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的尖子生

朋友圈的尖子生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知识决定命运

李叫兽讲到,其实个人的发展和成长,无非与两个东西相关,一个 是个人性格,一个是知识体系:

在他的思考和行为习惯当中,有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当自己的直观 感觉和证据起冲突的时候,他每次都相信证据,而不是相信直观感觉,当时的情况就是这样:大学里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做同一件事 情,就是刻意练习。每天看很多书,研究很多理论,然后拿那些理论 去指导自己的生活。

但是因为我看过《战略学》,从战略学的角度看,培养长期差异化的竞争力是任何战略的基础,没有任何企业是例外的,个人也同样。

任何无法导致差异化的行为必将导致失败。实际上,几乎 所有的商业战略理论,都是围绕如何差异化在讲的。如果我没有扬长避 短而跟别人同样搞这些东西的话,我肯定最终是失败的。所以当初我能 做到,并且认为绝大部分人做不到的一点,就是在面临这种压力的时候。我依然相信基本原则。也就是说我知道这件事怎么做是对的,而不是相 信内心的一些心理幻想。

重要的是看未来,因为你要为自己创造未来的优势,如果你跟周围的同学陷入了同质化的竞争,服从于一个KpI体系,几乎是永远挣 脱不出来的,不论你有多高的能力。因为那就会变成纯粹的智力和体力 竟争,而纯粹的智力和体力竞争就跟价格战一样,绝大部分人是没有绝对优势的,大部分人再努力也只能比别人高5%、10%。

正确的策略并不是因为你比别人聪明,而是你跟别人采取了不同的方法,从而能够产生竞争优势并在竞争中获胜。

要成为专家,在了解诸多理论的同时,还需要大量的 刻意练习,因为到现在为止还是清华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研究生,并没有大量的商业实践,所以刻意在任何事情上进行练习就更加必要。

战略的基本要义是扬长避短,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这个时候就需 要找出个人的长处。

李叫兽发现:其实获取人脉,意味着你要对别人施加 影响,但施加影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关系施加影响,朋友之间往往更容易办成事情,另一种方式是通过某些知识来施加影响,让别人见 识到你的知识,别人可能会主动想联系你。

很多时候,一个结果算错了,实际上是因为最基本的乘法口诀就错了,或者没有遵守最基本的乘法口诀。

所谓营销最基本的问题,就是自己对自己提问你做什么才是对消费者 最有利的?

因为营销,按照最权威的菲利普·科特勒的定义,就是有盈 利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当你学习了一个新的知识,一定要提前构思一下:这个知识会如何改变我的行为,将来我可能会怎么用它?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人的问题并不是缺乏知识,而是到了某个时刻想不起来应该用什么知识。

而这种提前的设想(将来我可能会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什么问题),就可以让你形成一种“自动触发”,到了某个问题,就可以立马想到相应的知识,就好像熟练的司机开车遇到突发状况的时候,不用思考也知道松油门踩刹车——这些知识已经形成了自动触发,可以很容易被应用。

                  李倩:套路的胜利

现在的营销,它分那么几种:第一种叫做为了营销而营销,这是一些很有经验的营销人常常犯的错误——就是太喜欢好创意了。我看过很多创意我自己也觉得很赞,但我并不觉得这个创意对一家公司尤其是始创阶段的公司有什么用。我是一个功利主义者,我觉得如果没什么用,到最后就是自嗨。

这件事当时给了 我一个启发,就是不要去依赖别人教你,你也不要依赖经验,当你被逼到一个窘境的时候 ,你只要去想这件事的本质和目的你就能想到方案。

学习里面有一个名词,一个叫技术效率,一个叫认知效率。

追求技术效率的人热衷于各种点子和技巧工具,追求认知效率其实是追求对事物本质的思考。

大部分人所谓在一个行业里面待着,他一直是在追逐技术效率,很多人至没有去想过自己这个行业的原则或者规律 是怎么回事。我要到一个行业,我是先想这个行业是怎么回事,想清楚 了之后再往上叠加这些技术效率的东西,这是我的做事方法。

