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01逻辑性差怎么办?

为什么逻辑能力强的人更有“大公司的范儿”?

根据一项调查,大公司HR在挑新人时,最看中的职业素质就是“逻辑能力”。为什么大公司这么关注员工的逻辑能力呢?因为部门多,层级多,协作多,沟通成本很高,所以每个人都力争用最短的时间了解情况,或者把工作交流清楚,这就是逻辑能力。

为什么语文课一天到晚要你总结中心思想、段落结构?不是想让你当作家,而是让你看起来很像是大公司要的那种人,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就业率。

职场上的逻辑能力可以分为观点总结能力(从材料到观点)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观点到语言)。


2018-07-01逻辑性差怎么办?_第1张图片

所以逻辑性,就是在两件事情之间建立因果关系。好的逻辑就像多米诺骨牌,看上去是一个个独立事件,但只要第一块倒下,其他的也随之倒下。

试比较下面三个人说的三组句子:

甲:销售额增加了10%,客单价平均增加了20%。

乙:随着客单价平均增加了20%,销售额增加了10%

丙:客单价平均增加了25%,而销售额仅增加了10%,说明新增客户呈下降的趋势。

一眼就能看出,这三句话的逻辑性一句比一句强。分析原因,甲只是说了两件事,乙点出了两件事的时间关系,而丙为两件事建立了新的因果关系。

即使丙结论是错误的,领导们也会觉得,这个年轻人只是缺点经验,重要的是肯动脑子。

为什么点明两件事的因果关系,在一家企业里如此重要呢?

因为大家都需要安全感,都想从过去的事情中,发现未来的方向。

所谓逻辑性,其实是人类的自我心理暗示:“万事皆有因,有因必有果”,找到原因和结果,领导才能睡得踏实,下属才能服你管。

我简单把逻辑一般分为理性逻辑和感性逻辑两类。

理性逻辑

最好的科学逻辑训练方法就是“苏格拉底式”的提问,就是把概念的内涵外延、概念与事实关系等等,一一问个明白,比如:

崔永元:转基因食品危害极大!

苏格拉底:你指的“转基因食品”具体指什么?危害是指什么?如何认定两者的关系?……

“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有四个方向:

第一是问本身,“这是什么”;

第二是往前多问几次“为什么”;

第三是往后多问几次“所以呢”;

第四是往两边多问几次“还有别的可能吗”。

感性逻辑

好的逻辑不一定是最科学的最理性的,但一定是最有针对性、最能打动人的。日常工作的逻辑不要求像科学实验那么严密,有时甚至是感性的,但对于沟通的要求却非常高。

举一个例子:

电影《天下无贼》在审查时遇到了麻烦,不通过的理由是:怎么能把贼说得那么好,还让他做主角呢?会让人有模仿的念头。

冯小刚原本的逻辑是:因为我讲的是一个好贼,所以电影的主题是正义的。这个逻辑是不错,但不能解决电影审查的“社会影响”逻辑。


2018-07-01逻辑性差怎么办?_第2张图片

后来王朔给出了个点子:把结尾改成女贼怀了孩子,在庙里祈祷,孩子将来不再做贼。最后电影顺利过审。

王朔修改的逻辑是:就算是好贼,也不希望子女再做贼,所以消除了坏影响,也就符合电影审查的逻辑。

下面再举一个打动人的逻辑的例子:

武则天有一段时间想立自己武家的侄子武承嗣为太子,宰相李昭德当然要代表大臣们表示反对,但他的理由很聪明,既不是天理人伦等等大道理,也不是大家不服,天下不宁这些利弊分析,而是一个很简单的将心比心:

“侄子日后当了天子,有把姑姑请进宗庙的可能性吗?”

李昭德的这个逻辑从道理上讲,未必很严谨,立太子是立太子,享宗庙是享宗庙,这是两件事,女人可以当皇帝,为什么就进不了宗庙。

但效果却立竿见影——“后乃止”,因为这个逻辑很符合武则天此时心态,她要开始考虑身后事了。

放下自己的想法,想想对方的担心是什么?对什么感兴趣?

    逻辑思维能力是一项通用能力,它能立刻让你找到问题的关键,让问题引刃而解,能帮助你更好更快的完成工作。逻辑思维的过程,是化繁为简。尤其在职场上,我们每天都需要说服他人,或者被他人说服。如果自己没有清楚的逻辑理念,那就很难说服别人,如果没有看出对方的逻辑谬误,就很容易被错误的言语说服。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7-01逻辑性差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