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跳龙门的圣地-北京贡院

         在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第二进院落的西南角,有一处青砖砌成的小小院落,这个院落的原型就是“北京贡院”。 “北京贡院”原名“顺天府贡院”,其遗址在今北京建国门内路北,现“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在地。因贡院原址已拆除,已寻不到任何遗迹,只有地名“贡院”尚存。

         北京贡院,建于明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原系元代礼部衙门的旧址,坐北朝南,大门5楹。往里有二门五楹、龙门、明远楼、致公堂、内龙门、聚奎堂、会经堂、十八房等处。(贡院复原模型照片请看下文)

         北京贡院既是全国会试的考场,也是顺天府(北京)乡试的地方。乡试每三年一次。在秋天,故叫“秋试”又叫“秋闱”,为九天,农历八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三场,每场三天。全国的会试科考也是每三年一次,在春天,故叫“春试”,又叫“春闱”,也为九天,农历二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三场,每场三天。

        明天顺七年(公元1463年),北京贡院内发生了史无前例的一场大火,由于监察御史锁住大门,禁止考生外出。发生火灾时,来不及开门,曾造成烧死参试举子九十余人、烧伤者无数的惨祸。 到明万历二年(公元1574)张居正为宰相时,吸取天顺七年间失火的教训,扩建贡院,并把北京贡院的木质考栅改为砖墙瓦顶的房屋。

        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北京贡院进行了科举史上的最后一次会试,并宣告这种会试科举制度将在这次会试后终止。

        到了民国时期,北京贡院改为官用,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为民用。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张作霖将其拆除、拍卖物料,贡院从此荡然无迹。

       下图:位于北京建国门内路北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楼”,就建在原贡院遗址处。

鲤鱼跳龙门的圣地-北京贡院_第1张图片

        要想了解北京贡院(顺天府贡院)的历史,目前,最好到“科举匾额博物馆”去看看。该馆为保存经历了1300年岁月的“科举文化”遗产,特意按原北京贡院的旧制,仿建了几间贡院号舍。看,这就是该馆的大门。


鲤鱼跳龙门的圣地-北京贡院_第2张图片

       这是博物馆的第二进院落,方向正北,仿建的贡院就在此院的西南角。

鲤鱼跳龙门的圣地-北京贡院_第3张图片

        下图: 这个贡院门楼及四间“学字号”号舍,坐落在“科举匾额博物馆”的第二进院落内西南角,是该馆按照清代晚期的北京贡院规模,以1:1的比例仿建的。当年的考生进入考场后,每人独自使用一间号舍,考三场试,共九天,都不得离开这狭小的号舍。号舍的宽度统一为三尺(一米),深度为四尺(一米三十三),高度为手可摸到房檐。两排之间的通道宽度一米二十,也是四尺,仅能容二人侧身而过。在巷口设木栅栏门,考试时闭锁,有专人看守,不得随意进出。巷口外置水缸供考生饮水。

鲤鱼跳龙门的圣地-北京贡院_第4张图片

              下图:北京---顺天府贡院

        左上小图:原北京贡院“明远楼”(照片)。明远楼是贡院最高建筑,供主考等官员瞭望考场之所。此建筑在1900年被八国联军焚毁。

贡院设置之始

        贡院,科举时代考试之场所。唐代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之前,并无贡院之名,科举考试一般都在尚书省都堂进行。贡院始建于唐代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起源于中国科举史上有名的“二李纠争”事件。

        李昂是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的状元,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主持考试,因官小权轻,不为考生所重,与考生李权发生“纠争”震动朝野。为此,唐玄宗下诏,将考试权交由礼部掌管,并且建立贡院,作为考试的专用场所,一直延续到科举完结。在一千多年的科举时代,贡院就成了无数志在功名的读书人梦萦魂牵的地方。

顺天府贡院

         全国各主要省份建立贡院,始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朱元璋下诏:“在京及各布政司,搭盖试院房舍。”全国共建十八座贡院,虽规模不一、但建制统一。四周用高墙围挡,墙头上布满荆棘,布局严整,防范严密。 

下排四张照片:自左至右

1、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楼正门(照片)。该楼占据了原贡院大部分遗址。

2、北京贡院被八国联军焚毁后,旧址多建为民居。这是“贡院头条”胡同的民居。胡同名称让人联想到中国科举。

3、通州贡院现已成为通州“贡院小学”校舍。通州贡院实为“考棚”,是顺天府二十四州县考取秀才的场所。

4、定州(今河北定州)贡院是乾隆年间,由定州知县倡导集资而建。名为“贡院”,实为考秀才之所,与通州贡院相似。(关于“定州贡院”,本博客有专文介绍)

鲤鱼跳龙门的圣地-北京贡院_第5张图片

 下图:

        顺天府贡院,其遗址在今北京建国门内路北,即今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在地,地名尚存,已无遗迹,系明永乐在元代礼部旧址建成。初建时规模窄小,以后历朝历代不断扩建,清晚期规模最为宏大。自明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至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0年),贡院被八国联军焚烧,共存在了四百八十五年。