你就是让我学做饭和打扫卫生,我肯定也得观察我们家阿姨。

当你一年有了几百万的收入之后, 你在花钱这样的概念上也在发生变化,然后你越往上走,你接触到的人、 接触到的事,接触到的思想就越不一样,越来越前沿,然后就会促使你的变化更快。

这就是我说的最短路径以及看最好的人。

后来你会发现当你一下子把世界的大门打开了,当你接触人的层面不一样了,你就逼着自己开始想最优路径了,一天之内你可能任督二脉就能打开,其实收入就不用追求,自然而然就变现了。那你说之前 的八年、十年是白过了吗?'我觉得不一定是白过。

所谓早晚,你要拉一条长线看人这一辈子,古代有个说 法叫:少年成名,家门不幸,尽管这个说法有点绝对,但你从另一个 角度想想,如果你比别人长寿10岁,你就弥补过来了是不是(笑)。

                      冯鑫:折腾与创造

暴风招猛士,说实话不太喜欢那些已经位居高层的牛人,更喜欢那些怀揣野心和渴望埋伏在人群中年轻明亮的眼睛。三个条件:第一,你应该是喜欢读书,对未知渴望弄懂;第二,对自己苛刻随时反省并能说出123;第三,对自己投身的事哪怕是清洁卫生也会要求做到第一;

如果论创业公司的道路,冯鑫经历的坎坷和咬牙挺过的坎可真够多的,这句话真不是在夸他,冯鑫运气一直没那么好,做公司也没少犯错误,但最后公司上市得益于两点:第一点是在众多苦难中的坚持;第二点是好运气。

冯鑫曾经讲过一个观点。创业成功的捷径就是别下牌桌。之前有几年,每年都会有人跟我们说,给我们钱让我下桌。你要下的话,那就真就下了,如果下了今年就什么都没有了! 现在可能就是个小投资人。一个人在一个对的方向上,如果能坚持不放弃,理论上讲她一定会抓到两三次大的机会。

冯鑫在工作上和生活上是两种人,他工作上太讲逻辑,所有的事都要严密思考后才开始行动,不相信感性的东西。但生活上却是一个 非常随性的人。

公司每个部门只要我来带,都能很快分清主次然后解决问题,但结果就是我管哪个部门,哪个部门就行,其他部门又不行了。我也曾经想过,是不是我就只能做一个部门总经理,而不能管一个特大的企业。

后来我想明白了,我不管了,我要找最牛的人,我给每个负责人股份,只要你想干,我出钱出人支持你,我每年拿出一定的股份给表现好的部门,这样每个人都可以算是个小的创业者,我这里提供平台和资源,养着大家干自己喜欢的事,你说这还不行吗。

他说我终于发现了,人不在于说有没有本事折腾,也不在于自己能不能折腾,但是他一定得折腾, 否则的话起来以后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我对这个话印象非常深。

我觉得可能这件事是真的,就是你一定要折腾,那折腾什么呢?我认为这个社会上,现实社会有一个规律可能是对的,叫守恒:大概是你要创造一些东西,然后社会回馈给你一些东西,我觉得折腾就是你要创造一些东西,你创造了一些东西,社会就会给你一些东西。

              马战凯:没有什么是学不会的

我与马占凯比较有共鸣的一点是,我们两个的童年时代,物质都极度匮乏,阅读更是一件极其奢侈的事情。我们开始大量阅读的时间付都比较晚。

揽胜广告公司有个著名的文案秋爽跟我说过她小时候就阅读了大量的哲学书籍,而李叫兽从小就看战略书籍,投资天才马文亚10岁之前翻遍了平顶山新华书店所有的商业类图书,战老师现在每天一本书的阅读习惯是因为小时候家里就藏书上千本,我的课外阅读始于大 学,成体系的阅读在30岁以后才开始,而开始摸索到读书的门径则是在 35岁以后了。马占凯也是,小时候读书不多,成年以后只是断断续续地每年看几本,一直到2015年33岁时开始系统地看书,年均到50本了,之前不到10本。他的大量知识来自网络阅读,而且网络阅读成瘾,从2002年大一开始上网的十几年,毎天有3小时阅读,算下来大概7 亿~8亿字的总阅读量。

