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黑夜可曾有过荧光闪烁?

我曾经追着《哈利·波特》长大,这一追,就是十年。

初识哈利是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电影之中,满天星光的霍格沃茨、霸气侧漏的光轮2000,不可思议的隐身衣······,电影中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个道具至今想起都历历在目。因着这份热度,我让爸爸给我买了哈利波特的全套小说,至此之后,我沉迷于魔法的世界一发不可收拾。

了解书的作者J·K·罗琳是很多年以后的事,得知创作这部小说时她是个失业的单亲妈妈,终日为生计发愁。为了完成《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书稿,她通常在咖啡厅里买一杯最便宜的咖啡,把构思的故事写在小纸片上,一坐就是一整天。如今的罗琳是个金发碧眼的优雅女士,人们完全想象不出她曾经狼狈的模样。在BBC纪录片《哈利波特:一段魔法史》中,罗琳在图书馆中翻看历史资料的身影让我莫名感动。想到陪伴自己成长的哈利波特是由这位真实的女性创造出来的,我就仿佛看见她在发光。

2008年,罗琳受邀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她谈到失败的经历带给她的财富以及想象力的价值时,曾提及她的一段人生经历。那时的罗琳20出头,在伦敦大赦国际总部非洲研究部门工作,在小办公室里,她阅读了大量受到极权统治折磨的人们写下的信件、痛苦的证词以及寄来的失踪家人的照片,在被噩梦折磨的同时罗琳感到自己“不可思议的幸运”。或许这段经历是支撑她走过艰难岁月的原因之一。后来,罗琳在创作《哈利·波特》系列作品时将这些回忆写进书中,人们在伏地魔归来、食死徒横行的日子里承受的折磨以及心中的恐惧,这些内容多半来源于她在大赦国际时的工作经历。

曾经,我并不知道书背后的故事,当我沉醉在书中的情节,惊叹于作者天外飞仙般的想象力的时候,从没想过这部作品中蕴含着作者内心的渴望。我也不曾想过为什么自己经常会对书中的情节产生强烈的代入感。我当时只是觉得作者写作能力超群,完全抓住了我的心,却不曾思考过原来作者笔下流泻的是同情,是渴望,是我们身体中与生俱来的“人性之光”。

当罗琳说到,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魔法”,哪怕不曾亲身经历,也能通过学习和理解把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上,与不曾分享过经验的人们神会时,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儿时的自己会跟着书中的人物同悲共喜,仿佛一切都发生在自己身上一般。或许,一切的原因都是想象力。

哈利并不知道自己曾经经历了什么,但当人们对他议论纷纷,对着他的伤疤指指点点,他一度觉得自己是个怪胎,浑身不自在。那种滋味我能够体会,我一度沉溺在自我怀疑的漩涡里几乎窒息。当我总是认为自己不够好自己有问题的时候,身上仿佛出现了一个黑洞,所有能量与快乐都从这个洞流走。我在黑夜里抱紧枕头堵住胸口,可是身体里的龙头还在流淌,我虚弱得动不了。那时的自己只想乘着飞天扫帚,腾空而起,在漆黑的夜里穿透厚厚的云层,让自己大口呼吸。或者,我能挥动魔杖,在黑夜里划出一道光,照亮看不见尽头的走廊。

因此,当我读到书中写的:对着魔杖念出“荧光闪烁”的咒语,魔杖顶端会被点亮,照亮黑暗的时候,我心里颤抖了一下。那一刻,我觉得我在书里与一部分自己相遇。或许,我是在《哈利·波特》中与罗琳相遇,她在写作的时候,一定把自己灵魂的一部分放进了书里,所以藉由想象力的魔法,许多人在其中看见了自己。

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能力,或者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人的移情能力。不亲身经历也能体会他人的喜怒哀乐,这点让我觉得人类空前强大、天赋异禀。当我坐在电脑前,想到我的所思所想能够被其他人理解甚至产生共鸣就让我觉得不可思议。而我也见证了想象力对自己的改变,当我一次又一次地想象自己终于成长为独立自由的女性,不再被他人的期许左右,不再被随意的评论伤害,强烈的渴望终于冲破自我怀疑的魔障,就像我面对摄魂怪,集中精力高喊出“呼神护卫”,守护神就出现在我的面前保护我一样。

希腊作家普鲁塔克说过:“我们内心的实现,将改变外在的现实”。每个人一生中或许都得在黑暗里独自走一段路,这种时候,如果是我,我会想象我的手中握有一根魔杖,然后念出“荧光闪烁”,漆黑之中至少有了光。


undefined_腾讯视频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的黑夜可曾有过荧光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