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说的朋友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作者喜欢把小说中的主人公塑造的温文尔雅落落大方美貌与智慧并存,貌似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全部集于其一身,即使犯了错,也要找个恰到好处的理由为其开脱,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青春文学,一些名家经典也有类似现象,或许,是为了满足读者对完美的追求,亦或是寻找一个精神寄托,这种完美主义延续了一代又一代,在文学世界里激流勇进
一类风格图书的盛行代表着一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影响价值取向的因素,排除政府部门和教育(其实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制于政府)的引导,剩下的,就应是民众自觉了
能将一本书读下去,首先应源于心理认同,而这种认同,第一,源于思想上的契合;第二,源于内心空缺的满足,前者,多见于理论研究及思想性较高的书籍,而后者多半见于小说
大多数人读小说都是有带入性的,总会自觉不自觉的将书中某个人物与自己挂钩,为之欢喜为之忧,而那些品貌俱佳运途光明的主角自然就成了生活中郁郁不得志的读者们的一剂救命良药,既然生活中当不了白富美,嫁不了CEO,走不上人生巅峰,那么就在虚拟的文字世界里寻求精神寄托吧于是,一群迎合读者心理的书籍便应运而生
然而我不明白,小说难道就是为了自欺欺人?那些带着完美光环的主角们,那些只能活在梦境里的主角们,那些一上台便赋予神圣使命的主角们,除了满足读者内心永不可实现的愿望外,还能带给我们什么?别告诉我树立人生楷模,艺术虽源于生活,却永远高于生活,比起虚构的人物,我更愿意去相信“感动中国”当然,或许有人说,这是小说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也是未来研究小说的重要史料,这就是文学史的问题了,与我所论述的并不在同一领域
在我看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正因为他有不足,才使得更为立体更为生动,更为接地气而那些闪闪发光的“主角们”,只能供在庙里,奉为天神每读一部作品,我更倾向于次要角色,那些衬托主角伟岸的“残次品”只有他们才更像个人,活生生的人
记得我第一次买小说,妈妈看后只问了我一个问题:“为什么书里的所有人都喜欢主角?”对于此,我竟哑口无言,只能半开玩笑的说,因为他是主角……因为主角,就一定要才高八斗?因为主角,就一定要貌美如花?因为主角,就一定要受人爱戴?相比于此,我更喜欢像《活着》《平凡的世界》这一类小说,字字带泪句句带血才更接近这不如意十之八九的人生
小说中既然有一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主角,那么必将有一个人人得以诛之的对立面,排除很多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角色之外,我并不觉得他们有多么罪无可恕,反倒令人怜悯
记得曾看过一篇文章,讲述了一些看似莫名其妙,深究却情有可原的故事:一个女孩极其讨厌村上春树,尤其是他写的挪威的森林,细究才知,在她一次看挪威的森林时,得知男友劈腿,因而造成了心理上的阴影,挪威的森林乃至作者本人,也就成了这阴影的代名词
就如我们阅读一篇作品,我们只看到一个角色的阴险贪婪嫉妒自私,但我们是否深究过哪怕一星半点有关他们的前尘往事?你只知道他们是反派的代名词,但你可知他们如何成了如今这番模样?我相信,人性本善,每个孩子出生时都是一个天使,只是后天的遭遇让他们有所改变,也许你会说,是他自己把握不住,深陷泥潭不能自拔,怨不得别人,但我只能告诉你,千斤重担不是谁都能承受得起,况且每个人的承受能力尚有限制,所以,请尊重每一个灵魂,无论虚构或真实,无论神圣或肮脏
佛曰:众生皆苦,无论你是高情致远的仁人志士,还是道貌岸然的卑鄙小人,都是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一类生物,只不过,有的人选择了康庄大道,有的人却甘心虚与委蛇,对于那些选错了方向的人,请存一份宽容之心,毕竟没有人天生愿意被千夫所指万夫唾骂
最起码,相较之那些存活于小说里的神们,还多了一份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