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ailei
寒假每天“撕”本书10--跃迁
高手之所是高手,并不是因为他们比别人更聪明更努力,而是因为他们比其他人更擅长…
01
本书在序言中提及了一个简单的事实:
2000年优秀毕业生去了外企和四大,土鳖毕业生去了四环边中关村的公司;
2005年好学生进入了风头正劲的诺基亚,土鳖毕业生选择了卖鞋卖袜子的阿里巴巴;
2010年优秀的毕业生都留学美国,土鳖毕业生都留在了BAT;
2015年的优秀毕业生都选择去了BAT,谁是那群幸运的土鳖呢?
当年的“土鳖”和“优秀”是成绩和能力的比较,但是收益似乎不完全是优秀的函数,如果说当年的“土鳖”们是幸运地选对了道路,那么我们有什么方式可以重复这种人生的幸运选择呢?
过去,资源匮乏,出口目标很清晰,人生就是一场战斗;而在资源丰富的今天,人生不再是战争,而是一次次的投资和选择。这些选择背后的差异,就是认知的差距。
其实,高手之所是高手,并不是因为他们比别人更聪明更努力,而是因为他们比其他人更擅长利用底层的规律、时代的趋势和外部的力量,来帮助自己跨越式成长。
这本书从学习方法、选择战略、思维模式等多个维度,系统说明了高手与普通人的区别,介绍了个人实现爆发式成长的关键知识、方法和背后的逻辑,是一本教普通人修炼成为高手的秘籍。
书中主要介绍了高手操作的“一个暗箱”、高手选择的“两大战略”、高手思考的“三种思维”以及高手学习的“四大法宝”。
02
一.高手操作的“一个暗箱”
所谓“暗箱”就是那些我要藏着掖着,生怕你学会之后超过我的那些东西。与普通人相比,高手鲜为人知的“暗箱”就是:高手懂得利用更底层的规律和时代发展的趋势,放大努力,借势破局,来实现跨越式成长。
高手“暗箱”里常用的工具有两个:
a.调用知识而非记忆知识
信息时代的高手,更关注的都是如何快速准确地调用知识,而不是如何记忆知识。所以,高手不会死记硬背,只会记住信息的关键词。
未来世界的认知能力,是找到信息的搜索能力、运用信息的思考能力以及从大量信息里抓取趋势的洞察能力。
b.外包大脑而非事必躬亲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们能够不再依靠自身的能力,而是借助工具的力量来更快捷地解决问题。大脑不该用来记忆,而是要用来观察、思考、创造和影响他人。
这本书谈到的,就是这些在新时代高手必备的认知、一定要理解的社会规律,以及必须掌握的技能。因此,高手都是外包大脑,把不重要的技能外包,聚焦核心技能的跃迁。
二.高手选择的“两大战略”
a.幂律分布:发现身边的高价值区
幂律分布具有两个特征:
- 第一:高度的不平均。20%的客户带来80%的生意,20%的人占有80%的财富,20%的词汇表达80%的信息。
- 第二:分形。分形是指一个图形细分后,每一个部分都是整体缩小后的形状。
因此,提高产出效率的关键,实际上并不在于投入的多少,而在于能不能抓住重点,找到幂律分布的高价值区。每个系统里都有杠杆点,找到这个杠杆点,能迅速放大一个人的努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幂律分形,意味着刚才提到的系统的重点都能继续再分,找到更微妙的重点。杠杆点上,还能继续加杠杆。
b.头部效应:站位比努力更重要
头部效应就是:通过观察和判断,抢占高价值、有优势的头部,然后从小头部到大头部。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你的头部都在你身边,在你可以触及、能够参与的赛道--你根本不可能进入一个没有见过的领域。
一旦你成为某个系统的头部,系统就开始产生正反馈--微小的优势会带来更多名声,名声给你更多机会,更高收益。这又让你可以投入更多资源,继续扩大优势,最后的结果就是头部的人获得最高的增长率。简单来说,高手只当第一名。
如果优势不足以当第一,那就搞差异化竞争;如果无法上主战场,那就先占领二线战场;如果综合能力胜不了,那么就找一个细分领域,然后从一个小头部,去更大的头部。
综上,高手战略的两个规律杠杆:
- 对内,通过二八法则三次方,持续放大自我效能(找到20%的20%的20%)
- 对外,通过移动到系统的头部,获得系统巨大推动力
三.高手思考的“三种思维”
a.系统思维:新手看树木,高手看森林
在遇到问题时,大多数人都是围绕问题本身寻找办法解决问题表象,而高手则会把问题放在整个系统中去考量,谋求解决问题根源。
传统思考方式 | 系统思考方式 |
---|---|
问题的因果关系很明显 | 问题的因果关系不明显、不直接,而且常常互为因果 |
外界的人和事是我们问题的根源,只要换掉他们,问题就解决了 | 我们自己创造了自己的问题,改变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对解决问题有很大帮助 |
一个方法若短期有效,长期也就有效 | 短期的修修补补,长期反而有坏处 |
