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就是一个人的装备,每多一个装备,人就更强大一些,所作所为就会在更高的一个层面之上。很少有什么技能是“闲技”,只要它与另外的技能结合起来,就会形成“多维度竞争力”。精通某一种技能的人,把他们背后的思维模式拿出来做别的事情,一样是高手,甚至会“一上来就是高手”,做事的节奏感,看事的大局观,攻城略地的战术与战略。
英语这东西,也用不着”精通“,只要够用就行啊!
很多书都叫做“......从入门到精通”,其实很多人学到最后是“......从入门到放弃”。那么,这到底是作者标题党的问题,还是读者自身的问题呢?答案非常肯定,肯定不是作者标题党的问题,肯定是绝大多数读者的问题——为什么?因为就是有读者最后真的学会了,真的学好了,真的精通了,尽管这些读者是少数(甚至是极少数)。
在任何技能上,从来都是只有极少数人最后达到了精通了境界,最后能做到技压群芳的人,逻辑上讲都必然是极少数极少数。终究有些人走到了最后,可更多的人(比如那些最终觉得“然并卵”的读者)究竟错在哪里了呢?或者说,他们究竟差在哪儿呢?一个最基本的原因在于:他们低估了学习任何一项技能所需要的重复练习次数。重复,是从笨拙达到熟练境界的唯一通路。卖油翁所说的“我亦无他,唯手熟尔”,用今天的神经科学术语解释,就是“通过大量的重复动作,最终使大脑中两个或者多个原本并无关联的神经元之间,经过反复刺激之后产生了强关联”。至于重复需要多少次,因人而异;而关于“建立一个好习惯需要XX天”的说法,事实上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这事儿没有通则,就是因人而异。另外,也跟基础有关,同样是从头开始学跑酷,健身教练和胖子简历同样的模式的“神经元联接”,所需要的重复次数肯定有着天壤之别。
任何工具都一样,一经熟练使用之后,都会被大脑“内化”成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以此同时,在大脑里,有一些原本不存在的神经元间联接形成并固话,直至无法消失。比如,打字吧,时间久了,你都不用思索,就可以打出你想要的文字啊,那文字就像是飘出来的一样。
如果你在学习一项很难的技能,感觉怎么都做不好的时候,不妨:放慢一倍速度再试试看,这样可能就会简单一些,然后重复很多遍“就记住了”——比如我练习英语口译,母语说的比较快,但是我放慢一倍速度,然后重复练习了很多遍,然后就记住了,而且也可以慢慢说的挺快。
除了低估重复的必要次数之外,还有另外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使人们半途而废:低估任务的复杂程度。(1)首先,任何一个真正有意义的技能,基本上都是很多技能(或者说子技能)的集合;(2)其次,大多数技能若是单拿出来,独立作用并不大,都需要与其他某个或者多个技能配合起来使用才能“效果惊人”。
素描的最基本的两个技能是:(1)画直线;(2)画正圆和椭圆。任何擅长画素描的人,最初的几个月里,三种线条可能要累计画上几万次。直到不借助任何工具单手执笔,随随便便就画出标准的或者说比较标准的,相当标准的直线、圆圈与椭圆——如此这般,他们能随手画出任何几何图形。当然,还需要更多的子技能,比如透视学、光影,还有笔触轻重之间的微妙差异。
真正困难的地方不在于掌握某个单项技能,而是掌握多项技能的同事,再把这些技能配合起来使用。比如写作,这个技能说简单也简单,说难那真的很难。说它简单,那是在熟练之后——其实,任何技能熟练之后,都是实际上很简单的;说它难,很难,是在尚未熟练之前,因为要有太多子技能需要学习需要熟练:观察、思考、表达、沟通、理解他人......然后还要把这些技能全部用上,还要恰如其分地用上,巧妙地配合——你说能简单吗?
很多人无论学什么都一样,很快就放弃了,事实上只不过是因为他们“重复”的次数差太远了,所以根本达不到神经元之间建立强联接的地步,淡然也就没机会体验那种“内化”的神奇效果。可他们为什么总是那么快就放弃呢?很简单,基于种种原因,他们从来没有真正掌握过、更别提熟练、精通任何一个技能!同样由于之前并没有真正张我国、更别提熟练、精通任何一个技能,所以,他们从来都不知道任何一个技能都最重视“复杂的集合体”,于是,总是倾向于低估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所以总是“拿着苍蝇拍打坦克”(不是“拿着大炮打蚊子”),你说失败是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吗?
