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恩行旅77

第七十七课:奇迹是我的天赋权利

这是《练习手册》首次论及「奇迹」之处。在此之前,耶稣虽曾暗示过奇迹的观念,但它正式成为讨论的主题,本课算是第一次。由于奇迹这个词太容易被误解,故在进入课文之前,我要简短地解说一下。

耶稣在整部课程极为擅长声东击西来借题发挥,他常采用一些众所周知的词汇,却每每赋予截然不同的意涵,以这部书的书名「奇迹」一词来说,就是最显著的例子。一说到奇迹,几乎人人都会联想到某种外在事件,尤其是西方人,不管是否相信《圣经》,都难免对《旧约》与《新约》里的神迹故事印象深刻。无论是将红海一分为二,或治愈病人、令死者复生等等,不一而足,可以说,这些神迹都涉及某种身体或外在层面的改变。然而,本课程所说的奇迹,意涵却大不相同,它直指心灵层次的变化,与外在层面毫无关系。第七十七课和七十八课特别为我们点出,把奇迹理解为「修正自己的错误知见」,才是最道地的奇迹观;不管如此,这种奇迹观还成了我们化解痛苦烦恼的不二途径。耶稣在第一百九十三课明白告诉我们,人间所有的困境都源自「不宽恕」:「你内心所有沉重的负担,无疑地透露了你的不宽恕。」(W-193.4:1)到了下一课,耶稣会从「解除怨尤」的角度讲解奇迹的作用。

因此,在操练这几课时,必须随时记得奇迹乃是「改变心念」;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换个老师(即放下小我,选择圣灵之意)。这一转变,足以修正所有的妄见和妄念,切断世间一切的苦因。当耶稣开门见山说「奇迹是我的天赋权利」,他绝不是指任何外在事件,更不是暗示上主的恩典会从天而降,赐福给我们、家人或任何人。他要说的是:我们有结束一切痛苦的权利,只因我们是上主的圣子,而圣子是不可能受苦的。即使他能梦见自己受苦,梦到与上主分离,也丝毫改变不了「他仍是上主所创造的」这个真相。换言之,耶稣有意借着「奇迹」一词来点出「改变心念的奥妙」。他教导我们慢慢看清,自己一手打造的个人或集体世界,原来只是黄粱一梦;我们既是作梦之人,理所当然能够改变自己对梦境的心态。《正文》也有类似的说法:

其实什么也不曾发生,你只是陷入昏睡。……奇迹并不唤醒你,它只会帮你看清作梦的究竟是「谁」。它告诉你,你在睡眠中仍能选择不同的梦境,全凭你赋予此梦何种目的而定。你究竟想要梦见疗愈,还是梦见死亡?(T-28.II.4:1-4)

现在,我们回到课文,跟着它一步一步进入疗愈之梦,它可说是我们由分裂之梦觉醒的先声:

(1:1-2)基于你的生命本质,奇迹是你的天赋权利。基于上主的存在本质,你必会领受奇迹。

耶稣或圣灵始终临在于我们心中,这是奇迹的源头。祂们的临在成了「我们是上主唯一圣子」最好的提醒。耶稣在奇迹原则第二条特别揭示,奇迹的终极源头之价值,远远超乎人间的评估(T-1.I.2:2),这无异于宣告:上主不是我们的脑袋所能了解的。耶稣或圣灵的临在,不过反映出生命的终极真相,也就是「天人不曾分裂过」这一救赎原则。我们必定会得到奇迹的,只因我们早已收到这份礼物了。这种「修正」完美地保存于人心内,只等着我们接受。

(1:3)基于你与上主的一体性,你会带给人奇迹。

选择奇迹,等于决心回归心灵,也就是选择圣灵而放下小我,如此,分裂信念便随之化解了。在那神圣一刻,分裂的圣子消失了,只剩下那唯一圣子。我们领受的奇迹自然也会流经我们,延伸至整个圣子奥体;因为已经疗愈的心灵本身就是圣子奥体。耶稣正是唯一圣子的伟大象征,我们只要决心以他为师,且与他的爱认同,就会变得像他一样。海伦在《耶稣祷词》一诗透露了这份强烈的渴望,我多次引用过这首发人深省的诗,最早引用的就是这一段:

祢展现了

我完美的境界,

要我磨亮弟兄昏聩的视野。

当他们再度抬起双眼,

愿他们看见的,

是祢,而不是我

——《天恩诗集/暂译》P.83

耶稣也在《正文》中告诉我们,他已超越了小我,只要牵住他的手,我们便会和他一起超越小我的:

我在前面领路,因为我已超越了小我。因此,拉住我的手吧!只因你也同样想要超越小我。(T-8.V.6:7-8)

在我们超越分裂之念的神圣一刻,便给出了奇迹。也就是说,在我们选择那位神圣导师之际,便已回归了天人一体之境;与造物主重归一体,自然也和祂的造化合而为一,因为这个一体本质始终拥抱着状似分裂的圣子。

「奇迹」一词在本课程好似暗指我们该做什么似的,这类手法在《正文》也屡见不鲜。前文已经解释过,耶稣为了让我们理解他的教诲,他在《奇迹课程》使用的语言不得不迁就「自认为是一具身体,也把别人视为身体」的我们。也因此,本课程多处的文字仿佛暗指奇迹少不了某些行动;但事实上,它不过表示我们选择了修正的思维,因而领受了这份礼物。我已说过,一旦领受了奇迹,它会自动延伸到一体心灵的每个角落。在这当中,这个由身体及小我构成的个体之我,其实什么也没做;我们根本无法在身体层次给人奇迹,自己也绝不可能在那个层次领受奇迹的。简单说,奇迹仅仅代表心灵的一个决定,自愿成为推恩的管道而已。

(1:4)救恩就是这么单纯。

救恩单纯无比,这是《奇迹课程》最常出现的一个理念。比方说:「凡是虚妄的就是虚妄,凡是真实的则千古不易。」这个「虚妄」,就是指小我体系本身,不论它以什么形式呈现,虚妄仍是虚妄;唯有上主的真理永恒不易。这个真理单纯无比,难怪耶稣三番两次地反问我们:「还有比这更单纯的真理吗?」

(1:5-6)它不过是重现你的本来面目罢了。我们今天所要庆祝的正是这个。

只要选择奇迹,便足以修正「我们是小我、我们的心灵已分裂了、我们再也不是上主创造的我们」这类错误的知见。一旦意识到我们并非小我眼中的自己,而是基督,「我是上主之子」这个真实身份的记忆,便会在自己心底慢慢浮现出来。

(2:1)你对奇迹的权利,不是出自你的自我幻觉。

可以确定的,我们对自己最大的幻觉,莫过于「我是这一具身体」。所以当我们企图在身体层次改善自己或他人梦境时,奇迹便不再是我们的天赋权利了;唯有改变自己的心念,才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权利」。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改换老师,这位新老师会教我们看出,我们是心灵,而非这具身体,而身体不过是神圣自性的拙劣仿制品罢了。耶稣在《天恩诗集》曾对海伦说:「我不是那存心嘲弄真相的梦境。」(《天恩诗集》P.121)。意思是说,他不是一具身体,也不是小我,更不是进入小我梦中来嘲弄我们灵性真相的那位英雄。我们也不想做这类英雄,只愿领受修正的奇迹,再度认出自己的生命真相。

(2:2)它不是靠你赋予自己的那些神通能力,也不靠你所设计的那些宗教仪式。

《圣经》所描述的神迹,都少不了某个神奇人物,为了嘉惠他人,施展了某些奇事;《奇迹课程》将它们归类为「怪力乱神」。《圣经》中的上帝喜欢在物质世界里大展神威,绝大部分的神迹都出自祂的手,或者透过祂特别挑选的人物(比如先知或耶稣),来成就祂的旨意。但这些神迹和改变心念并没有关系,所插手干预的,也尽是心灵之外的问题,因此,《课程》才视之为怪力乱神。《圣经》虽然偶尔也提到心灵(mind)这类字眼,但它的意涵和《奇迹课程》截然不同,可以说,《圣经》里所处理的问题都属于外在层次,故它的神迹也只能在那个层次发生作用。

