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系列03:我们丢失的是精神信仰

生活感悟系列03:我们丢失的是精神信仰_第1张图片

借着去乡下踏青,采摘回了野生地菜,水芹,蒿草,这几日陆陆续续,吃上了地菜鸡蛋汤,水芹炒肉,蒿草粑,这些无不烙印着我童年时,最美味的记忆。时下我们鱼肉吃多了,突然换作这些乡土野味,顿时倍感新鲜,但凭心而论,已经难以找回,儿时的那种香甜了。应该是儿时物质匮乏,稍微有点吃的,孩子们就垂涎欲滴,吃什么都津津有味。看来那时美味的感觉,只能永远尘封于记忆里,如今再也找不回来了。

另外阴历二月初四,是我们老家沙河,下辖马回山岭镇,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庙会。记得儿时,每年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呼朋唤友,三五成群地,把自己富余的农产品,拿到庙会上,换作其它适用的东西回来,孩子们则盼着这天,能跟在大人后面,混点油糍,糖果吃吃,一家老小各得其所,各取所需,不亦悦乎。

原本昨天又是二月初四,今年的马回山岭镇庙会,再次如期开启了,我们这些发小,有几个好玩的有倡议,时隔三十多年,再逛庙会,可是响应的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

首先,如今的庙会,基本都是各大厂家进驻,再也不是以乡民自发的,那种物资交流为主,现在更像个交易大市场,“交流”改为了“交易”,一下子就变味了,少了太多的人情味,浓浓的乡土人情味。

其次,时隔三十多年,当年盼着混点吃喝的小屁孩,如今都已到不惑之年,早就为人父或人母的我们,再回头看看我们的孩子,他们从小虽称不上锦衣玉食,但物质生活水平,跟我们当年相比,那是天壤之别。现在的孩子,当然无从理解,当年他们父辈,那个盼吃盼喝的小小心愿。

俗话说,物是人非,然而这个庙会,对于我们来说,算是物也非,人更非。感恩上苍赋予我们七零后,历经物质匮乏的煎熬之后,又迎来了物质发达的享受。然而为什么在物质发达的现今,我们反而找不回,儿时的那些精神乐趣?在我看来,那是因为我们过度地,追求物质享受,造成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空位。

孔圣人曾在学生们面前,夸赞他最得意的门生颜回,对物质方面,做到了粗茶淡饭,随遇而安,而一心一意,专注于好学修道。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语出自《论语.雍也第六》之九

【注释】

  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乐:乐于好学修道

【译文】

  孔子说:“颜回贤德啊!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修道的乐趣。颜回贤德啊!”

【评析】

  在文中,孔子反复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终归是要有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去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作为孔子最为得意的门生,颜回被后人尊奉为“复圣”,就是因为他安贫乐道,不注重物质享受,而一心向道,最终修成正果,得以流芳百世。

在当下这样发达的社会里,我们不需要刻意学颜回,去做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然而在追求物质时,大家都应扪心自问一下,我们有精神追求吗?我们是不是为着,钱这个孔方兄,在出卖自己的健康,屈尊自己的人格,泯灭自己的良知,抛却自己的信仰?

其实古人铸造钱币的智慧,莫过于方圆之道。小小一枚铜钱,总被作成外圆内方。外圆代表着,在实际运作中,我们要学会变通,圆润处世,而内方则寓指求财者要在,内心精神上有道德底限,更要有精神信仰。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感悟系列03:我们丢失的是精神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