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信息化2.0提升班—所学所感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章贡1601李莹莹)

      暑假信息化2.0提升班,迄今为止,我们一共学习了7堂课!分别是:何老师的《微信小程序创新应用案例》、唐校长的《技术支持下的学习变革》、梁校长的《教学PPT的设计与制作》、王老师的《跨学科视野下的自然笔记、朱老师的《教学实践中的思维导图》、陈老师的《学习类APP的运用》和钟老师的《项目式学习—PBL设计》。

      以下则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所得所感:

1.何老师的微信小程序使用方法受益匪浅,其中手绘微课更是解决了我的困惑。以前要录制微课,不仅要下载软件,还要用电脑进行录制。手绘微课这个小程序直就可以在手机上进行录制,非常方便,了!

2.唐晓勇校长的“技术支持的学习变革”一课。刷新了我的视野,在这数字信息化时代,为了让我们的孩子不落后,那我们教育工作者要重新思考教育,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技术,重新设计教育,审视教育,创造教育,让我们的孩子能与世界同步。身为一名三线城市的年轻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相对老教师是占优势的。我们出生在信息化时代;日常接触信息化工具也比较多;在工作中,学校每学期也在为教师们做教育教学信息化能力提升的校本培训;我们的信息技术钟老师也力推我们使用CCtalk、PPT、希沃、教学助手、教学通等教学手段。在国家和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的每间教室都配有互动一体式电子白板,每一堂课我都利用它完成学生的教学工作。

3.梁勇校长的《教学PPT的设计与制作》,其内容为:简要介绍,基本原则,案例分析,基本方法。本节课不仅有理论,而且案例的呈现使我更加直观地学习了PPT制作方法。通过学习,我又掌握了PPT的更多知识和制作方法。触发器的巧妙使用能够更加灵活的驾驭课堂,图文并茂使得PPT看起来更美观,把孩子的注4.王思思老师的《跨学科视野下的自然笔记》耳目一新。同整项目课程、跨学科、自然笔记、大概念……这些词语都是我第一次听到的,感觉自己太落伍了。从学习中我了解到开展跨学科课程就是从多学科角度出发,跨学科合作,知识共构。自然笔记是自主合作,自主探究。大概念:是的事实、经验、知识和技能联结成为整体,并且赋予它们意义的概念,原则或理论。它是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核心”概念,持续关注与普适认同的价值,可与其他学科和主题以大概念进行链接,能有效地连接学科内容的知识、技能和概念,知道教学设计是不能简单的照本宣科,要解构、综合后再理解。大概念是跨学科课程设计的基石和地标。为什么要做跨学科自然笔记?首先是学生兴趣得到充分调动,其次是主题丰富,是共同关注的问题,符合课程标准,能够在学科内或跨学科进行有效连接。跨学科学习和PBL项目学习,使学生置身真实情境,解决真问题。

5.朱思思老师的《教学实践中的思维导图》同样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有着突出的作用。我们知道一节课40分钟老师虽然已经尽力关注全体学生,但还是有个别学生上课溜号不注意听讲,导致这部分学生不会识字。而教学中的思维导图可以全面的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这部分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识字,发散他们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和兴趣。比如我在教学“江、湖”两字时,让学生理解三点水旁的字与水有关系,让学生有自己喜欢的思维导图写出与水有关的字。这种集中归类识字的方法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和能力。今后教学中我会恰当运用思维导图来教学,我相信这种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会帮助同学们,也会帮助我。

6.陈老师的《学习类APP的应用》让我知道了各科学科中可以用到的APP,正确的使用APP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我的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有希沃白板,ppt,word,百度文库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尝试更多,这样不仅方便自己的教学,还能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7.钟老师的《项目式学习—PBL设计》,这是一个新颖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中,钟老师通过展示案例:学生自己设计房子,要考虑位置,空间,要花费多少钱,交通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让孩子解决问题!分工合作,效果好。看着孩子们合作 ,说着各自的想法  ,开发想象空间 ,真挺好的!希望我们学校也能跟上步伐,用起来!

      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知识传播、融合、创新的速度日益加快,信息互动越来越频繁。处在信息社会中的我们,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滴水,你自己要先有一杯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你自己要先有一桶水!学习—我们要一直在路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暑假信息化2.0提升班—所学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