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胡同庆、罗华庆《解密敦煌》(上)——历史与建筑

今年九月参加敦煌研究院两天的研学团,我和熊哥都被敦煌艺术线描画行云流水的神韵深深的打感动,特别是我,回来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定决心要好好研究,争取再去一次深入探秘石窟。我还找到了一个香港的慈善机构,专门定向给敦煌艺术保护项目捐款。


读书笔记-胡同庆、罗华庆《解密敦煌》(上)——历史与建筑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本书是当时研学团特别附赠的。薄薄的一本书,内容却特别丰富,涵盖了敦煌艺术的洞窟、雕塑、壁画等各个方面,可以短时间内对敦煌艺术的历史、佛教背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以便后面更深入地领略敦煌艺术的魅力。


第一节 河西历史

1. 早期

a. 约四千年前,《尚书》:“窜三苗于三危”,生活在长江流域江淮地区的三苗部族,由于在中原部落的战争中遭遇失败,被尧舜放逐到河西敦煌一带。三苗之后为羌戎。

b. 战国~秦,月氏、塞种胡、乌孙等族在敦煌很活跃

c. 其他移民:从中原迁移而来的随军扩疆的家属和戍边留下的官兵,匈奴、吐蕃、回鹘、党项、蒙古等民族

d. “敦煌”地名

i. 西汉《史记》:”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可能是少数民族音译。

ii. 东汉应劭:“敦,大也。煌,盛也。”

2. 汉晋

a. “张骞凿空”:西汉建元二年(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经大宛、康居到达大夏故地,联合月氏共击匈奴,未果。元狩四年(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到达乌孙赤谷城,乌孙内乱未果,副使到达大宛、康居、大夏、安息、身毒。虽两次出使未果,但开辟了通往西域、中亚的道路。

b. ”列四郡、据两关“:汉武帝三大战役重创匈奴(元朔二年的河南战役,元狩二年的河西战役和元狩四年的漠北战役。设置河西四郡:武威、酒泉、张掖、敦煌,两个军事关隘:阳关、玉门关

c. 汉代通往西域的南北二道,起点均为敦煌

地图:”河西走廊“

d. 译经大师:竺法护、其弟子竺法乘


读书笔记-胡同庆、罗华庆《解密敦煌》(上)——历史与建筑_第2张图片

3. 五凉、北朝

a. 十六国时期

i. 公元四世纪初,西晋王朝经永嘉、建兴之乱后灭亡,北方先后出现了匈奴、鲜卑、羌、汉等割据政权。

ii. 其中五凉政权相比中原较稳定:前凉、后凉、西凉、南凉、北凉。五凉统治者对学术文化重视,如前凉的张骏、张重华,西凉的李暠

iii. 中原文人避难西迁、敦煌文化繁盛,大儒如郭瑀、刘昞著书立说,收几百上千弟子

iv. 佛教活动兴盛,多位译经大师共译经82部,311卷,如昙无谶译《大般若磐经》

v. 武周圣历元年(698年),乐僔忽见金光,在鸣沙山开凿莫高窟第一个石窟

b. 北朝时期

i. 北魏、西魏:孝昌年间(525-527年),北魏在敦煌建瓜州,东阳王元荣为瓜州刺史。

ii. 北周:敦煌是宇文王朝的西部重镇,武帝灭佛对敦煌影响较小。

4. 隋唐

a. 隋代敦煌

i. 公元585年,隋文帝杨坚灭陈,统一中国。裴矩撰写《西域图记》,丝路贸易。

ii. 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西巡河西,会盟西域二十七国与河西,促进丝路贸易(南北中三路)

iii. 隋代尊佛教为国教,37年开窟94个

b. 唐代敦煌

i. 敦煌的全盛时期,大兴水利工程,保证农业发展,中西交通畅通无阻,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发达。

ii. 武后专尊佛教,《李克让修莫高窟佛龛碑》

iii. 莫高窟唐代洞窟278个

c. 吐蕃统治

i.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后,吐蕃占领敦煌,并大兴寺庙,未受”会昌法难“的影响,新开洞窟55个,重修28个,完成前代开凿的9个,速度超越初唐、盛唐。

