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卡姆剃刀』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奥卡姆剃刀』到底是个什么东西?_第1张图片
理解这个法则深层次的内涵和使用范围,才算真正的『为我所用』。

因为原本不了解,所以特意花时间研究了一下『奥卡姆剃刀』。不读不知道,这其中果然大有深意。

一、

『奥卡姆剃刀』是一条心理学准则:假设针对一个存在有两种解释,在这种情况下,简单的那个通常更好。

另一个说法是,如果一个解释需要越多的假设来支持,那它越不可能是真正的解释。

举个例子:

比如说,在刮大风的晚上,有两棵树倒掉了。

这里有两个解释:

1、大风把它们吹倒了。

2、两颗陨石分别撞倒了两棵树,然后这两颗陨石又在相撞之后消散了。

虽然这两个解释都有其可能性,但是陨石撞树这个解释,需要更多不太可能的状况发生(两颗陨石得相撞并且还不能留下任何痕迹)。而且,陨石原本就相当少见。

由于第二个解释需要更多的假设情况发生才可能成立,所以它很可能就是个错误答案。

因此『奥卡姆剃刀』告诉我们,就是风吹倒了树。

因为它是最简单的答案,所以也可能是最正确的答案。

『奥卡姆剃刀』在拉丁文里被称作“lex parsimoniae”,或是『简短法则』。这个原则的拉丁文描述大致可以翻译为:

除了必要的之外,不应增加更多不必要的东西。

这就意味着,如果有各种可能性导致了某件事情的发生,那么,那个使用了最少假设条件的方式,很可能最正确(就像前面说的『大风吹倒了树』这个解释)。之所以使用『剃刀』作为比喻,意思是它令我们摆脱了不必要的说明,就像剃刀剃掉我们多余的头发一样

二、

『奥卡姆剃刀』主要应用于科学心理学(研究『科学研究』的心理学)中,不过现在在各个领域都有了越来越普遍的应用。

比如在医学领域。如果针对一个症状有若干个解释,首先应该确认的诊断结果,应该是最简单的那个(如果一个孩子流鼻涕,他很有可能是得了普通感冒,而不是罕见的出生缺陷)。

所以,医学院经常教学生的一句话是:『听到蹄声,首先应该想到马,而不是斑马』。

但是,『奥卡姆剃刀』只适用于简单解释和复杂解释的效果差不多的状况。如果复杂的解释比简单解释更有效,那就要采用复杂的(上面的例子,如果第一步诊断并不奏效,那就要考虑更为复杂的分析)。

此时我们就发现了这个原则不能忽略的使用前提,简单的解释与复杂的解释有着几乎相同的效果。

所以,一旦将这个法则用在做选择上,核心原则就是,要想法设法找出那个『最重要』的条件,即权重最高的那个。否则就会变成『简单粗暴』的下结论。不能产生有效的结果,『简单』相比于『复杂』的优势就荡然无存了。

比如说,选择职业时,通常会有人把『离家近』作为一项占比很重的原则,当然不是要完全否定这个原则,但是,当你把它作为那个简单且必要的标准(甚至唯一重要标准)时,这时候『选错』的概率就大了许多。

这就说明,当一个人没想清楚也没深入理解,就贸然使用所谓的『奥卡姆剃刀』时,那TA还不如继续站在原地纠结呢。就像你拿了一把质量不合格的尺子去测量,不论手法再精准,最终得到的也是错误的结果。

掌握一个法则固然重要,理解这个法则深层次的内涵和使用范围,才算真正的『为我所用』

三、

所以说,遇到道理多想一步,能够使我们『看』得更清晰,而真正令我们『做』得更好的,则是在看过之后往前走一步。只有这样,很多道理方能被理解,很多『套路』才能真正用得上。

那么在做选择时,要如何使用『奥卡姆剃刀』呢?

其实核心只有一句话,不断找寻『什么最重要』。找到了这个,就是找到了那个权重最重的因子。

那要如何找寻?

汲取-》思考-》实践-》反思

周而复始,周而复始,周而复始。

又如何让这『周而复始』表现为螺旋上升,而不是陀螺打转呢?

记录。

不断记录当下找寻到的『最重要条件』,不断对比,不断修正,因为人是会变的(这话好像总被人理解出不好的意思),或者说,人是会成长的。十年前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或许现在完全不重要了,现在占比最重的那个『剃刀』,或许再过一辈子(七年)就被别的『剃刀』替代掉了。

只有清晰的记录,才能更加清晰的对比和识别,才能让自己的思考有据可循,才能对自己更理解,对现实更了解,才能真正替自己作出优质的选择。

从『书中的道理』到『脑中的道理』,需要不断思考和质询,而从『脑中的道理』到『脚下的道理』,则需要一点执行力。

听过很多道理当然可以过好这一生啊,前提是你得把那道理,放进行动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奥卡姆剃刀』到底是个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