《奇迹课程》的途径大不相同,它将问题的焦点从身体移向心灵,追溯到「认为出了问题」的心灵那儿,进而追根究底,点出人间所有的问题都与罪咎脱离不了干系,唯有奇迹方能化解。

(2:3-5)它是你的生命真相以及与生俱来的权利。这一切都隐含在身为天父的那位上主内。你的权利在受造之际即已获得了上主天律的保证。

基督才是我们的真相,这一真相的记忆,始终都存留在正念之心内,由圣灵为我们护守着。奇迹只可能发生于此,也在此等着我们选择。课文这几句的主词「它」,即是指天赋予我们的奇迹权利,只因我们是上主之子;既然如此,修正必然也是天赋权利,而且始终存在于我们心内。

(3)既然奇迹本来就是属于你的,我们今天就要领回你的天赋权利。上主也许诺了,你会由自己所造的世界彻底解脱的。祂还向你保证,天国就在你内,永远不会失落。我们所要求的,不过是在真理内本来就属于我们之物。然而,今天我们也需要发个愿,绝不再自甘堕落、委曲求全了。

前面已经说过,奇迹非我们莫属,因为它就在我们心内;我们不可能在心灵之外或心外之物找到奇迹的。「你会由自己所造的世界彻底解脱」的许诺,和「天国就在你内,永远不会失落」的保证,正是救赎原则最后要传达的真相——天人不曾分裂过。圣灵就是凭着这一真理帮我们从世界解脱出来的,只因整个世界都建立在天人已经分裂的信念上;而这个信念又衍生出一套个体生命的思想体系,因着罪、咎、惧的怂恿,最后推向投射的高峰,物质世界就这么诞生了。由此可知,既然天人不曾分裂过,个体意识便无法从中作祟,我们自然而然就由世界脱身了。这个真理是我们不折不扣的天赋权利,因为我们就是这个真理,是天父慈爱旨意的无限延伸。

在这一段,我们又看到《奇迹课程》反复出现的主题:我们一旦选择了小我而非圣灵,等于选择卑微而放弃伟大(T-15.III),表示我们宁可屈就于自己打造的冒牌货也不愿接受神圣光明的自我。换句话说,我们不知享受丰盛的宴席,却自甘以一些残渣剩肴果腹充饥;或仅仅抓住几个零星的音符,而不懂欣赏整首歌曲,正如《颂祷》开篇所说的:

它的主题曲永远是一首感恩与爱的颂歌。

因此,你祈求的并非那个回音。那首颂歌才是你想要的礼物。为它伴奏的泛音、和音及回音等,都是点缀而已。在真祈祷中,你只会听到那首主题曲。其余的一切都是锦上添花。(S-1.I.2:9-3:5)

耶稣在「遗忘的歌曲」一节也说过:「那些音符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T-21.I.7:1)我们不愿活出灵性,而自甘禁锢在肉体内,不仅疯狂至极,更是自我糟蹋。耶稣在《正文》继续告诫我们:

不要甘于卑微。但你必须先明白卑微的含意,以及为何它永远满足不了你的道理。卑微是你给自己的礼物。当你给出卑微,且以此取代伟大时,表示你已经接受了卑微。世上的一切之所以微不足道,是因为整个世界都是由卑微之物构成的,而你也一直设法说法自己接受卑微。你若相信自己在世奋力追求的种种俗物能让你活得心安,那实在是自贬身价,无视于自身的荣耀。你究竟愿为卑微或为荣耀而儆醒奋斗,完全操之于你。只要你选择其中之一,必会丧失另一的。(T-15.III.1)