马占凯曾经跟我说。我现在在很多方面其实是负分的,比如理财、 时间管理、演讲和幽默能力等,这就是从小所处的环境造成的。我们有幸能够上大学和取得一点成绩,完全靠自我生长。我现在要用很大的精 力去学习和实践,才能把这些能力从负分变成零分,再从零分达到及格的水平。

每个人在学习一项技能时,碰到三到五次障碍是非常 正常的,一个人现在并不相信这件事,是因为他还没有通过那个学习的拐点。马占凯举例子说,健身房就特别典型。健身房有两个坑,如果没有绕过这两个坑,普通人只要掉进去一个,几乎不太可能坚持下去,第一是你要有私教,第二是一定要在私教的指导下锻炼10到15次,缺一个都不行。因为前面几次几乎是没有显著效果的,你当然不会再去,而 在私教的指导下你一定会取得显著的效果,另外私教出去拿提成的原因,也会督促你去上课,避免了自己的懈怠。

他只说了一件事,就是要多和高层次的人士接触。

有个说法是说, 你的收入是你最亲近的六个朋友收入的平均数,这就是圈层的力量。如果你想提升某方面能力,你就要结交这方面能力最强的人,增加与他们接触的时间,这些高手会帮你跨过最初的学习障碍达到拐点。在某项学习达到拐点之前,你每一次学习都会很痛苦,而且感觉没有收获,所以 大部分人无法坚持下来,那些坚持下来的人是因为他每一次学习或者锻 炼都是享受。你怎样才能更早地迈入这个正循环的轨道呢,谁能帮你?是导师。为什么成功的创业公司都有导师制度?因为高手会帮你解决很多困难,无论学习还是创业,想要快速就去状态,最靠谱的做法就是找到一个靠谱的人。

马佳佳:

我去学怎么做一个产品经理,我无时无刻不在分析他人的需求,变着法子把自己变成他们需要的人,不断输出闪光的idea去交换行业经验。

在这个世界,我体会到新鲜、年轻、性格、思想、才华都会受到尊重,没有按资排辈,没有矮人半截。“自由”与“尊严”这种事就像吸毒一样,体验过一次,就再也回不去了。

买房其实是一场负回报的投资行为。

薪水能保证通往牛逼之路的基本生活,不饿到冷到,但不能得到财务自由。

通过一点一滴的劳动力交换,是农耕文明的生存法则。买房卖房是工业文明的生存法则。

在现代社会,先要通过不断的工作,具备有壁垒、有溢价、有风格的超强技能。

这个过程有五年、十年、十五都不足为过。无技能贸然创业才是失败的根本。

然后需要酝酿、等待、积累大额价值的整体交换。

参与了一个商业化优秀的产品。

售卖一个作品,或参与一个牛逼事件的整体分红。

然后钱生钱,二生三,三生万物。

说白了只有两点:

与更强的人交换获得回报。

回报不与努力程度成正比,与不可替代性成正比。

总而言之,不断的,连接、交换、进入流通。

连接之后,产生交换。

每一次交换,获得更大的筹码。

筹码再次进入流通后,产生更为广泛的连接。

仅此而已。

能量的吸取永远来自更年轻的人,跟更年轻的人在一起,我觉得能吸收到能量。我觉得这不存在一个反哺的过程,但是有很多很有意思的人,他不受年龄所限,像马东或者罗振宇这些非常有意思 的人。我现在很少跟那些很商务很保守的人在一起,我也不加那样的群, 我觉得浪费时间。我再也不跟他们玩了,太无聊了。以前我还会想,把这些删了会不会不太好,之后会合作。后来没有这个担心了,从今年开始我不跟无聊的人在一起,你跟有趣的人在一起,就有好东西,我不需 要存着这么多没用的东西,以为你还有什么机会,其实没有用,就删了。

所有的活动和事情,不喜欢就不去,不好玩就不去。

          刘丹尼:尖子生的另一条道路

关于天才

不要考虑什么天赋异禀,一切都来自经历和渴望。我认识的一些全中国、甚至全美国最“天才”的年轻人,如果把他们的经历一个个说出来,大家肯定觉得完全就是一群苦逼,但这些苦逼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很清楚自己究竟需要什么,并且很嗨地追求着。

