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假面舞者、社交博客 LiveJournal
在2010年风靡全球的电影《社交网络》中有这样一段镜头,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刚刚被自己的女友所抛弃,马克抑郁不乐的回到哈佛大学的宿舍,开始一边喝酒一边在博客上近乎疯狂的爆料前女友的诸多不是,不知道你留意没有,这个博客站点就是LiveJournal。
LiveJournal(LJ)是当时互联网上最火的虚拟写作社区,主要为用户提供博客的管理服务。LJ一直以开源的理念与优秀的服务器和客户端闻名,近些年来LJ发展的不温不火,现在它的Alexa全球排名70名左右。
LJ的创始人Brad Fitzpatrick从五岁时就在其父亲的指导下在学习编程,他更是号称在六七岁大的时候就超过他父亲了 (注:其父亲也值得仰慕,80年代加入Intel,是386和486的主要设计者之一)。Fitzpatrick长大后更是一个狂热的自由软件程序员,他甚至为他的手机编写代码以便在摩托车上就能自动打开车库门。为了帮助自己和高中同学保持联系,Fitzpatrick在上大学前的那个夏天(1999)完成了LJ,不过自从那开始,不断增长的用户访问量导致仅有的几台服务器难堪重负。为了省下购买服务器的钱,Fitzpatrick开始自己动手优化Unix的网络架构服务,自此若干著名开源软件横空出世,比如Facebook, Wikipedia以及YouTube到今天还在使用的memcached(主要通过收集服务器上的闲置内存来加快动态web应用的运行速度、减轻数据库负担)等软件。
在2005年,Fitzpatrick出售了了LJ,成了亿万富翁,不过牛人终究是牛人,他没有退休去做全球旅行而是加入了Google,至今coding不辍。
LJ区别于其他博客站点之处就在于它很早就融入了社交网络的理念,它允许你填写并完善个人的信息,同时允许用户之间达成好友关系,当你的好友发表文章的时候会自动的在你的页面显示,不过这里的“好友关系”是单向,比如我可以不经过你允许添加你到我的好友名单里,但是我不会是你的好友除非你也添加我为你的好友。这点和Facebook很不同,Facebook的好友关系都是双向的,但是和Twitter的“follow”的功能很像。
可以说LJ是个社交博客网站,它一直在尝试将虚拟的写作社区和封闭的社交网络的融合在一起。这样一来,我们在上面不但能自由的撰写博客,还能和朋友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这样的确看上去很美,不过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最明显的问题就是由于LJ缺乏统一的“社交规范”,导致用户很多时候无法判断对方和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好友关系。当你和好友互动时,你却时常要考虑“你我的关系是你理解的那样吗?和我理解的那样一样吗?”。这会导致很多时候你们也不知道是不是在讨论同一个问题。举个例子,你在LJ上见到了某个你认识的朋友,你加他为好友,可是他却不愿意和你达成双方的好友关系,你觉得你受到了委屈,可是他的好友列表里保存的都是“阅读好友”都是用作“reading list”,你并不属于他的LJ的好友体系之内。
然而在Facebook上的“好友”一般意味着我们和他在现实生活中相识,我们愿意和他分享真实个人信息和生活。在LJ上则由于缺乏统一的“社交规范”,用户在博客与社交网络之间游走徘徊,很容易感到迷惑不解。LJ上常见的好友关系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中类型,区别主要体现上好友列表的使用功能上。
首先,最常见的功能就是用做保存个人的“reading list”。此时好友列表就是一个“信息提供商筛选器”,保存的是“someone who I like to read”,因此关注某个人的博文最方便的就是将他加入到自己的好友列表里,每当好友发表新的内容都会马上在自己页面上显示。
第二,与网友保持联系。好友都是在网上认识的,大家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和他们交流更加的轻松自由。这是一种典型的网络虚拟社区的功能,可是非常令人吃惊的是在这种“文学博客”站点的好友关系要比很多虚拟社区要持久。中国有个非常著名的读书虚拟社区“豆瓣”,它的用户粘性很高,并顺利的融入影评、音乐等元素。可以说这种基于“文学”、“读书情感”的虚拟社区,用户的页面和交流都包含了自己太多的“感情”,因此用户黏性很高,是另外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社交网络。
第三,相互信任的关系。有些博文的权限是只允许好友观看,此时达成的好友更多的体现的是一种情感上信任的关系。还有一种可能是出于礼貌的关系,当我们受到好友申请的时候,不方便拒绝,毕竟在虚拟社区中我们不是很在乎个人隐私。
第四,和日常生活的朋友保持联系。用户可以和同学等朋友线上交流讨论问题、通知聚会信息。这里有社交网络的身影,在网上实例化日常生活的关系,不过据调查此类用户比较少。
近些年里,由于传统博客站点的没落,同时伴随着Facebook与twitter的兴起,LJ虽然曾经是最火的博客站点,如今所受到的关注也在逐年下降。不过虚拟社区的社交网络运动方兴未艾,比如百度于2009年推出了“i贴吧”开始尝试在百度贴吧里融合社交网络,比如你可以“关注”某个用户或者贴吧,然后当他发表的帖子就会在你的个人主页上第一时间显示。同时中国的“豆瓣”和“天涯”等社区也纷纷开始引入社交网络的功能。虚拟社区引入社交网络的功能是一个大趋势,不过如何给予社区最合适的“社交规范”是最先应当解决的一个问题。
结束语
相比较于Facebook之类社交网络,我们可以将虚拟社区比作一场假面舞会,每个人都是假面舞者,你想成为谁你就带上谁的面具,眸光流盼、舞袖轻扬,你享受的是刹那间的芳华。台下是真实的你,台上是展示的你,虽说台上台下戏里戏外,不过假面舞会也会有真心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