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的能力》

一早翻阅《人民教育》杂志,浙江省杭州市文海实验学校张占营老师的《“知识无力论”冲刷的是教育观》一文(2015年第七期,总第717期)颇令人深思。

文中写到:一方面,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让每一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另一方面,读书无用论重新开始抬头,农村孩子读书的热情越来越低,教师为了保证巩固率,需要一个一个把他们找回来。作者在迷茫:“可是,我最担心的是,我苦口婆心地把孩子们都拉回了教室,他们都信任地看着我,而我却不能让他们发展出有用的能力。。。。。。”

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多元化的职业,每个人也都喜欢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但最入门的前提是你首先得靠本事养活自己,这个本事也就是能力。而知识,往往在内化成能力的角色扮演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不敢说所有的知识都有用,但无可否认,一个人拥有的知识越多,转化成能力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当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些能力就会给你更多的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机会。

挪威某位实验室教授放弃了教授工作,而转行做了出租车司机。事情看似有些意外,但细究之后便恍然大悟。教授掌握了两者所需的能力,更主要的是两份工作在物质基础上差距并不大,这样看来,教授为什么不能自由地选择他喜欢那种生活的方式呢?

应台在《儿子 我为什么要求你读书?》一文中概括地相当精辟:“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是啊,就眼前看来,知识的多寡并不一定能决定一个人的未来。被迫谋生也好,从容生活也罢,说到底都只是一种存在的状态。而选择怎样的状态,都需要各种各样有用的能力。有用的能力越多,可选择的范围也就越大,内心的充盈和幸福也就相对越多。

于是,又一个难题提出了:能力源自于知识,知识很大程度上源自于教育,那么作为教育行业的我们来说,我们的教学让孩子们发展出了多少有用的能力?

。。。。。。

确实很让人反思。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