关于时间

有些人可以用很少的时间换到很多的财富,有些人需要用很多的时间换到很少的幸福。但是事实是,只要你愿意花时间,你可以换到任何东西。所以你要想清楚,你到底要用时间来换取这世上无限可能中的哪些。打开你的视野,你会发现有太多经历和体验可以让你去换取。但你的时间银行里每天只存了24个小时。你可能以为你还有一辈子的时间去做一些你想做的事,但事实是,没有人可以保证明天上帝是否会往你的银行里存另一个24小时。所以,你要想清楚。

关于经历

去体验不同的经历。去爱,去恨,去在热恋中没心没肺地笑,去在失恋后声嘶力竭地哭,去翘课,去打架,去拼了命的读书,去让自己真的领悟那些道理。你所尝试的事,你所认识的人,都是你经历的一部分。他们帮助你去理解你一直知道但是不曾真正理解的事,他们帮助你去看到一直存在着但是你不曾看到的世界。

但是,你的人生很短,你的时间货币只有那么多。所以除了乔布斯已经告诉你的“不要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你还要记得,永远不要重复一样的经历,因为你不会从第二次一样的经历中收获到更多,更因为这个庞大的世界有太多有趣的人等待着我们去认识、太多截然不同的经历等待着我们去体验。

成长,并帮助别人成长。体验和经历生活,并帮助别人体验和经历生活。”

感谢自己不知为什么突然一根筋地开始愿意好好努力,自从那以后就知道实现梦想就靠坚持付出,没有别的秘诀。后来我出国,看到了一个很大很大的世界,在一路的坚持中,遇上了许许多多带给我灵感的人,他们用他们的经历影响和改变了我。

你在谈判的过程中一定要跟坐在你对面的那个人,包括你自己,一定要弄清楚,你到底想要什么。因为谈判中,有很多人会纠结一些表面的东西,比如你对面的人是跟你在砍价格,其实他在意的根本 不是价格,他可能在乎的是面子之类的别的东西。

戴蒙德教授对谈判课程的总结引发了刘丹尼的思考,就是自己想要 的东西到底是什么?究竟是工资、光环、标签还是这种生活方式等。

刘丹尼很认同一个观点,说教育的意义就是当你在遇到一件事的时候,你如何看待它。当你对这件事进行反应的时 候,总是有你自己的天性在里面,比如说有人骂你,你就想骂回去,但是你在这个反应当中会有一个哪怕是零点几秒的间隔去思考或者审视, 这个间隔就是你获得的教育或者经历的意义。黑石让刘丹尼看到的东西 确实可以宽很多,接触的事物多了,眼光就放在了全球范围最高端的那一块。

无论是你跟人的相处,还是说你在处理 一件事情上面。你如果希望每一件事情都能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最终肯定会吃亏的,但是商学院里的每一个案例教学,它都要求你给出一个最优解,结果你会形成这种思考习惯,认为每个商业案例都有最优解, 但现实生活并不是这样的,它比用来考试的案例复杂一万倍,你几乎不可能找到最优解,所以你每一步选择都可能是错的,也都可能是对的。

            马文亚:葛朗台与巴菲特

关于消费:

大牌的衣服、手表,化妆品、法式晚餐、五星级酒店?这些东西能够给你的内心带来幸福感?

还是告诉别人你拥有这些,别人羡慕的眼神能够给你带来幸福感?马文亚判断一件东西该不该买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你买了之后,如果不告诉任何人,不给任何人看,你心里憋不憋得慌?很多人一辈子都活在别 人的眼睛里、挣扎在别人的唾沫星里,,为了虚荣名利而延展自己的生命, 从而成为金钱的奴隶。

关于投资冒险:

比如有一件事,成功的概率是90%,一旦成功你可以赚5000万, 失败了你就会一无所有,但是这一辈子你只能做一次,那么马文亚对这样的事是不会做的,因为还是有10%的可能会输。

假设还有一件事,它成功的概率只有51%,但这个概率是准确的, 而且你每天都可以做1000次,那马文亚就会做这样的事。因为你做 一万次,概率上你会净赢100次,而且你做的次数越多,这个概率越确定,所以马文亚会做这样的事。

