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已经身在职场,那就请你用职场思维来考虑问题。
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小B是个程序员,去年毕业。一次直属上司让他写一个插件工具,他欣然领命,并且花了一周不到的时间就把插件写好了。上司亲测后觉得很赞,表示很好用,说能不能写个帮助信息呢?他心里就不乐意了,就你一个人用,还写什么帮助信息。于是随便找个理由拒绝了。上司没说什么,而这个插件工具再也没人用了,他也被打上了“刺头”的标签。
实际上,上司就是想推广给全公司同事使用,所以才让他写个帮助信息。
如果小B写了帮助信息,说不定他就能因为这个插件工具得到大Boss的赏识,他的职业生涯也就多一段可圈可点的经历,他的职场又会是另一番景象,只是这个世界上没有如果。
为什么小B会拒绝?主要是因为他还停留在学生时代,还在用学生思维思考问题。他只看到眼前所做的事情无法帮助他获得更大的成就感,不愿意做他认为的徒劳无功的事情。
学生思维也可以理解为幼稚病,多见于职场小白人士,既然已经身在职场,就应该用职场思维来考虑问题。常见的学生思维有哪些?一起来看看,说不定就是平时的你。
啊,你没跟我说这事啊
学生时代,老师教学大都采用满堂灌,很少需要我们在课堂思考的时候,课下更不消说再去思考课堂上讲的知识了,布置的作业一般是在收作业的前一夜熬出来的。于是乎,老师推一步,我们就滚一步,等到加入职场后,也是上司推一步,就走一步,永远等着被人来喂食。
一个简单的例子,上司让你确认即将到访的某合作方一行有几个人,你很快去了解并得到答案,五个人。然后上司接着问,他们什么时候到呢?是坐飞机来还是高铁来?啊,我没问这些,你也没让我问啊!你一脸尴尬,上司一脸无奈。
职场修炼就像是游戏里的打怪升级,玩家努力地带线补刀打怪兽完成一个个小任务,最终目的无非就是努力成长为英雄,能打野能gank,放在工作上就是自觉主动完成任务,寻求成长,成为能独当一面的得力干将。如果你做什么都需要上司来指教,你干的活还需要再烦他一遍,是你的工资也会分给他一份吗?
没有功劳,总有苦劳吧
公司的一个项目由小王主要负责跟进,但由于他的疏忽,结果导致合同出现漏洞,为公司带来一些损失。为此,小王被上司狠狠批了一顿。小王私下里就抱怨,“没有功劳,总该有苦劳的吧!张总竟然一点情面也不给我留……”
要我说,这上司的一顿痛批还真是没毛病,为公司带来损失,没有让他去财务领工资不是应该阿弥陀佛烧高香吗?
我们常常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来抱怨自己受到的所谓的“不公平待遇”,见到一个同事就向他诉苦,别担心,恭喜你将来某一天就是公司那个最苦的人。
正确的职场三观不应该是苦劳是企业的负担,功劳才是你赖以在公司生存的基础吗?毕竟公司也不是慈善机构,老板花钱请你来是创造价值的,光有苦劳,没有功劳,那要KPI还有毛线用?
你丫还真是个傻白甜
入职第一天,旁边同事正好搬物料,请你帮忙,你虽然去了,心里却想:“特么的就会使唤新人,你不也是新人过来的吗?你丫是不是傻?”实际上,同事只是想借此拉近下彼此关系,没听过“战友情意深似海”么?(反正我印象中是有这么一句的,哈哈)
和你同时入职的同事小六常常主动留下加班,你就在想:“拿着五千的工资却干着一万五的活,真是拿着卖白菜的工资,却操着卖白粉的心,你丫是不是傻?”结果人家提前转正,一年后成长为小组长,开始带团队,而你还只是个组员。
加班到十点的小六下班选择顺风车拼车,却没有选择专车,你就在想:“反正加班打车实报实销,他还专门挑便宜车坐,你丫是不是傻?”结果报销时,人家加班天数是你两倍,报销金额却只有你的一半,而你们住得差不多远,请问你叫财务小姐姐怎么看?
不是人家傻,而是你傻,却不自知,处于傅盛在《认知三部曲之一:所谓成长就是认知升级》中提到的第一阶层: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也就是“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自以为是的认知状态”。
进入职场,就不要再妄自尊大了,否则就会慢慢把自己孤立起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放下架子,虚心学习。
啊,你说的我不会耶
做学生的时候,有不会的题,可以不做等着老师讲解;职场上,碰到不会做的工作,有些人就露出无辜的小眼神,说:“啊,你说的这个,我不会耶!”
不会,那就向会的人请教啊。碰到这种下属,估计上司都想骂自己了,怎么就招了这么个二货。蔡康永有段话说的特别好: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所以,老板让你写一个活动策划案,不要再说“我不会耶”,去网上看看范本,搞清楚框架,就知道该如何下笔了;老板让你试着做做BD,不要再说“我不会耶”,just to try,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是真不会还是假不会呢?老板给了你表现的机会,老铁你可千万要抓住啊!
人脉是靠积累而来的
学生时代,常常屁颠屁颠地跟在“官”至某学生会主席/部长的学长or学姐后面,把他们当作是成功的范式,为其提包递茶,认为大家一起吃吃喝喝就是朋友,对方也就成了你的人脉,那个时候,我们天真地以为这样就可以积累人脉。
但真的是这样吗?他们毕业后混得怎么样?他们又为你的“事业”提升带来多少帮助?
其实,人脉不是积累来的,更不是讨来的,而是换来的。怎么换?当你们对彼此有价值,可以为彼此“利用”,就可以换了。也就是说,只有当你自己足够强大的时候,才能聚焦起强大的有效人脉。所以,你要做的是努力让自己变得优秀,才是硬道理,这个优秀包括能力和人品。
不接受别人的好意是客气
也许在你的思维意识里,“不接受别人的好意是客气”,但你也应该听过一句话,“坦然接受帮助也是一种美德”。
比如刚入职一个新公司,坐旁边的同事准备吃零食,打算分享给你,你是说“不用了,谢谢”,还是说“哇,正好是我喜欢的呢,谢谢”呢?
如果你认为拒绝才是礼貌,选择前者,那你就不太识趣了,同事愿意和你分享,是想表示对新同事的友好,不想让你感觉到孤独,结果硬生生被顶回去了。
如果你选择坦然接受同事的好意,接下来你们就会有更好的互动,你们的交情也就从一袋零食开始“勾搭”上了,以后需要工作协同的时候,还叫事儿吗?
当然了,如果这份好意太贵重,贵重到你都无以回报时,就要考虑下对方示好的动机了,毕竟吃人嘴短,拿人手软,职场万象,不排除有人渣。
以上只是学生思维的一些典型,请反思:是否已经把自己从学生的身份转换成职场人?
最后,记住一点:你再也不是一个学生,而是需要养活自己、养活家人的独立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