事实上,有过哪怕一次经历就好了,因为在那过程中,自己很清楚自己是如何从笨拙到熟练的,是重复了多少次才完成了“内化”的。于是,有过这种经历的人,“显得”比没有这种经历的人更有耐心......不过,在这里“耐心”这个词不太准。对于痛苦,大家都没有多少忍耐能力。被描述为“有耐心”的人,更可能是因为他们实实在在地能看到希望;反过来,被描述为“缺乏耐心”的人,更可能是因为他们“绞尽了脑汁”也看不到半点希望。所以,是否“心存希望”才是真正重要的因素。
“至少习得(熟练、精通)一个技能”,其实是所有人在任何技能的习得(熟练、精通)之路上的起点,也是他们最终能够到达终点的根本——有过经验,所以有能力、有资格“心存希望”。所以他们才能忍受自己的笨拙,忍受自己的地下,忍受(或者说抵制)各种各样浪费注意力的诱惑——甚至干脆根本不需要忍受,因为心存希望,所以何必在意成长之外的任何东西?也同样因为之前的经验,他们会有意识地呵护他们心中的希望,因为他们知道那东西实在是太重要了,比命还重要——没有了它,命有什么意义呢?
什么是希望?所谓的希望,就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明天会因为今天的努力而变得更好......这里的重点是,明天不会自动变得更好的,明天之所以能变得更好,是因为今天的行动,是因为今天用正确的方式做了正确的事情。明天是否会变得更好,与今天那笨拙所带来的不适感(甚至自卑感)完全没关系,只要持续行动,一切都会改善的——尽管还有运气因素;但若是反过来看,一旦放弃了行动,那么明天变坏直接就是确定的,100%,没有任何例外。
让你升职的是什么?是“思考和行动”。若是我们的生命中真的有最宝贵的东西的话,那只能是“希望”这个东西——它不仅重要,而且最重要,任何人在上下求索之后的结论都是一样的,它几乎是整个生命的意义。然而,希望就像是烛光,常常非常微弱,所以也需要你守护。只不过是一阵风来了,它就被吹灭了,怪谁呢?应该怪自己,那是你不对——你的责任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它灭掉。
到目前为止,你真正掌握的、熟练地、甚至精通的技能是什么?掌握它的经历,对你后来习得其他技能有什么样的帮助?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帮助?答:(1)我掌握的技能是健身,这对我将来习得英语、管理、销售、领导力、好好说话、理财、区块链等,都会有帮助的,因为我知道,只有重复做不擅长的事情,比如健身中不擅长的有点难度的动作,持续重复,就会掌握,像做俯卧撑、引体向上等,开始都很困难,现在对于我来说,真的不难。那对于其他的技能,比如英语、管理、销售、领导力、好好说话、理财、区块链等,都会有困难的地方,但是相信积累,相信重复做不擅长的事情,就会掌握一个个小的技巧,拼接在一起就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能力,比如英语,我每天积累重复背诵5句,那我持续做一年,我是不是就掌握了1500句句子呢,那我英语口语即使不能算精通,也可以算得上掌握了呢?
