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思想(5) ——此文献给我敬爱的老师们!

(二)具有正常的思维活动

思维活动是一系列的信息,输入人的大脑后,经历一个包括采集、整理、汇总、分析、判断等细节得出一个成型结论的复杂过程。

对思维活动分类的方式很多,简介4种和我的分类方式:

1.赫伯特•西蒙从认知方法的角度,认为思维活动有3种基本方式:

(1)问题解决:采用启发式、手段-目的分析和计划过程法。

(2)模式识别能力:人要建立事物的模式,就必须认识各元素之间的关系。如等同关系、连续关系等。

(3)学习:学习就是获取信息并将其贮存起来,便于以后使用。学习有不同的形式,如辨别学习、阅读、理解、范例学习等。

2.结构主义认知心理学从对外界刺激的被动反应出发,认为思维活动是原有的认知结构对刺激物进行同化和顺应从而达到平衡的过程。

3.百度认为思维活动分为5个阶段。

(1)感觉,是指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负责提供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方面、个别部分的信息。

(2)知觉是指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特性或各个部分的综合反映,负责把感觉到的分散、片断的信息结合起来,形成事物的完整映象。

(3)记忆是指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

(4)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借助于语言揭示事物本质特征以及内部规律的理性认识过程。

(5)想象是指在外界现实刺激物影响下,在头脑中对过去形成的若干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形成的心理过程。

4.西方哲学传统的观点是从认识的结果出发,将思维活动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

感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大脑中产生的反映形式,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理性认识以事物的本质规律为认识对象,是对事物的内在联系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

5.我认为的划分方式

(1)感觉包含理性

西方哲学的传统观点将思维活动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并认为二者是相对的,其实是以概念为核心,用概念的“形成”割裂了思维活动的融合性,这种划分方式忽视了认识是“人”的认识。

因为理性作为人与低级动物区别的标志,在人感觉对象时不可能抛开理性去感觉,如果那样,就如同先把自己还原成畜生去感性,然后再变回人去理性。

人的感觉只能是理性的感觉,人的感性也只能是理性的感性。

(2)知觉包含理性

知觉作为对感觉的综合反映,不可能仅凭感觉的材料,必然会运用记忆、思维和想象来分析、评判感觉的材料,所以记忆、思维和想象包含于知觉的过程中。

而运用记忆、思维和想象就是理性的活动。

(3)判断是思维活动的目的和终点

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一种思维形式,是思维活动寻找的结论,当然是思维的目的。

思维一旦进入活动的过程绝不会是无目的的,即便是所谓的拿不定主意、情感的宣泄或者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其实也是思维活动判断的结果,如同尼采的“权利意志”。

西方传统观点把推理作为思维活动的终点也是错误的,因为推理本身就是判断。

所以思维活动的目的和终点就是判断,判断就是认识的结果。

西方传统哲学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融合关系使二者成为对立关系,是形成绝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认识的根源。这种对立关系使我们无法解释为什么我们称之为唯心主义的思想家有唯物主义的思想,而一个唯物主义者却犯了严重的唯心主义的错误。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对立必然会导致理念和实物、殊相和共相、可感世界和可知世界之间的矛盾,“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争”的根源就在于此。

所以,必须打破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对立关系,将二者共同融入整个思维过程。

我认为从思维活动的特点和结果出发,可以将思维活动分为感觉、知觉和判断三个阶段,而感性和理性则是贯穿于三个阶段的两个基础思维手段。

这样的理解自然就化解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争”——抽象是实物的抽象,实物则是抽象的实物;殊相亦是共相的殊相,共相亦是殊相的共相;可感的就是可知的,可知的也是可感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哲学与思想(5) ——此文献给我敬爱的老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