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第九
翻到十五頁,由上面我們了解,說這個佛法,這樣無比尊貴的這法寶,現在有這樣的一個殊勝的大成就者來造這個論。佛法深妙的意趣,我們不容易領會,經過一個菩薩祖師的解釋,才可以體會到,而由於造者的成就高低,所以解釋的內容同樣也有深、廣,或者偏、滿之間的不同。
現在造本論的這一位菩薩,成就這樣殊勝圓滿的功德,不但如此,而且他一生造的論當中,以這一部是最究竟。那麼跟這樣圓滿的教法,如何才能相應呢?我們現在學它,應該有些什麼準備呢?假定你事先有了完整的準備,那麼你將來就可以得到完滿的結果。
所以我們世間有一句話,孔老夫子儒家說的,凡事豫則立,你世間事前先準備好了,那這個事情就可做得好。所以我們對於這樣殊勝的法門,應該怎麼樣去聽、怎樣去講,才能夠跟這個法相應。
我想我們平常大概都有一個經驗,說那個地方打七,那個地方講法,我們趕快匆匆忙忙把家裡的事情放掉了跑得去。是,或者你可能覺得這麼難得的機會,把要安排的事情弄弄好,匆匆忙忙騰出個幾天或七天。可是你剛跑去,第一天的時候,那時跟法不相應,原因是你剛離開家裡面,家裡一大堆的雜務還在腦筋裡轉,對於眼前的環境你又摸不熟。就算你家裡事情放掉了,大家在念,念些什麼?你也不知道,趕快去找一本書本,怎麼拜也不知道,怎麼弄也不知道。結果等到七天下來也許你知道了,念些什麼,怎麼個拜法,你樣子好像會了,了解了,可是打七真正的意思,叫你跑的去,就學一個三皈依嗎?就叫你學拜一下佛嗎?當然不是。
為什麼?原因就是事先沒準備。假定說,我們事先已經有準備了,那個地方佛堂的規矩應該如何?打佛七的真正的宗旨,然後你跑的去,樣樣準備好了,一開始全心全意照著去念的話,完全不一樣,其實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如此。
在這個地方我們也經常舉這個比喻,常常說六祖大師一聽就開悟了,那麼至於六祖大師傳給他的學生,一講,那個學生就行了,他為什麼行?我們為什麼不行?經文是一樣的,為什麼差別這麼大?這個地方主要的關鍵,這個內容我們只要好好的看下去研究下去,思惟觀察修習就會了解。這個文字本身是比較容易懂,而所以立這樣的次第,這個內容重要在什麼地方?我在這地方特別加以說明。
所以在正式講聞佛法之前,我們要曉得如何去講,如何去聽,你把這個工作準備好了以後,你講聽就有絕對大的好處。我們往往說,現在找不到好的法師,找不到善知識,聽不到好的法!是,這個是一個原因,但是裡邊更重要的原因自己沒有準備好,自己一片荒田。
我為了証明這一件事情,說二個公案給你們聽聽。這個在佛世在雜寶藏經上面有一個老比丘,他是老年以後出家,修學佛法,年紀大了比較困難,年輕的時候就容易,為什麼?真正修行要拿出全部精神,不是說老了什麼都沒有了。平常我們世間都說等退休了,那時候修學佛法來不及,年輕的時候全部精神放下去都不一定,等到你年老了還有希望嗎?但是這個老比丘真是,他年輕的時候沒有好好的有機會,有善根,到了晚年才進入佛門當中。