你之前你一直想学但没学成的技能是什么?问问自己,当初练习重复次数够多吗?又,你是如何低估任务复杂度的?如果让你重新评估,你会做出怎样的判断?答:我之前一直想学倒立还有跑酷,但是就是没有学会。当初的确练习重复的次数真的不多,估计100次都不够。如果让我重新评估习得倒立这个技巧,我评估一下我应该每天做5次,应该在2年左右可以自由掌握倒立了。
你现在已经知道希望是最重要的东西之一了,那你是否应该花时间琢磨一下,琢磨出一套方法论,去保护自己的希望?答:(1)面对目前正在习得的技能(健身、英语、好好说话、销售、管理、领导力)的时候,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调用元认知能力,告诉自己,“这不是困难,而是我的重复次数还不够,还有可能是我低估了任务的难度,应该静下心来,掌握一个个子技能”。随后,继续投入到重复的刻意练习当中。(2)针对未来想要习得的技能(写作、理财、区块链),我应该先习得最少必要知识,然后去用就行了,用着用着就慢慢熟练了。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执行力强弱的标志就是:“你是否在做的笨拙的时候还是能持续往下做。”
只要努力,我们每天都会有进步。但是这不代表,我们每天都能有天翻地覆的变化。面对短期的进步,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合理的心态,否则很容易因为“进步不足”而放弃。不要短期期望过高,是我们杜绝这方面问题的首要方式。很多时候的进步可能是我们无法清晰察觉的,但是要相信它一定存在,并且坚信只要重复的次数到达一个量级,这种成长就一定会以一种领我们惊讶的方式展现出来。
不能真正践行的道理,你就不算是真正懂得。多数人读完文章懂得了道理,还是不能行动,应该再想想:你是否低估了学习任何一项技能所需要的重复练习次数?失望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没有得到如期的回馈。没有得到回馈之后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埋怨这个世界的不公平,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回报;另一种是反思自己的预期是否合理,如果存在偏差就及时修正。
如果你懂得了某种道理,但是却始终没有办法踏出第一步,那一定是某一个环节理解的不得到。拿出自己的实际案例做一下对比,看看到底在哪方面出现了问题,这样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
学习过程中最大的障碍之一,就是无法得到即时的反馈。很多人并不是没有毅力,而是因为设定的目标本身就偏离了原有的路径(短期期望过高,所以设定了一个不靠谱的目标,是这样理解吗?)。比如背单词本身并不是我们的目的,不论被多少单词,我们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能够使用英语。这也是为什么我建议你掌握了最少必要知识之后,就赶快上路,不要再前期过于拖拖拉拉。没有谁可以一开始就做好任何事,但是这也不代表能做好的那些人就一定有什么过人之处,他们只不过是比别人练习的次数更多,更能够忍受前期做的不好的阶段罢了。只要你开始用,就只可能越用越熟练,越用越好。所以不论是从学习的家督,还是从实用的角度,这都是效率非常高的一种方式。
时间惩罚愚蠢的时候,不光毫不留情,而且还会变本加厉。当它开始惩罚你的时候,其实错误已经进展到了一定程度。但是如果你对此视若无睹,那么它会用更加严厉的方式惩罚你。比如不愿意花时间学习如何控制情绪,那么生活中这些暴躁的脾气就会给你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进一步让你因此恼火,最终陷入到一个坏情绪的循环中。与此同时,时间在奖励心智的时候,同样也非常慷慨。愿意和时间做朋友的人,愿意耐下性子踏踏实实做事的人,时间在回馈他们的时候,从来都不会吝啬,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配得上丰厚的回报。
对于很多人来说,最可惜的一件事情就是:从来没有过“练熟”的体验。从笨拙到熟练,从恐惧到适应,这样的过程哪怕经历过一次,都能极大程度上消除我们对于学习的恐惧,让我们能够平静地接受开始时的进步缓慢,能够让我们期待练习后的熟练应用。如果你过去没有过类似的体验,那么从今天开始为自己找一个目标,不论是学习一种乐器,还是体验一种运动,让自己体验一次通过练习慢慢熟练的过程。有了第一次就能有第二次,一旦掌握了每次学习的必经过程之后,再去学习其他技能也就不会那么困难了。
如果“希望”是相信明天比今天好,那会不会和长期这个概念有冲突?每天都想要正反馈,结果导致每天焦虑?其实这两天并不矛盾,请记住:不要短期期望过高,长期期望过低。我们只要每天都练习,就一定会有进步。这些进步不可能非常大,有些甚至是你无法轻易辨别的,但是你知道在你看不见的地方,那些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联接也一定在建立,肌肉的记忆也必定在增强,这些都是每日的进步。而长期来看,每天细小进步的积累,到最后爆发出来的一定是巨大的能量,很多时候会超出我们的想象。但是大部分人的想法都是反过来的,希望每一天你都能体会到长期才能看到的进步,而对于长期能带来的收获又会过度低估,最终导致早早放弃。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失望其实都是自找的。拿一些注定不合理的标准去要求自己,不被生活和时间打击才怪。
感悟:
希望或则说盼头是我们得原动力,我们再给这个原动力一个目标,按以下方法积累到一定世间一定会有很大得反馈。
1、严谨的工作态度。从始至终,一定要保持严谨,切忌差不多、大概就可以的思维。
2、灵活的工作方法。看起来好像与第一条冲突了哎,但是,如果你真的去开始做一件事情,我相信你会理解。不要因为一点顺影响了整个事情的进展。
3、具体的工作能力。
4、良好的个人素质与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