d. 唐大中二年(848年),张议潮收复河西,封为归义军节度使,开凿71个新窟,续建和重修了11窟。

5. 五代、宋、西夏、元、明

a. 五代、宋-曹氏统治敦煌140年:914年,曹议金掌控敦煌地区的,瓜、沙二及周边六镇;新开洞窟41个,重修242个

b. 沙洲回鹘崛起

c. 西夏:1036年击败回鹘,统治敦煌191年。西夏曾是古代党项羌族政权,唐时受吐蕃排挤,迁移至河套地区。

d. 蒙古帝国: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攻破沙洲,统治敦煌145年。八思巴于1246年出任忽必烈国师,喇嘛教萨迦派十分得势。密宗盛行。

e. 明朝沙州卫:明洪武五年(1372年),冯胜攻瓜、沙二州。正德十一年(1516年),敦煌为吐鲁番占。嘉靖三年(1524年),闭嘉峪关,敦煌孤悬关外。

6. 清、民国

a. 清代,虽有重修,但破坏很多,部分改为道教塑像。

b. 民国,1922年白俄破坏。1935年,人民集资修建莫高窟九层楼。


第二节 敦煌石窟总体情况

1. 敦煌石窟-古敦煌郡境内的所有石窟,包括今甘肃省敦煌市的莫高窟、西千佛洞,安溪县的榆林窟、东千佛洞、水峡口,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的五个庙、一个庙等。

2. 敦煌石窟艺术,是由建筑、雕塑、壁画紧密结合的综合体艺术。

3. 主要洞窟介绍

a. 莫高窟,位于敦煌城懂啦25公里处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止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绵历近1600年。现存492个洞窟(不含北区),保存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清、民国等时期的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3390身,藏经洞内保存了4至11世纪的写本、帛画、纸画、织染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


读书笔记-胡同庆、罗华庆《解密敦煌》(上)——历史与建筑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b. 西千佛洞,位于敦煌城西35公里的党河岸壁上,因地处莫高窟之西而得名。现存北魏至民国的洞窟12个。


读书笔记-胡同庆、罗华庆《解密敦煌》(上)——历史与建筑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c. 榆林窟,又名万佛峡,位于安西城南75公里处的踏实乡境内,开凿在榆林河峡谷两岸断崖上。现存42个洞窟,建于北魏、西魏、隋、唐(大规模建造,中唐25窟)、五代、宋、回鹘、西夏(第2、3窟)、元、清、民国


读书笔记-胡同庆、罗华庆《解密敦煌》(上)——历史与建筑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d. 东千佛洞,位于安溪县桥子乡东南35公里峡谷中的河床两岸,有壁画、塑像的洞窟8个,主要是西夏、元、清的密宗佛教石窟


第三节 敦煌洞窟建筑

1. 洞窟

a. 洞窟前室:敞开式、封闭式、甬道式(榆林窟较多)

b. 洞窟主室:

i. 中心塔柱式,又称塔庙窟,平面为长方形;前部有“人字坡”屋顶,横梁两端有木质斗拱承托,模仿中原木构建筑,供信众“礼拜”(同印度支提窟的“礼堂”);后部中心方形塔柱,供“绕塔”官像。


读书笔记-胡同庆、罗华庆《解密敦煌》(上)——历史与建筑_第6张图片
中心塔柱窟-莫高窟254窟-北魏


ii. Vihara,僧侣修行坐禅的禅窟

iii. 覆斗式,佛殿窟,随唐洞窟基本形制,平面方形,倒斗顶,后壁或西壁开龛造像,可能模仿古代“斗帐”


读书笔记-胡同庆、罗华庆《解密敦煌》(上)——历史与建筑_第7张图片
覆斗顶窟-莫高窟285窟-西魏


iv. 涅槃式,涅槃是梵文Nirvana的音译,意为修真悟道,成无上正觉,解脱生老病死和轮回之苦,进入不生不灭的境界而永享极乐。一般为释加牟尼涅磐像(卧佛)体态柔软、神情如睡梦般安详和宁静。


读书笔记-胡同庆、罗华庆《解密敦煌》(上)——历史与建筑_第8张图片
涅槃窟-莫高窟158窟-中唐


v. 大佛式

vi. 背屏式

2. 木构窟檐、殿堂、窟前栈道-以洞窟为主体的附属建筑

3. 塔,如莫高窟窟前的土心木檐的亭阁式塔“慈氏之塔”,建于宋初,我国遗存的孤例。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胡同庆、罗华庆《解密敦煌》(上)——历史与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