但是他雖然晚進去,這個意志倒是好樂之心非常強。跑到佛門當中,佛世的時候那個僧團也是各式各樣的人都有,有很多人固然看見老年出家,很憐憫他同情他,但是就有年輕人,常常看見這個傢伙老朽了,怎麼樣都不行,總歡喜開他玩笑。可是這老比丘本身卻是非常認真非常恭敬,非常虔誠,他一點不會說像我們普通世間往往倚老賣老,這是非常壞的大毛病,他沒有。他也沒有普通人年紀大了以後,有很多老的習慣,他總覺得修學佛法了,世間的用不上,全部精神像年輕人一樣,跟著他去學。但是儘管你心理有這樣的準備,體力不行,他處處地方總不如人家。年輕人常常開他玩笑,他總歸逆來順受,人家雖然故意開他玩笑,他還誠誠心心的聽人家去做。
有一次年輕的比丘在一起,年輕人看見這個老傢伙來,給他開開玩笑,經常歡喜這樣。本來幾個年輕人在開玩笑,看見這個老比丘來了以後,大家故意裝的很莊嚴的在那裡講法,這個比丘過去了,看見他們聽法好歡喜的過去。過去了以後,他很恭敬仔細,很羨慕這些年輕人講法。這些年輕人都是調皮搗蛋的,看見來了說你那個老上座來!來!這個上座有幾種,僧年也是個上座,換句話說年紀大或者戒臘上座,或者智慧上座,就是說他年紀雖然輕,出家雖然晚,但是他智慧很高,或者開悟了,這叫智慧上座。因為人家開他玩笑,所以他出家雖然晚,年紀大了,說你這個老上座來!來!歡迎!然後坐在這裡,就給他講法,他聽得歡喜、高興!那些年輕人肚子裡都在笑,這個老傢伙老上當。
然後有一位年輕人就說來!告訴你!讓你証得四果,佛告訴我們法要證果的!他好高興,好歡喜。你坐在那個角落裡邊,然後這個老比丘就非常恭敬的坐在這個角落裡邊,有一個年輕人拿了一個鞭子,就是我們現在禪堂裡面,用的那個香板給他頭上面叭一下,好,這個加持你,使你得須陀洹果─初果。這完全是開玩笑,但是這老年人卻是至誠恭敬的、一心一意的聽他們,結果一棒下去,他真的開悟了,證了個初果。他歡喜,年輕人覺得開他玩笑而高興,這個老比丘因為開悟了,非常恭敬,非常歡喜的,高興的下座感謝他們,結果大家一般的歡喜,但是內心完全不一樣。
你不要急,這只是初果還有二果,好!好!跑到這個角落裡面,然後那個年輕人是後面笑得笑壞了,覺得這個老傢伙就這麼糊塗會上那個當,這麼高興。這老比丘心裡面真歡喜,證了果怎麼不歡喜?把生死了脫了,見到這個道相,一心恭敬從這個角落跑到那裡去。然後另外換了一個人,拿著香板頭上又吭一下說加持你,給你二果。就這樣,如此這般四個角上面敲了四下,證了四果羅漢,你們去看看,真實故事。
這個說明什麼?很重要,很重要!他心裡上面已經自己成熟了。 佛法這裡處處告訴我們,內學,內學,你學了法,自己內淨心意。我們現在真正最大的毛病,學了法是專門當照妖鏡看別人,看所有的人都是妖怪。除了這個以外,自己我慢心是越學越大,那個大得不得了,跑到任何地方,看看他不對,只有一個地方沒看見,應該看的地方就是沒看見,大家就是這個,就是錯的準備,真正的問題在這上面。換句話說,一開頭我們並不了解佛法的特質是什麼,這是很可憐的一件事情,也可以說非常可笑的事情。 所以在這地方特別告訴我們,我們不要急著受什麼大法,如果這個地方你能夠轉化過來的話,下面的法一一受用,而且馬上受用。所以這個地方,在沒有聽之前先告訴我們怎麼去聽。
就說 【「聽聞軌理。」】
聽聞佛法,應該有什麼樣的軌則?為什麼道理要這樣聽?在這裡再說一遍,大家千萬不要講道理,大家聽了這個道理,看看你心裡面相應不相應,這個才是,這個才對,否則的話越走越遠。
…………………………
【若由聞法發信意,成妙歡喜獲堅住,
啟發智慧無愚痴,用自肉買亦應理。】