优化每个部分就能优化整体 | 优化结构就能优化整体 |
下猛药,同时开展很多独立改变 | 只做几个关键的长期动作,会让整体改变 |
b.回路思维:设计人生的增长引擎
我们的生活中存在与回路。比如,我们常说“越忙越乱、越乱越忙”就是一种回路。因为忙,所以事情多,所以一团乱,所以更忙了。这就是我们生活中存在的一种典型的负循环回路。高手擅长分辨自己是否处于一个回路之中,从而打破负循环回路,搭建正循环回路。
4种增长引擎 | 4种死亡螺旋 |
---|---|
好习惯 | 穷者越穷 |
从兴趣培养到能力养成 | 投入不足 |
快速学习的知识IPO | 工作狂循环 |
企业管理中的“信-任”循环 | 做自己 |
穷者越穷就是一个典型的死亡螺旋:
- 忙-乱-忙
- 稀缺-没有资源想长远的事-稀缺
- 物质匮乏-诱惑多-自控力消耗-物质匮乏
打破循环最好的方式是先停下来,控制住混乱场面,然后引入资源思考、学习和规划,用一条“想未来-高收益”的正循环来抵消这个负循环。
c.层级思维:看问题很透彻的技术
普通人跟高手最大的区别,并不是财富或者技能方面的差别,而是思维和勤奋层级方面的差别。跳出现有层级,在更上一层级寻求解决办法,这是高手惯用的绝招。
具体来说,思维可以分为三个层级:
- 第一是资源层,关注的核心是资源的投入和产出;
- 第二个是方法论层,关注的核心是使用资源、提高效率的方法论;
- 第三个是目标层,关注的核心是选择什么目标,以及如何通过战略设定来实现目标。
与之相对应,勤奋也可以分为三个层级:
- 低水平勤奋:靠埋头苦干
- 中水平勤奋:靠方法论
- 高水平勤奋:更少目标,战略勤奋
四.高手学习的“四大法宝”
a.站在知识源头,功利化学习
知识分为一手的源头知识和二手、三手、四手的信息。
- 一手信息:知识的源头。价值最高,比如行业研究论文、学术著作等原创知识;
- 二手信息:忠实转述。很高的参考价值,比如教科书、工具书、转述别人观点的书等;
- 三手信息:为传播而简化和极端化观点的陈述。简化信息有真有假,价值也有高有低,比如各种畅销书;
- 四手信息:出于各种动机充满个人经验的情绪化表达。毫无价值,比如各种心灵鸡汤。
所以,站在知识下游看再多心灵鸡汤,也比不过站在知识源头看几本心理学著作。在知识爆炸的年代,最好的方式是辨别一二三四手信息,走向知识的源头,并与那些人站在一起。总有一天,你也会成为创造知识的人。
而功利性地学习,简单说,就是有计划地学。高手都是根据自己的需求,设定不同的目标,分配自己的学习资源和时间,增加自己的认知性学习。
b.联机学习:一加一大于二
与普通人习惯单机学习相比,高手更擅长联机学习。高手通过联机学习的方式,不断地跟同行的精英交换思想,跟跨界的专家交换思想,来打破个人能力瓶颈,帮助自己快速获取和吸纳新知。
联机学习的前提是你要有自己的“知识晶体”。因为知识量和知识点之间的架构非常重要。如果知识点之间能够稳定形成稳定的架构,知识就形成一种“知识晶体”。
知识从散装变成晶体,就变得不容易磨损,强度很大,也容易整体提取。否则,你的知识就是琐碎的、无力的、混乱的,甚至是无法与别人交流的。
c.提问式学习:问题比答案更有效
以问题为导向,简单说,就是在我要学之前,先想清楚我为什么要学?我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学什么才能让我解决这些问题?怎么才能高效学习这些帮助我解决问题的知识?然后根据答案再去搜索和学习知识。
这种提问式学习的好处在于,能够帮你筛选掉不需要学的知识,聚焦出你需要学习的知识,极大提升学习效用。所以,一般人是列知识清单去学习,高手则是列问题清单去学习。
d.知识IPO:把知识变现成价值
知识IPO,即输入问题(Input a question)、解决问题(Problem solving)、输出产品(Output)的一套知识处理模式。通过知识IPO,可以将碎片化的学习变成一条知识生产流水线,提高学习和认知的效用。
三个步骤:
- 第一步:提出真实、高价值、可被解决的问题(I)
- 第二步:不是要学习知识,而是要解决问题(P)
- 第三步:输出倒逼输入(O)
两个误区:
- 希望憋大招:产出不一定要大,但是一定要有,永远不要低估一个正确的简单动作带来的可怕后果。如果写不出一本书,就写一篇文章;如果写不出文章,那就写一张知识卡片;如果没法积累到一个知识卡片,那就总结一句话,然后分享出去。
- 害怕分享:最好的检验输入的方式就是输出,而检验输出的最好方式,就是实际上解决一个问题。帮比人解决问题,看似是他人“白白”获益,但是自己也重新打磨了思想,修正了很多错误,自己的收益更大。
03
古典老师曾说:未来是一个个体崛起的时代,却不是每个个体都崛起的时代,顺应时代的人跃迁式崛起,其他人舒舒服服地被机器圈养,这是一个留下少数巨人,一堆侏儒的时代。
希望持续努力的我们都能够成为这个时代的高手和精英,成为那些少数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