总而言之,他要我们明白,我们的问题不是要的太多,而是要的太少(T-26.VII.11:7)。上主之子的天赋权利原是拥有一切的。

(4:1-2)开始作「长式」练习时,先信心十足地告诉自己:奇迹是你的天赋权利。然后,闭起眼睛提醒自己,你所要求的仅是你应享的权利。

耶稣不断提醒我们,好好善用这两个观念,尤其在我们感到特殊、愤怒、内疚、焦虑或沮丧,而逐渐陷入分裂信念之际,那样的时刻,表示自己已经把小我思想体系的某一部分弄假成真了,因此必须当下觉察自己选错了老师。唯有如此,新的老师才能帮我们看清,眼前的问题原来是自己捏造出来的,目的是为了保存我们的个体身份。要记得,这个我始终存在心灵内,就看抉择者决定认同哪一方了。只要我们继续认定问题出在世界或身体而非心内,等于在为失心状态背书。如此一来,我们岂有改变心念的机会?失心状态成了小我的安全堡垒,而今我们跟它的认同已经到了牢不可拔的地步;对此,这几课的练习可谓具有扭转乾坤之力,足以帮助我们解除由小我学来的一切。

(4:3-5)进而提醒自己,奇迹绝不会剥夺此人而施惠彼人的,因此在你重申自己的权利之际,也等于为每一个人伸张了权利。奇迹从不听从世界的自然法则。它只服膺上主的天律。

在《正文》第二十三章论及五条无明法则那一节里,《奇迹课程》把世界运作模式描述得淋漓尽致。第四条法则「你相信自己能够拥有你所夺取之物」(T-23.II.9:3),说的正是我们早已耳熟能详的小我原则「非此即彼」——如果你拥有,表示我没有;反之,我若拥有,表示你没有。由此推之,我若想要你的纯洁无罪,就必须从你那儿抢夺过来;或者,你必须有罪,不再纯洁,才能衬托出我的纯洁无罪。我们就是如此夺取他人的纯洁无罪而据为己有的。

小我的无明法则,处处建立在「你我不同」这个信念上,它的第一条法则「真理因人而异」,即是从「幻相有层次之分」衍生出来的,借以印证每个人确实天生不同(T-23.II.2:1-3)。对此,《奇迹课程》则主张天堂只有一条天律,就是「我们是完美的一体生命,同属一个圣爱」,而且「我们本是同一生命,你的真相必然也是我的真相」,这就是上主的天律。也因此,奇迹必然存在于每一个人心内,因为圣灵平等地临在每一个人心内,绝无例外可言,只因天堂实相之境不可能有例外,所以它在人间的倒影也必然如此。

(5)做完简短的前导部分后,静静地等候你的要求已经获允的保证。你要求的只是世界的得救以及自己的救恩。你祈求祂赐予你完成救恩所需的工具。你一定会获准的。因你祈求的不过是完成上主的旨意罢了。

《正文》说了两次「最后的结果必如上主一般屹立不倒」(T-2.III.3:10;T-4.II.5:8),是的,我们不可能失败的。问题是,我们相信自己可能失败。如果我们不知善用圣灵给我们的工具(奇迹或宽恕),我们就不可能忆起上主对我们的旨意,更不可能记得我们就是上主旨意。唯有奇迹,方能唤醒这一记忆,迎来救恩。

(6)你这种祈求其实并非真的要求任何东西。只是陈述一项无人能否定的事实而已。圣灵必会向你担保,你的祈求已经获准了。事实上,你必也领受到了。今天,你再也没有怀疑或犹豫的余地。我们终于提出了一个真实的问题。你所得到的答复也只是单纯地陈述出一个单纯的真理而已。你必定会获得你所渴望的保证的。

前文已多次谈到,我们的问题不在别处,而在于自己的傲慢,总认为自己知道问题何在,还知道该怎么提问。我们所提出的问题,不外乎:「我该怎么做?我该说什么?我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该搬到哪儿?我该从事哪一种工作?我该跟谁建立亲密关系?」其实,这些问题全部都是障眼法,故意让我们意识不到真正的分裂大患。这一点,留待第七十九课和八十课再继续深入。

