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读懂《孩子也要断舍离》第一期

《孩子也要断舍离》悦读一期


一张图,读懂《孩子也要断舍离》第一期_第1张图片


断舍离不仅是整理术,还可以帮助孩子通过考试

为了帮助孩子考试,父母可以做什么


一张图,读懂《孩子也要断舍离》第一期_第2张图片

正月十五闹元宵,

过完这个春节不久,

孩子们就要开学上课啦。

为孩子们头疼的父母们,

不妨抽出时间带领孩子一起,

走进断舍离的世界。

你们收获的,

不仅仅是崭新的生活空间,

让孩子在学习上有意想不到的突破!

更重要的,

孩子将学会找寻自己幸福的方向!



断舍离不仅是整理术


一张图,读懂《孩子也要断舍离》第一期_第3张图片

北京将在2020年对高考试点改革,

高考成绩占到总成绩的比例不低于60%,

探索一条从“选分”到“选人”的道路。

日本2020年正式废止大学入学考试,

从注重记忆力的时代,

转变为重视自主思考的时代。

《孩子也要断舍离》,

正是作者山下英子,

在终将来临的改革中,

探寻如何通过断舍离式的思考方式,

帮助孩子们顺利通过“没有考试的考试”。

将分数真正转变成能力,

成为时代选择的人才。

希望父母帮助孩子践行断舍离,

实现自主的人生。

断舍离帮孩子通过“人生的考试”

《家庭断舍离》,

带我们思考与父辈人的相处模式,

即亲离带给彼此的收获。


这一本《孩子也要断舍离》,

就来帮助孩子从小建立亲离的状态,

培养以自我为轴心的思考模式。

让孩子从学会释放空间,

到释放心灵,

提高思考、抉择和自我反省的能力,

最终顺利通过“人生的考试”。


同时帮助父母,

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接受他们的差异和改变,

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断舍离不是简单的整理术

01 帮孩子直面物品-断舍离初级阶段


一张图,读懂《孩子也要断舍离》第一期_第4张图片

【吸收什么,

断绝什么,

保留什么,

舍弃什么。】

反复思考,

做出选择和抉择,

就会达到“离”的状态,

成就人的“自尊心”。


思考的主体是“我”,

而非物品。

【还可以用,

扔了可惜。

这是典型的从物品出发的思考方式。】


关注“现在、当下的我”,

而非“过去、将来的我”。

【过去经常用舍不得扔,

以后会不会用到而不能扔。

这样想又把现在的自己置于何地呢?】


02 除陈纳新,新陈代谢


一张图,读懂《孩子也要断舍离》第一期_第5张图片

断舍离不是一味扔东西,

不是禁止买入。


“扔”是抉择的结果,

【扔掉“不需要、不适合、不舒适。”】

“买”是判断的成果,

【是否需要,

是否能改善心情,

我确定我没有冲动消费,

我不是因为占便宜而忽略自己真实的需求。】


通过甄选物品,

让你学会抛弃那些,

不再需要和适合的知识,

扔掉负面的情绪;

给自己迎接,

新的知识、

新的思考方式、

新的经历和遇见的机会。


03 断舍离升级阶段到来


以整理物品为起点,

让空间变得整洁,

情绪得到调整,

心情随之放松。


这是一个,

从“物品”,

到“思考能力”,

再到“心情”的良性循环。


小学到初中,或者更早,

开始这样的训练,

从一件衣服一本书开始,

精简物品,

学会甄别、选择、和珍惜,

孩子将受益良多。

间接引导孩子遇见生命中的贵人。



为帮助孩子考试,父母可以做什么


一张图,读懂《孩子也要断舍离》第一期_第6张图片


尊重他人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


一张图,读懂《孩子也要断舍离》第一期_第7张图片

孩子堆积如山的漫画,

父母可能觉得是垃圾,

孩子却可能视为珍宝。


很多时候你没有孩子的视角,

不要总迷信自己是对的。

“离”即是让人学会放下执念,

才会更轻松应对人生的各个方面。


孩子自然会被一股积极的力量带动,

将宽容惠及他人。

思想的宽容,

能够拓展思维的空间。

别一心只想听到你满意的答案。

父母打断、不接纳倾听孩子的想法,

孩子也会叛逆回之不倾听父母。


孩子想怎么处理才是最重要的。

不要侵犯孩子的领地,

让孩子自己抉择。

【“妈妈觉得你的房间很乱,

你怎么看?”

让孩子感受到被爱被尊重,

“妈妈觉得房间乱是在爱护我。”】


帮助孩子做选择,

而不是替孩子选择。

父母需要袖手旁观的勇气。

无视孩子的意志,

只是大人的自我满足。


物品的所有者才有处置的权利。

替孩子做决定,

会伤及孩子的自尊心,

丧失主动思考的能力。


如果孩子爱画画,

把作品全部留下,

对空间是很大的负担,

而这就是对孩子的爱和尊重吗?

【一旦画作被堆叠收起,

长年落灰而不去欣赏,

物品本身就变成了垃圾,

孩子意识到这样的现状,

会产生不被重视和爱护的感受。】


父母应当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无条件的表扬,

会模糊孩子的分辨力。

【重点称赞画得好的作品,

孩子慢慢不再关注其他没被重点称赞的作品,

会慢慢放弃了保护它们的执念,

建立起自己的判断体系。】


父母先行尝试


一张图,读懂《孩子也要断舍离》第一期_第8张图片

日本有句名言:

【“做给他看,

解释给他听,

让他亲自尝试,

再予以表扬。”】

非如此,

不足以使对方投身实践。


断舍离从来都强调从自己做起。

任何一件小事都可以,

手边的一本书,

抽屉里的一支笔……

小小的成就感,

都会渐渐让断舍离成为一种习惯,

而爱上断舍离,

最重要锻炼了思考的能力。


上来就对整个屋子断舍离,

是一种好高骛远,

增加了挫败和放弃的风险。


父母先于孩子,

直面物品,

得到喜好之物,

思想心情自然舒畅。


孩子能敏感地感受到父母的变化,

家中物品的减少,

家庭气氛的融洽,

孩子会想“我也试试吧”。

父母就可以引导孩子,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孩子也会进入,

从物品到心情,

再到自尊自信的提升。

从生活中练就的思考本领,

是书本不足以具备的。



本期结语


物品不仅仅是东西,

它反映着,

“物与自己”,

“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作者有一件珍藏多年的装饰品,

是儿子小时候做的黏土小鸡。

虽然怎么看怎么幼稚,

但始终是作者的心头好。

儿子已成年步入社会,

看着自己丑丑的作品,

被母亲一直珍藏至今,

比起难为情,

更多的是被爱的幸福感。


父母践行断舍离,

会让房间清爽,

家庭温馨。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

孩子也会培养出对物品的掌控权,

始终抱有感知幸福的能力。



一张图,读懂《孩子也要断舍离》第一期_第9张图片
一张图,读懂《孩子也要断舍离》第一期_第10张图片
一张图,读懂《孩子也要断舍离》第一期_第1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张图,读懂《孩子也要断舍离》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