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与思考UED团队

相信有很多UED的管理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你每一次进入一个新团队时,都会有一阵子的“套路”适应期,大到对“交互岗位”职责理解的偏差,小到对团队内部职能分工的不同。 每个企业的UED团队对“交互”的理解多少会有认知偏差,而这种认知偏差或许不是表面上看似那么简单。当然越是庞大的团队越是拥有全步骤全阶段的执行能力,然而在很多时候,90%以上的团队leader是不具备这种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团队战斗力的建立将会成为团队成长的重要一环。

插个题外话,用户体验这个领域,有太多的商业化和自我推销,参加了几次论坛和其他各种设计和体验分享会,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不过三成,其他时间我在下面都在为演讲者捉急。行业准入门槛过低,鱼龙混杂,不再有敬畏之心(你是开发出身,你将被迫面对的是能否实现出来的难题,但是体验就是翻翻嘴皮)。而业务指标的驱动力往往造成交互设计师无法从“真”,好设计最终是源于思想,设计和行事,抱有“超越生活庸常”的心态,太多的“设计界网红”流入了商界人士的泥潭,这对于UED行业来说,是一场灾难。

回到主题,构思拿捏属于自己团队的成长方式,将会是大部分“专业能力出身”的leader遇到的第一个苦恼,究竟是沿用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协作方式?或者是根据团队成员受容性创造适合团队的成长路径?我们从以下几个问题开始逐一分析:

Q1. 你的团队对于“交互设计”的认知是否一致?


探讨与思考UED团队_第1张图片
交互设计师能力图谱

这个能力图谱是不是看似很牛逼?然而在UXEstudio看来,这个图谱依旧无法覆盖一个交互设计师该有的能力。“用户心理学”、“developer思维” 、“数据分析”、这些都是一个交互设计师应该有的能力。而在实际的团队合作中,每个团队成员的认知差会极大的阻碍“工作中正确结果的产生”,而解决团队内部的认知差往往就成为一个leader的首要目标。

Q2. 精细化工作流的利弊,单兵能力的意义

在UXEstudio中有另一位同僚,就职于牛逼哄哄的EA,身为一名UI designer的他,在一次定期的线下聚会中,向我们吐槽公司已经把他当前端开发用了,这种苦恼或许在大部分互联网企业里是无法理解的,然而正如这种现象被越来越多的公司所采用,试想一下当一个产品模型能够被UI designer以代码的形式成为可交互模型表现出来,会对一个产品的迭代带来何种意义? 或许在dribbble上大家能够看到很多高保真的交互视觉效果(目前主流的以origami、framer等开发工具为首,当然也有类似MartinRGB这种大神直接用xcode实现),这些能够精准的使用代码来展现交互&界面的模型,或许会让诸多UI designer感到一丝寒意。


UXEstudio所设计的“高保真”交互动效

然而在此要强调的是,团队的单兵能力并非等于团队效率,往往效率也会被精细化岗位所束缚,在团队成员的意识中,往往是趋向于只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务负责,一旦形成了流水线工作流,每个环节的平均容错率所带来的纠错成本会伴随着流水线的节点成指数增长,反复纠错所带来的不仅是时间成本,更是团队创造力的噩梦。面对这样的困扰,诸多UED leader自然而然的会采取减少流水线节点甚至完全扁平化的方式,那么单兵能力&认知一致的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至是一种基石。

Q3.你永远需要在团队中寻找“对话者”

当你花费了大量精力使你的团队对于“交互设计”有了统一的认知,更难能可贵的是团队中拥有过半的T型人才,能够跨上下游的去理解产品/业务,接下来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寻找“对话者”。 “对话者”在团队中的位置并不一定是某个小组的leader,但必然是一位“深度思考者”,在大部分情况下,team leader最容易进入“通过管理流去解决问题”的误区,这当然可以解决工作任务上的问题,然而UED部门的特殊性决定了“完成工作任务”和“达到目标”之间的巨大差距。

以数据为驱动/基石推动UED工作的方式看似是“葵花宝典”,然而就如大家耳熟能详的Jakob Nielsen和Rolf Molich的十条用户界面指南,却是“以透析人的行为和心理”为基准所提出的。 正如我们开始所说的,UED如果没有一点点超越生活庸常的东西,那么直接是一场灾难。找到一位“对话者”,时刻以拧巴的、不顺利的状态在面对设计,让团队的生物体警醒,保持饥饿和生存压力。


总结:我们都没有意料到原来会有这么一天,一个设计圈也会诞生如此多的“网红”,却逐渐忘记了“好的设计是人类自然的抒发”,作为团队leader,也需要时刻惊醒自己,不要丢失了做有趣东西的那种雀跃的赤子之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探讨与思考UED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