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惩罚性解决办法的小应用

大部分人眼中的“惩罚”:错了就罚

按照习惯的思维模式,如果没有遵循正确的规则、方式做一件事,从而导致错误发生或者严重后果,责任人就应该为此受到惩罚。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孩子,不听话了受点惩罚,帮你长长记性也不为过吧。

包括我们自己也承认,我们不犯错,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不想被惩罚,而非我们真的那么守规矩。

思考:错了,罚是唯一解决办法么?

对于孩子们,抄写、站立、跑步、蹲起、打扫卫生,甚至被唠叨、训斥、挨揍、停课,多了也就疲了。所以当惩罚用到最爱降临的这些状况频出的熊孩子们身上,好像也没多少威胁力了,这也使得一些孩子练成了很多家长头疼的“刀枪不入”境界。

现在提倡“赏识教育”,对于“总犯错误”的孩子来说,怎么让他们在自尊不受伤害的前提下,主动回到正轨呢?正面管教提出的“有效运用鼓励之采用非惩罚性解决办法”值得一试。

案例分析

01/情景介绍

小学中年级男孩儿小明,成绩一般般。最近做题目总是答非所问,一听就知道在随口说,未经过任何逻辑思考。每次单独辅导时也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

这次也是,张老师在带小明一起分析一道题目,张老师刚开始很有耐心,态度和蔼,而相比之下小明的行为简直有些过分:一只手拿着笔嘎达嘎哒按个不停,另一只手向后搭在椅背上,翘起二郎腿,整个身体不停地晃颠。

张老师讲着讲着停下来,提醒小明注意听讲,小明很不爽地把笔往桌上一摔,继续保持原有动作,眼睛却不看老师一眼。

张老师继续,她暗示自己不要发火或者训斥,同时希望通过提一个问题的方式让小明把注意力转移回来。结果并不理想,小明“一如既往”地不假思索就随口说个答案。这种无所谓的态度让张老师更为恼火。

如此再互动一个回合,张老师已经明显开始愠怒,而觉察到此的小明却故意把他的错误行为表现得更为夸张。

02/心态分析

此时的小明,别看没认真听讲,但他所有的注意力都在张老师身上,他想知道她会如何爆发。

他应该在判断,如果是指责训斥,那就小菜一碟,她问啥我要么承认要么反问;如果再动手,大不了起来也还手;老师要是哭,就安慰下;要是气坏了让我回家,那正好不用上课;要是老师没反应,那就再使劲加点儿动作,再跟老师说“快讲啊”……这样一分析,跟老师做对这件事还挺好玩的。

这时候,如果张老师出现以上任意一种反应,小明都会有对应的一套“应急预案”,其结果都是被小明所左右。

03/非惩罚解决办法的实施

但是,张老师这次的反应出乎意料——她暂停一下后(积极暂停),把题目纸往旁边一推,笑着自言自语说:“一下子讲这多道题,嘴都干了,估计你也挺累的的,就跟吃饭一样,再饿也不能一口气吃个胖子。”然后问小明:“现在是这种感觉吗?而且一下坐很久听题,这也挺无聊的,是吧?”(认同感受)

没料到老师会给自己的行为找理由,小明只好顺着回答“嗯”,总之他觉得这理由比直接说“不累,就是故意气你”要正当。

张老师继续说:“不管怎样,咱俩合作把今天的学习任务已经完成,这是个好消息。(肯定努力结果)但是我觉得我们在合作的过程中,有些问题影响了效率,包括心情,因为我在跟我的伙伴合作的过程中得不到应有的反馈,我很焦虑担心自己做的不对。能不能咱再感受一下这个问题,还拿讲题为例,五分钟,当然重点不是讲题,所以咱俩都放松。”(主动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小明在张老师反复强调不是学习任务的同时,还在考虑老师所说的问题,但他的注意力更在于,不妨试一试老师一会儿提到的情况,也许自己真的没注意到什么。

张老师对小明提出要求:准备工作就是坐姿端正,收心;保持必需的互动;手里可以继续拿笔;重点体会自己何时走思分心或者想做其它动作,一旦意识到自己有这种趋向就克制住自己,使劲攥笔;五分钟之后,回顾握过几次笔并且每次力度如何,再看听讲结果。

而整个过程中,张老师需要正常状态讲题即可,不提醒不暂停。

这五分钟,小明特别投入。他没有出现刚才的那些让老师焦虑的任何行为,题目也顺利讲完。他很兴奋地告诉我这期间只有一次,还是轻轻握了下笔就又集中精力了。

而张老师和小明都表示这五分钟很愉快舒畅,谁也没有为对方的行为所分散精力,而是很顺畅的就把题目搞定了。小明为他能做到这样而高兴,他这样做才会给老师以尊重,所以他愿意以后在类似情况时可以尝试这种办法让自己不经常走思。

实施小结:不罚也可

以上就是我们所提到的非惩罚性解决办法的一则小应用案例。

1.在当下,小明的自尊没有受到打击和伤害;

2.他也明白自己的走思对于尊重他人、影响学习效率都有非常不好的影响需要改正。

3.而且他还跟老师一起尝试了一下如何改正的方法。

可以说这种处理方式长远实施的效果要比惩罚更有积极作用,所以值得一试。


感谢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非惩罚性解决办法的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