現在既然這樣,所以如果說由於聽聞佛法以後,我們能夠發信意,這個信字在這個地方說一下。由於聽聞了佛法以後,單單聽聞,聽過了算了,沒有用,而你聽聞了以後能夠啟發這樣的一個意樂,意樂就是心裡的這種狀態。信,這個信平常經上叫淨心為信,或者心淨為信,這二個字可以倒過來沒關係。平常我們講的信,我相信我相信,這個是我們修學佛法初機進去的必然步驟。你信什麼?信佛,但這個信字,是不是談得到這個地方的信字,不。我們現在普通那個信心,是這地方信心的因,要達到我們書本上所講的那個信的話,那時功效就產生了。那信字有各種不同解釋,現在我們用唯識法相上頭的,原則上面雖然不同,它那個大意總不會差。這個唯識上講,「於實德能,深忍樂欲,心淨為性」,對於真實有功德、有能力的,這個各別的慢慢再說,換句話說這個就是指什麼?指三寶,三寶是真實的,其他是虛妄的。這個東西才有功德,自利、利他、他有能力能夠啟發種種世,出世,自他好事情的,對這個東西,這個法,這個理,能夠深深的忍可於心。然後因為你深深的忍可於心,所以啟發你一心追求好樂之心,有了這種狀態,你的心裡面就會覺得清淨寧靜,產生這樣一個特質的,這種的心相,這個才叫做信。
所以真正具足信的話,這個條件是這樣的。 我們現在把它用最通俗的話說一下,我們立刻衡量一下,看看我自己具足不具足這個心。譬如說我們眼前一點點小小的事情發生了,如果說你信得過佛法的話,你就能夠拿佛法把這件事情淨化,心裡面不會生煩惱。比如我們廚房裡面,今天這菜不配你味口,心裡想不配味口了,人家說了你一句話心裡就嘀嘀咕咕,反過來你說別人、看人家就覺得他不行,那個不行,聽聞了佛法又在這是非上轉,對不起,不要說在家人沒有用,僅管你出了家了,僅管是一百年的老上座,就是一點用場都沒有,心裡面沒有淨,在煩惱上轉。
它的特質是什麼?「淨心敬位信」,就是佛法本來是淨化你身心的,遇見什麼事情的話你曉得那個是對,那個是錯,什麼是該取,什麼是捨,心裡很清楚,剛才這個東西─煩惱相,然後這個妄分別,你能夠把這個東西了解的清清楚楚,把不該做的不做,該做的做,安忍在這個相應的上頭,一心的向上,心裡面決不動搖,這個才是。
假定說真正你有淨信心的話,今天廚房裡那個東西不配你味口,乃至於營養不好,要我所了解的佛法的話,今天這個不配我味口,法告訴我這樣,該這樣做,我今天吃下去,吃死了我正好升天,假定你要往生求西方的話,你正好回向,就怕你不死,死了以後就去。這個世界,娑婆世界是一無是處,你那裡還會這個不行那個不行,嘀咕個幾天,很明白清楚的事相。不過這裡並不是要求我們要做到,我指出這個行相來,讓我們自己反觀內心,體會到了以後作為目標,一步一步上升,這個才是真正重要的,我特別說明這一點。
所以這些事情都要什麼?聞法!那麼反過來說,聞法的目的是在這個。所以反過來說,不是聽聞了佛法以後,自己執著的要命,這個就對那個又不對,那並不是真正啟發你的淨信心。聞了法以後,淨化自己內心的這個才是,那個時候你做對了就啟發自己的淨信心。這個情況產生什麼效果?「成妙歡喜獲堅住」,那個時候這個歡喜是妙歡喜,平常我們聽完了以後真歡喜,法喜充滿,它現在這個法喜加一個字叫妙,這個有很大的道理。譬如說我們現在在這地方不聽佛法聽另外一個東西,說他在那講一個故事或者說一樣什麼東西,我們一樣的眼睛瞪著大大的,聽的非常高興,說不定聽的更高興。聽佛法你在那聽的直打瞌睡,講故事你聽的來的個有勁,是越聽越歡喜。你說同樣的歡喜這個有什麼差別?