说到究竟,我们的祈祷不再是要求任何具体的事物,而只祈求圣灵帮助我们意识到自己不过是犯了一个错误,如今,我们总算可以作出正确的选择了。这样的祈求,就跟《正文》的说法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只有祈求宽恕才算是有意义的祈祷,因为已受宽恕的人拥有一切。」(T-3.V.6:3)祈求自己甘心领受始终深藏在心内的奇迹或修正,才是最道地的祈祷。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把注意力从眼前的问题移开(不论这问题出现在自己或别人身上),同时,把眼光转回心灵。如此,我们便会明白,问题根本不在外边,纯粹是内心的一个错误选择而已。这样的「修正」,毋宁就是奇迹的精髓;祈求这种奇迹,才是最上乘的祈求。它的答复就在神圣一刻内,下文为我们做了精辟的解说:

因此,别再企图从世界的角度解决任何问题了,因世界根本一直在抵制答案来临。你应将问题带到慈爱天恩为你准备好答复的那个地方。只有那个答案才真正解决得了你的问题,因为它能跳出问题本身,帮你看清什么才是值得答复的,也就是什么才是真正的问题。世界的答复方式乃是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来搪塞旧的问题。只有在神圣一刻内,你才能将问题带到答案所在之处,接受那早已为你备妥的答复。(T-27.IV.7)

(7:1-4)我们今天要尽量多作「短式」的练习,不断借此来提醒自己这一单纯的事实。随时告诉自己:

奇迹是我的天赋权利。

生活一出状况时,就赶紧祈求奇迹。

耶稣再次提醒我们,如果我们不好好善用这些练习来化解自己的烦恼痛苦,整部练习乃至整部课程便都形同虚设了。他要我们具体套用今天的观念,尤其是在自己心生不悦,忍不住又归咎他人之际,好好发挥这句话的效用。

(7:5-6)你会认出这些状况的。由于你不是依赖自己的能力寻求奇迹,因此只要你求,必会得到本来就属于你的奇迹的。

这一小段话非常重要,因它寓意着心灵的一大转折。在此之前,我们一向依靠自己,或是信靠自己所投射出来的耶稣、圣灵或上主。我们认为自己无需改变心态,这群天上神明就能拯救我们脱离苦海。然而,老实说,向这类法力无边的神明祈求,只会沦于怪力乱神,不可能为我们带来真正的疗愈的。在这一小段课文,耶稣假定我们已经不再自以为是了,也不再祈求自己心目中那种神明或耶稣来解决问题;如今,我们终于回心转意,直探问题之源(也就是曾经决定自力更生、宁愿受苦也要证明自己是对的那位抉择者那里),真心向耶稣或圣灵求助:「我再也不愿靠自己了!」唯有如此,奇迹才会保证回到我们心中。就这一点而言,耶稣曾经答复过海伦,提醒海伦不要自行界定问题而后期待他的答复。

只要是具体的问题,都少不了一堆假设的前提,如此,无可避免地也为答案设了限。提问越是具体,表示我们已经决定自己只接受某一种答案。语言的目的就是设限,借之才能把天堂广大无边的经验领域窄化到人类能够操控的经验范围内,其实也就是限缩到你能操控的范围内。(《暂别永福/暂译》P.445)

重点是,我们必须先看穿所有的问题全是同一回事,才可能祈求奇迹的(说穿了,其实是拜托自己选择奇迹);这种祈求才是唯一有意义及有效用的。也唯有这种奇迹能为分裂之境带来真实且不可限量的修正效果。

(8)请记住,不要委曲求全,也不接受差强人意的答复。每当诱惑生起,立刻告诉自己:

我不愿用奇迹来换取怨尤。我只要那本来就属于我的东西。奇迹乃是上主赋予我的权利。

这一段其实是为下一课的主题埋下伏笔——奇迹与怨尤两者不可能并存。只要我们选择圣灵为师,奇迹就会现身于正念之心;反之,如果我们把攻击的意图投射到他人甚至上主身上,怨尤就会现身于妄念之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肯恩行旅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