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产业如何实现“万物互联”成为热门话题。
宁波小匠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匠物联”)就是这波创业大潮中的一个典型案例。这家创业公司通过自己摸索路径,专注研发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成功地让传统家电、家居以及健身器材等与生活相关的电子电器产品实现了“万物互联”。在帮助传统生活电器类产品制造商接轨物联网的同时壮大自己,成为时代弄潮儿。
小匠物联能够在短短2年的时间里,成功地闯出一条发展之路,有技术驱动的决定性因素,也有智能物联行业迎来爆发期的大环境因素。当然也离不开米雪龙自身的努力、坚持和探索。
搭上行业发展的风口
物联网的概念其实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已经提出来了。在21世纪的头10年还处于概念阶段。但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成熟,运算能力的增强以及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感器技术的不断提高,链接技术的不断演进,物联网应用的商业模式渐趋成熟,交通、医疗、新零售、智能家居、安防、物流等各个领域的物联网应用场景被不断开发出来,阿里、腾讯、京东、中国移动甚至亚马逊等巨头纷纷进驻物联网产业并搭建平台,物联网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
在这种外部环境下,小匠物联成为了阿里物联网联盟首批60家发起单位、中移物联网OneNET合作伙伴和“中移和物”成员单位、中国电信NB-IOT合作伙伴等等。迎着物联网产业爆发期的风口,这是小匠物联能够在2年内能够迅速步入正轨的外部因素。
物联网的应用环境非常广泛,而智能家居、智能家电是应用场景最丰富,也是技术最成熟的一个领域。而小匠物联擅长的领域,正好赶上了行业的爆发期。
找痛点!
市场痛点是创业项目的机会。智能物联时代来了,市场需求如何被发掘出来?并不是每一个创业团队都能够找到路径的。
宁波是制造大市,尤其是家电、小家电、生活消费类家居用品的大型生产基地,集中了至少4000家的电子电器类生产商。但宁波的家电企业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就是传统的生产型工厂较多,擅长做OEM和ODM,对前沿技术的研究、追踪、创新和应用开发非常薄弱,自主创新能力尤其是智能物联网应用场景的开发和认识几乎一片空白。但这些工厂对产品智能化的需求又十分强烈。
一个很好的例子是慈溪生产取暖器的佳星电器总经理余雪辉,一拿到小匠物联的智能化样品,就立刻决定合作生产智能取暖器。这个产品一上市,让取暖器实现了远程控制和数据化操控,价格上涨了一倍,销量大增,第一招取得了成功。此后,余雪辉又给小匠物联介绍了慈溪家电行业的很多客户,小匠物联都成功地进行了对接。今年7月19日,中移物联网平台执委会沙龙之“中移和物”智能家居行业交流会在慈溪举办。小匠物联在这个沙龙上介绍了一揽子解决方案,一下子就吸引了众多的传统家电生产商前来洽谈。这个沙龙举办之后,直到11月份米雪龙还不断接到寻求合作的电话邀约。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现,为宁波的传统家电制造商提供智能物联解决方案,抓住了本地量大面广的家电家居企业智能物联解决方案匮乏的这个需求痛点,为其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既为传统家电厂商提供了增加附加值的方案,又使其产品赢得了C端市场的认可,从而实现了“双赢”。
技术驱动是核心竞争力
行业风口和市场需求都是外部因素,小匠物联能够在2年内步入正轨,关键还是其在技术路线和在此基础上构建的解决方案方面具有与同行竞争的优势。也就是说,技术驱动是其核心竞争力的来源。
小匠物联能够提供定制化一站式智能物联解决方案,并拥有3项发明专利和16项软件著作权,这是其立足市场的核心能力。
首先是其能够提供智能硬件——物联网通信模块,可为市场提供定制开发的WiFi模块、蓝牙模块、GPRS模块、NB-IOT模块等,为合作伙伴搭建设备互通的桥梁。小匠物联可接入的设备种类已超20种,目前这些设备已分布在欧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发周期短,每个产品开发周期7-15天即可完成开发,这种能力可以说是出类拔萃。