所以我們往往有的時候,講的聽的佛法覺得真歡喜法喜充滿,不一定。聽聞了佛法以後如果這個佛法針對你內心的煩惱,你認得它,能夠淨化你的煩惱,這個歡喜才是真正佛法相應的叫法喜,這個歡喜妙的,妙歡喜。不是說今天你能說善道,說的人家天花亂墜,聽的人聽的興趣無窮、餘音裊裊,然後幾天還回憶這個事情,但是不一定能夠淨化煩惱的話,對不起!這個不是真實的法喜,真實的法喜有這樣的妙。
功效呢?獲堅住,你就在法上能安住,不動搖,所以才叫堅住!要不然聽見了以後儘管講法講的有道理,講的淨除煩惱,碰見一點點小小的事情,貪、瞋、癡在那個地方轉,沒有安住,堅固更談不到,所以你在這種情況之下能夠剛開始的時候,在心裡的行相認得它,經過思惟經過修証的話,最後儘管三千大千世界為劫火燒盡,你就在那個寂光當中安住不動,這是必然的次第,由聽聞入手。
所以大家記住這個,修學佛法的四個要則當中,九個步驟,注意一下。就是當你聽聞了得到這個佛法,真實的「慧」,慧的特質,那個時候那個歡喜才對,才叫妙,才能夠獲得堅住。這個東西的特質是什麼?啟發智慧,無愚癡!那個才是啟發你智慧,智慧是對治煩惱的正對治。平常你聽懂了歡喜,然後你也可以講給別人聽。講給別人聽很動聽,你有這麼多信徒,這個結一點緣非常好,但是佛法還遠,離開佛法還遠,指獲得智慧,慢慢的前方便你還在門外,乃至於門在那裡還沒摸到,這我們要了解的。那個時候你沒有愚癡了,愚癡相的特質,另外一個名字就叫無明。在這種情況之下用自肉買亦應理,用自己的肉去買都合理!我們現在稍微辛苦一點,就覺得辛苦的要命,這個完全錯了。
所以常常要記住這一個偈子,你可以很認真、深廣的去觀察思惟。我們不要說佛陀生生世世用頭目腦髓去換那個法,祖師們求法也是千里萬里,千辛萬苦,所以他告訴我們自肉買。佛的的確碓是這樣的,他因為能夠這樣去做所以成了佛,祖師因為肯千里萬里的求,所以成了祖師菩薩,我們法在面前還不願意接受,聽進去了以後還造罪,那就是我們凡夫,這個概念我們應該認得很清楚。下面這個文字很容易懂,這個細細的我不說它,念一遍。
【聞除癡暗為明燈,盜等難攜最勝財。】
這個法財是你內心相應的,強盜拿不去,小偷偷不走。如,
【是摧愚怨器開示,方便教授最勝友。】
能夠摧害這愚,愚怨這就是我們無明,我們這個愚癡無明,才真正是我們的冤家。我們講我、我、我、我的見解,我的習性,我歡喜這個、我那個,這是我們的冤家,但是我們不知道。為什麼?我們愚癡,就是無明。每個人真正的冤家不是外面,外面的人沒辦法害你的。我剛出家的時候第一個依止阿黎,常常跟我說某人哪,別人不能害你!因為剛出家時候,難免自己跟法不相應。剛進去的時候,大家見了面還是老習氣很多,你瞪我一眼,我瞪他一眼,你說他一句我說你一句,一天到晚就在這個地方轉。所以我覺得一直憶念善知識,我一直感謝善知識!他就幾次跟我說某人哪,人家不能害你呀!後來加了一句,真正害你的是你自己!那時我不太懂,現在了解了,慢慢的了解,但願你們及早了解。別人說你一下,你心裡嘀咕個三天,你自己在邪妄的分別,因為無明!你不理他不是很好嗎?假如你懂得佛法,人家說你的話,他說對了,你感激他,因為他說了你能改正!如果他說的不對,正好成就你忍辱,不是增長你功德嗎?這再好不過的事情,不管在哪一方面都是你的善知識。你現在反過來不這還在自己心裡面嘰哩呱啦,所以的的確確不是人家害你,自己害。為什麼呢?愚癡!把這個不應該信的聽信他了,這個是毛病的根本。那麼現在由於法來摧毀,所以開示方便教授最勝友。
【雖貧不變是愛親。】
所以修道的人是身貧道不貧。貧這東西對我們是絕對有幫忙的。
【無所損害愁病藥,摧大罪軍最勝軍,
亦是譽德最勝藏,遇諸善士為勝禮,
於大眾中智者愛。】
這個自己看一下。後面最後一句話聽一下,非常有道理。
【又云:聽聞隨轉修心要,少力即脫生死城。】
這幾句話是美不可言,我一直在憶念!空下來常常想那句話,你修學佛法,如果能夠正確的去聽聞,這個聽聞很重要,可是這個聽聞之前一定還有個條件,我想大家曉得了,前面已經說過,後面還要詳細講。你能夠跟從這個善知識如理聽聞,這第一件事情。