今年特别重要的事情,我每天会做一点点或者想一下,不会说到年底 了才总结,我很少有那种情况,就是到年底了才看去年的目标还没完成, 要不今天我再做个同样的目标,这在我身上非常少见。基本上,每一年我到年底总结的时候,年初的目标都实现了一多半。

                    彪悍一只猫

有两年时间,猫曾经陷入严重的抑郁状态。27岁那年,慢慢恢复 的他,下定决心要去做点什么,让自己变得更好。他开始大量购买书籍,有时间就看书,看完了就去书店选,然后继续看。他去参加了演讲培训班,前后坚持了16个月,光是演讲视频就录制了1000多个。2015年11月初,猫停止了以前的工作,拿着自己教英语挣的近10万元积蓄, 去寻找"该做的事情。那时候他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于是就到处拜访牛人,参加各种培训课程,希望能找到答案。

剖析他快速成长的因素的话,大概有如下几个关键词。

1.积累

猫不仅花时间进行了大量的阅读,还花16个月去学演讲,而且他 之前还是英语老师,有充足的储备,有良好的表达能力,这让他在写作、讲课方面本身就很有优势。后来的发展其实只是原来技能和积累在新领 域的一个延伸而已。

2.态度

猫说过这样一个事情,就是当老师的,一定要考虑这几个问题:我 讲的内容学生能不能听懂?学生能不能听得进去?对他们来说真的有用吗?这个放到写文章上也是如此。他总是会追求大白话、有用、有启发、有意思。

3.专注

从2016年年初开始的一年多时闾里,猫辞掉所有工作,几乎没有干别 的事情,主要就是运营这个微信公众号。他拒绝参加人多的公开活动。他其实是在做主动选择,把时间精力尽量聚焦到自己该做的事 情上来。

4.圈子

猫通过采访、参加各种社群,结交了很多优秀的伙伴,有很多大v 会在文章里写他,推荐他。都说朋友圈的高度决定了你的高度。

5.感恩

别人帮助过猫,他不会只是嘴上说谢谢,一定会有所表示。他在 2016年发了20多万红包,送出去700多箱水果,有两个人对他帮助很大,他坚持打赏他们的公众号,持续一年之久。

6.勇气

他主动失业,用10万积蓄去寻找"该做的事情,他"力排众议" 去做微信公众号,在粉丝量突破10万的时候,他毅然收拾行囊离开所在的一线城市去上海发展,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7.鸡血

为了让自己能坚持下去,猫在墙上贴满了励志的标语、图片,在床 头堆了很多励志的书籍,就连手机、电脑里存的音乐,也大都是那些听 起来让人振奋的歌曲。

                          李楠

尽量多地收集行业情报并理解这些情报代表的角度,深入背后的原理寻求合理的解释,再根据这些解释来构筑新问题的答案。这 无疑是进入一个新领域解决问题的合理的方法论。

其次,正确理解风险。

用李楠的话说,对未来的决策,永远都包含运气的成分,而运气, 其实就是风险。风险却未必是坏事情,因为商业上,风险的另一面,往往就是回报。

最后,巨大的风险需要一个开放的性格来承担。

清库存这件事,或许别人也能想出这样的方法,但是别人可能会有 顾虑,万一不行怎么办?在这件事上,李楠的实践哲学中是没有对未来的担心的。

李楠说日本有一句俗话叫。明日0风M明日吹。,中文意思就是明天的风明天吹。

担心未来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现在可以做什么事情改变它。

如果以现有的情报、资源和能力,可以做出的答案就是这样,那么就应该去执行。天命难测,但是人事尽到,就不需要有对过去的遗憾, 或者对未来的担忧。

                        小马宋

大部分人是从不思考的。每天只会机 械地做事,不忙的时候就看电影打游戏,所有个人的时间都被事情和内容占据了,缺少了独自思考的时间,这非常危险。

思考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种习惯。而思考养成习惯之后,你总会想明白一些事情,这就是你必须给自己留出时间思考的原因。

这本书我试图从我的角度去看这些朋友,发现他们做事的规律,也能给读者一些思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朋友圈的尖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