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城只有繁华的十字街头-读《呼兰河传》

呼兰河是一座小城,甚至连城都算不算。最多算一个镇子了。

小城从南到北一条大街,从东到西,还有一条大街。也就只要这两条大街了,其它的都是小街、小巷了。这小城并不怎样繁华,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头了。街道晴天烟尘滚滚,雨天泥泞一地。

就这样一个落后、偏远、封闭、麻木的小城,作者笔下的文字似乎跳跃着,牵着我读了下去。

【1】日子似乎是凝固的

街上的盐店、油店是不要招牌的,打了大幅广告的牙店,却成了异类,没过两年只好兼职做了接生婆。城里的人,乡下的人,不用什么招牌,再说谁识的几个字,凭着记忆,甚至闭着眼都能找到药店、布店的。一切都是生活必需品,不需要其他的。

呼兰城视乎是凝滞的,盐店、油店就这么按部就班,人也按部就班,不愿意尝试,牙疼时也不愿意走进牙店。

【2】学习什么时候都不晚

呼兰河东二道街有所高等小学,里面的学生杂了去了,有吹着洋号的年轻艺人,有教书先生、有账房先生。我猜想还有赶大车的、有跑腿的小二、有撮合的中间人等等了,都在各自的生活中遇到囧了,察觉到自己的低下了,于是想起学习,唯有书本方能充实自己,放下身段,跻身学生行列了。

【3】这样的泥坑那里都有

东二道街有一个大泥坑,小燕子、马、鸡鸭、附近的人等各色物事都受过它的苦。泥坑除了冬季被寒冷禁锢住意外,其余的时间都是旺盛的,都是张牙舞爪的。

文中写到:老头走在泥坑子的沿上,两条腿打颤,小孩子在泥坑子的沿上吓得狼哭鬼叫。胆小的人,虽然是险路已经过去了,但是心里边无由地生起来一种感伤的情绪,心里颤抖抖的,好像被这大泥坑子所感动了似的,总要回过头来望一望,打量一会,似乎要有些话说。终于也没有说什么,还是走了。

孩子掉下去了,就说孩子冒犯了什么,孩子的家人冒犯了什么。

这样的泥坑,给这里人们带来了无数话题,橫搁在人们的生活当中。有提议拆墙的、有提议种树方便攀援的,就是没有想着把这样的坑填埋了。

因为这泥坑能给人们带来些许好处,一是可以增添生活乐趣,大泥坑上演地都是生活中不常有的热闹场景,怎能错过。二是借着大泥坑可以理直气壮地吃瘟猪肉,遇到便宜猪肉,都借口说大泥坑淹死的。

生活中的这样的泥坑常有。别人出了事情,一些人表面上关心,内心巴巴盼着你的事情往大了出。比如单位的女同事和男朋友闹崩了,大家都想,肯定要出点事,谈了这么久,付出这么多,说分手就分手,于是大家都等着瞧好。也许没人去真心祈愿你幸福安康。

还有那个养了5个孩子的女人,孩子们买麻花彼此闹了起来,女人靠吼镇不住,只好拿起家伙事,气愤追打,结果掉进了猪打滚的泥坑。这下可有看的了,看热闹的人没有不笑的,没有不称心愉快的。好不容易有热闹看,怎能错过。

看别人的热闹,是很快乐、享受的。

【4】生了死了都没什么大不了

这里的人生老病死也都是一声不响地默默地办理。那卖豆芽菜的王寡妇,一年一年地卖着豆芽菜,忽然一日她的独子淹死了。王寡妇疯了,疯了之后还卖豆芽菜,只是偶尔会哭,哭过之后,依然平静的活着。染缸房两个年青的学徒,为了争一个街头上的妇人,一个把另一个淹死了。死了就死了,人们也就忘了。一个私生子活活饿死了,初生的孩子,死了就死了,算不了什么。

人死了要把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体现在扎纸上,扎上最英武的将军也没有骑过的骏马,宽大的院子。生前没有享受的、享受的,死后全都烧给你。

春夏秋冬,脱去单衣,换了棉衣就过去了。

生了任其自然长大,长不大就长不大,有什么天大事。头发掉了、牙齿脱了,即使胳膊腿了有什么了不起的。谁遇上睡活该。

人活着就是穿衣吃饭,人死了就完了,就这么简单。

你可能感兴趣的:(呼兰河城只有繁华的十字街头-读《呼兰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