聽到了正確的方法以後,下面隨轉,要跟著它轉。平常我們這個心如生牛皮,人家告訴你,剛強的不得了,人家告訴你,告訴我這樣,你自己呢?一點用場都沒有。這種情況之下,千萬不要去找善知識,惡知識大家打打架反正都是地獄種子,不怕。你看見那個善知識你這樣一來的話,一定墮落!這話絕不是我講的,你們自己好好的去翻開經教上面告訴我們,後面會詳細說明,我這裡順便一提。真正的善知識如理跟你說的話,你起一念怨恨心的話,你就要那麼多世墮落在地獄當中,或者生到畜生當中,這麼可怕!所以佛菩薩不在世間,不是佛菩薩不肯來慈悲,他一來的話,非把你送下地獄去不可,這樣嚴重!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現在我們粗裡粗氣的話,你隨便亂來一通沒關係,反正粗裡粗氣的。如果這個地方都是很精細的東西,給你隨便一碰,跌倒一個是價值連城,這個很明白的事情。你自己傷害,也傷害別人,就像那個小孩子一樣,在這屋子裡面,反正跌跟斗沒關係,如果這價值連城的東西給他碰的話,絕對不讓小孩子來。再不然如果是電,很危險東西叫他一碰的話,他自己也受傷,這個很清楚很明白,所以要隨轉。
那麼怎麼才能夠轉呢?為什麼我們轉不過來呢?我們聽說這個很有道理,現在聽的覺得非常歡喜,聽的時候滿歡喜,書本一合又還到書本上去了。現在比較好一點還有這個,沒有關係,再聽一遍,聽完了以後還在那個裡頭沒轉過來。下面會告訴我們怎麼轉,這非常重要的,這個轉就叫思惟。
所以我特別講,這一次我之所以要求大家很嚴的原因就是這樣,如果你們單單聽聽的話,慢慢的別的有的是機會,還沒有準備好的先不必聽這個,的的確確。然後我會繼續不斷的在這個地方講下去,還沒準備好,先準備好了再來聽,那時有大好處。總是希望這次聽了以後大家能夠跟著轉,要想轉的話,就是整個的我們生活必須要配合,這個是它的一個原因之一,那時候你能夠轉了,就可以照著去修,否則我們談不到修!
實際上這三個次第就是聞、思、修,這個隨轉真正關鍵就在思惟,等到你思惟觀察這樣的話,那你就轉過來了,平常我們所以轉不過來的原因就在這裡。關於這一點,講到後面業那一部份會特別說明,這業從那裡起?業的行相是什麼?我們講了半天都不知道,實際上主要的關鍵就是我們這個思惟心所這個上頭。你能夠這樣做的話,少力─不要花多少氣力,即脫生死城,現在我們花好大的氣力,花了很大的氣力還到地獄裡去受苦,非常冤枉。如果說你拿這個法門來念佛的話,的的確確萬修萬人去,這個祖師絕不騙我們的,是千真萬確的,乃至於根本不要出家,你在家的話照著去做也能夠去,有這麼大的好處,關鍵就在這裡。
【於其所說諸聞勝利,應當決心發起勝解。】
所以我們曉得,第一步都是靠聽聞。所以我們一開始的時候先要對聽聞佛法的殊勝利益有決定的認識,決定的認識從那裡來?從聞思來,這第一件。我們現在真正努力的不要說我現在要趕快學學定,我趕快學學,要學這個,要學那個,不是。要怎麼樣對於這個法的勝解發起,你能夠發起來的話,不動搖,全部精神貫注進去的話,那絕對有希望。尤其是現在佛給我們開的淨土法門萬修萬人去,這麼安全法。我們繼續下去。除了這個特別告訴我們,還要有一個應該有的準備。
【復次應如菩薩地說。】
聽聞之前我們應該事先有個準備,這個是在瑜伽師地論上頭的。瑜伽師地論上面我們曉得的,本地分當中,分十七地,是五識相應的意地,然後有尋有伺地等等。這本是好論。談到這地方我心裡面常常著急的要命,覺得一點辦法都沒有,看到大家空下來沒什麼事情說閒話,我心裡面真是代大家覺得可惜,倒不是單單可惜你們,可惜我自己。我自己覺得年輕的時候不曉得用功,現在年紀大了,實在來不及了,恨不得現在我一天有九十六小時整個的看書我還嫌少,我居然看見這麼多有寶貝的時間,坐在那沒什麼事情聊天,然後一坐坐在那地方乘風涼,好可惜!這樣難得的、寶貝的、無價的暇滿人生就這麼浪費掉了,說閒話還造罪,這種好書好好的去看,對我們絕對有好處,順便提起,關於很多重要的概念,這裡邊都有清楚明白,順便一提。菩薩地上面十七地上的菩薩地說:
【須以五想聽聞正法。】
要這樣的五種概念。聽聞佛法之前你先準備自己,使得心裡上面有這個認識,然後以這種心情去聽的話,你就得到好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