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平的,不信看印度

世界是平的,不信看印度_第1张图片
图片来源:花瓣网
硅谷的一位印度裔美国人,曾在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商学院受过教育。他的公司开发软件算法,只有七名雇员,但已有一个财富500强的客户。
他说:“开办公司的时候我没有想过地理问题,我所考虑的是在哪里有做好某项工作的最好的资源。你需要有战略思想,这才是最难的。”
他的数据库和网络服务器使用的是免费软件,博客和网站的部分内容由google免费管理,销售支持和专利管理外包给了印度公司,而公司的logo,是他在网上从多国设计师作品征集中挑选出来的,罗马尼亚一位艺术家的设计。
                                —《世界是平的》

说起印度,许多人的印象还是咖喱、瑜伽、佛教、种族制度、唱歌电影之类,觉得它是个停留在上世纪甚至上上世纪的国度。

如果说电影《摔跤吧,爸爸》,给了众人重新审视印度的机会,那这本写于十二年前的书,能让你完全颠覆对印度的认识。

《世界是平的》被诸多商学院作为了解全球化的最佳读物,该书也得到比尔.盖茨多次强烈推荐。作者叫托马斯.弗里德曼,曾任《纽约时报》的国际事务专栏作者,获得过三届普利策奖。

弗里德曼在全球化进程初始期,敏锐的把握了全球化发展的趋势。身为一名新闻记者,他比其他人更容易接触到科技、商业领域众多前沿企业和人士,从而领会、加工、融合他们提供的信息,对未来走势有更明智的判断。

十几年前的书,今天读来内容并不陈旧。如果在弗里德曼著书出版时,我们第一时间也能读到它,便不会奇怪,为何中国在迅速崛起为制造大国之后,许多全球企业接二连三把工厂从中国大陆挪到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特朗普当选和英国脱欧这样的黑天鹅事件最近为何频频发生。

也就能理解,为何我们对隔壁这位咋看不起眼的邻居——印度,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受自然资源的限制,靠发掘资源发家致富的路子行不通,于是印度把人才培养定为本国的发展战略。混IT界的朋友们都知道,印度整体计算机行业水平很高,这与他们在国内不遗余力培养这方面人才密不可分。并且全美排行靠前的牛叉高校里,有众多印度学生的身影。

语言基本没障碍(官方语言是英语),政治敏感性不那么高,在跨国家合作交流中具有天然的优势。从接线员这样的累活开始,到承接一些软件编程工作,再到大公司研发中心的设立,印度在这一过程中走得既快且稳。

事实上,在美国一些高科技行业公司里,印度高管占据越来越多和重要的席位,譬如前两年上任的googleCEO皮柴、微软CEO纳德,都来自印度。

全球离岸外包的热潮,把许多工作机会带到印度,同时也让印度的工程师们,在硅谷和印度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在科技驱动创新强国之路上,印度和以色列一样,目标清晰,步伐坚定。或许贫瘠的自然条件,确实有利于激发斗志,培养坚韧的意志。正是因为没有太多可以依仗的东西,反倒能有豁出去拼搏的勇气。

印度的变化,只是全球化进程的一个缩影。有人也许说,我们国家也不差啊。无论是高精尖,还是贴近民生的领域,我们也做出了响当当的成绩。

我在这里谈印度哪些方面好,并非是要和印度较量并一决高下。

我想说的是,由于印象认知所带来的偏见,当我们意识到事物竟然完全不是我们原本以为的模样,会有大跌眼镜的感觉。因此保持客观开放的心态,对于我们认识世界,非常之重要。

而上述这条,又取决于我们接触信息的先进性。比如,如果十年前能够了解同类型的优质信息,兴许我会为此前的无知和愚钝,少付出些代价,少绕些弯路。

好在现今不算晚,我们幸运的生活在一个平坦的时代。只要足够用心,我们可以随时找到有价值的信息,有机会锤炼思维和行为能力,减少栽坑的次数。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可避免的使市场培育和资源开发重心,逐步向较落后国家或地区迁移;作为初次离岸外包受惠者的发展中国家,又将面临过剩产能输出及产业链调整的挑战。

不管愿不愿意承认,真实和虚拟世界变平的趋势不可逆转。具备全球化的视野,也许是今后各类企业生存发展的必须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世界是平的,不信看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