其次,小匠云平台具有强大的服务能力,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接入不同的物联网平台,如国内的阿里小智、微信硬件平台、米家;国外的亚马逊echo、苹果homekit等,帮助用户在全球部署产品服务,最大限度地协助客户推广。小匠SaaS云平台可以提供复杂海量数据收集、存储与计算、机器学习模型训练与预测、专家知识库与规则引擎等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家庭全场景智能化服务以及升级顾问服务,其具有行为学习、节能、设备互联、远程控制、工作模块、数据分析、内外分析、在线升级、设备自检、用户画像、设备分布、定时等,功能非常完善。今后还将具有人工智能自学习的功能。
再次,更为重要的是,小匠物联能够为相应的产品类别提供智能物联从产品设计到上市后维护的全程服务和运维服务,并有成套的解决方案。从取暖器、空气净化器、智能净水器、智能加湿器、智能吸尘器到智能跑步机、智能动感单车、智能体重秤、网关、智能灯、智能插座、智能按摩椅等等,都能在制造商早期研发时进行介入并提供方案。嵌入式的服务使得制造商无需另组智能化团队进行专门研发,在加速制造商智能化的同时降低了其成本。
最后一点,差异化的技术能力。小匠物联研发的物联网通信模块具有云计算和雾计算双套计算逻辑,设备数据和计算依靠本地设备端实现(雾计算);数据存储和远程命令依靠和物云实现。控制和计算分开实时,更安全。也就是说,在没有互联网的条件下,在局域网内也可以实现智能操控。这个能力使其比同行多了一个竞争砝码。
构建一个好模式
物联网的应用非常广泛,商业模式也非常繁多。做平台、做产品、做软件系统集成、做销售、做大数据分析以及应用场景开发等等。既可以针对B端用户,也可以面向C端市场,类型繁多。在这个时候,找到一条适合创业公司的道路,又能够立足宁波,为市场所认可并可以持续获得业务和现金流支持的商业模式,是不容易的,也是最关键的。
小匠物联的商业模式是在市场摸索后作了升级改进。最初只是为客户提供技术解决方案,这样主动权并没有掌握在小匠物联的手中。后来经过摸索,构建起“智能模块+平台+服务”的标准化解决方案,从“智能模块”这个具有技术含量的有形硬件入手,以后续的平台运维作为支撑,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一站式智能物联解决方案。这个标准模式将客户响应时间缩短到7—15天,既能够很快为客户所接受,又能够增加客户的产品附加值,大大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在这个新商业模式下,小匠物联的营收呈现出翻番的跨越式增长态势,2017年的营收是2016年的4倍,而2018年的营收预计将是2016年的8倍。
从小匠物联的发展轨迹来看,在摸索中找到最优的商业模式,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增加了营收和核心竞争力,是其能够走向快速发展的关键。
创始人的努力
创业之路能否迈向成功,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因素,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小匠物联能够走到今天,跟创始人米雪龙踏实的探索和强烈的求生欲望有密切的关联。
小匠物联的第一个创业产品,还没上市就被否定,100万打了水漂。这个时候,米雪龙及时转型探索一条服务外包的路径。随后发现了家电智能化和健身器材智能化的机遇,及时把握,又创新出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推动创业项目及时转型。
在这个过程中,米雪龙和他的团队准确地把握了趋势,也把握了市场,表现出强大的创新能力,一款智能取暖器和一款智能跑步机,掀起了应用场景的革命,也构建起了商业模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米雪龙没有智能物联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创始团队也没有风投支持。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不轻易放弃并且很好地摸索出了一条市场可接受的道路。同时,他们面对物联网应用大爆发的各种诱惑,不贪大求全,不盲目扩张,及时定位往专业深度方向踏实探求,为B端客户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迎来了生机。
创业能否成功,既要天时、地利、人和,也要各种因素齐备。在多个要素的综合作用下,在不断创新探索的过程中,逐渐走上成功的道路。
本文来自:东南商报
文字 / 记者 乐骁立
编辑 / 苗雪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