作起来挺快的。
  到了晚上,为了能交出一份满意的论文,我把之前选题第三问要求的其他策略也临时的构思并补充到论文中了,还紧紧忙忙改了一些参数,急急忙忙为模型做灵敏度分析,最后也补充到论文中了。后续还整理了自己的代码和数据让队友补充到论文中,然后就是模型的评价和摘要了。虽然时间紧,但模型的评价还是比较丰富,摘要虽然花的时间比较长,但感觉都把论文的重点都提取出来了,加上队友的翻译水平,摘要感觉写得挺好的(虽然我一般最后不会细看)。
  在凌晨1点左右,论文就出来了,三个人一起检查论文的细节,减少一些基本的错误,顺带让论文的排版看起来比较好看,尤其是表格。因为我之前有的表格没有设计得很好,看起来比较难懂,所以我在这个时间段就重构了这些表格的结构。这部分工作也是我赛前希望做好的,所以下的功夫也比较多。最后看了N遍之后,确定没啥问题了。
  就缺构思论文题目这一看似简单,实则困难的任务了。队友A不习惯熬夜就去休息一会,我和队友B就一直聊,最后还是等到队友A回来之后确定好了(因为他英语水平比较好,概括能力比较强)。最后,队友A去睡觉了,队友B提交了论文之后,作为队长的我也在官网上确认提交,完成了美赛的最后一步。
  提交完论文之后,虽然之后还有一些课设要写,但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感觉像刚开始放假了一样。和队友B聊了一会天,也准备去睡觉了,此时已经3点多了。

赛后总结

  总结的话,我感觉这次美赛相较于之前的国赛,难度还是蛮大的。一方面我们需要线上完成,无法面对面的交流,另一方面由于比赛分成两个时间段,所以题目就相当于少了一半,选题就更加局限了。
  但这样的特殊安排和比赛时间也带来了一些好处,比如我们的讨论时间比较自由、不用担心在学校12点之前停热水的问题,而且在家比较方便,吃饭不用去饭堂等等。
  总的来说,这次美赛比较特殊,特殊的时间,特殊的选题,特殊的做比赛环境,所以也给留下一个特殊的印象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年美赛回顾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