        北京贡院与各省贡院不同,建成之后始终肩负二职一是考取举人的乡试,二是考取贡士(进士)的会试明清从这里考出进士约五万余人。 

          号 舍

       贡院之中最主要的建筑是号舍,号舍是中国科举制度最直接的见证。为便于管理和防止考生舞弊,全国十八省号舍统一规制,都是成排设计。每排最少者四五十号(每人一号),最多者一百号。号舍宽度统一为三尺(一米),深度为四尺(一米三十三),高度为手可摸到房檐。两排之间的通道宽度在一米二,也是四尺,仅能容二人侧身而过。在巷口设木栅栏门,考试时闭锁,有专人看守,不得随意进出。巷口外置水缸供考生饮水。

        左下诗文:闱屋磨人不自由,英雄便向毂中求。一名科举三分幸,九日场期万种愁。

       右上小图:顺天府贡院号舍的历史照片。此号舍为成排设计,可供16000人进行考试。

           号舍中的九天

       乡试和会试,均考三场,每场三天、共计九天。在这九天之中,考生只能呆在号舍,活动也只能在两排号舍之间的窄巷之中。有人为了取得功名,考乡试、会试曾二十五次进入号舍,合计在其中度过的时日达二百二十五天。平均按二年半考一次,前后光阴约为六十年。有的人幸运中了举人或进士,有人则一世光阴虚掷。

        天寒衣单、燥热心烦,风雨无遮、尘沙满案,食不甘味,睡难伸足,其苦痛可想而知。

       今日之高考,疏交通、禁施工、限噪音,空调适度,医警待命,两相比较,可谓天地之别。

       右下小图:这是考生在号舍内进行考试的情形。十年寒窗、在此一搏,从容沉静,成竹在胸

鲤鱼跳龙门的圣地-北京贡院_第6张图片

           顺天府贡院“搜检”

        科举功名的诱惑,使夹带“小抄”之法花样百出,防不胜防。鞋底、幅内,贴身内衣、外衣夹层、砚腹笔杆、发辫干粮都成了夹带范文的工具,严重地影响了考试的公平。

         顺天府贡院、天子脚下,搜检之严远胜他省。贡院分两道搜检。搜检者成为“搜役”,有时也用军人充当。规定每二人搜检一人。

        乾隆九年甲子科,乾隆命王公大臣严定搜检之法,搜役搜出夹带者一人,赐银一两,此次搜出夹带作弊者四十余人,顺天贡院“枷号”爆满。另有二千余人携藏夹带,因搜检严格弃考而去。 

左上小图:考前搜检与抓获携带夹抄者(图片) 右上小图:携夹带作弊考生枷号三十天示众(老照片)

左下小图:最小的夹带5×7cm ,石印夹带  右下小图:带入考场写有号名的折叠夹带3×5.5cm(实物照片)

                   《四书》5.5×8.5cm(实物照片)

鲤鱼跳龙门的圣地-北京贡院_第7张图片

                 历代贡院“搜检”

        考试与舞弊与生俱来,为保证科举考试的公平公正,历代均有防止舞弊的严格制度。考生进入贡院考场前,必须经过严格搜检。

       唐代:因可以带书籍试帖入场考试,故无搜检之法。唐舞弊重在“请托”,即拉关系,走后门,求名人权贵举荐。

       宋代:搜及全身,及至鞋底。

       金代:解衣袒发,索及耳鼻。

       元代:其物应入者,皆拆封检点。

       明代:发现夹带者,枷号一个月,满日,问罪为民。

      清代:如搜及怀夹片纸只字者,场前枷号一个月,然后问罪发落。

      虽然历代搜检严格,但夹带之风有增无减,只要考试和个人名利前途相关联,它存在一天,舞弊就不会停止。

                       下左小图:贡院外排队等候搜检的考生            下右小图:经过搜检的考生,进入贡院。

鲤鱼跳龙门的圣地-北京贡院_第8张图片

九天三场考试的内容

           第一场:《四书》题三道

          第二场:《五经》题五道

          第三场:《策论》题五道           文体     八股文

                           《四书》为:《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五经》为:《诗经》、《周易》、《礼记》、《尚书》、《春秋》

左下图:光绪元年试卷(照片)

                  一场考卷两丈长,胸有成竹心不慌。前面四尺打草稿,文章三篇称栋梁。 

右上图:考篮(照片)

                 小小考篮祖孙传,三日干粮笔墨砚。爷爷用它考进士,今天我来考状元。 

右下图:笔墨砚、灯(照片)

                考官不光看文章,先从书法分弱强。字字端正先录取,歪七扭八丢一旁。

鲤鱼跳龙门的圣地-北京贡院_第9张图片

          这是贡院考场内的文庙,按1:1仿制的。供奉的是“至圣先师孔子之神位”。石供桌和石香炉是该馆收集的,并非贡院遗物。

            对联:一代春秋存正统,千年名教仰先生

鲤鱼跳龙门的圣地-北京贡院_第10张图片

          从仿建的贡院门楼处,向北看第二进院子,进士第门楼清晰可见,它的后面就是进士厅

鲤鱼跳龙门的圣地-北京贡院_第11张图片

                                                     圣谕与科举考试

         明太祖朱元璋六条圣谕康熙十六条圣谕,是这个道德教化制度的两项重要文献,它不仅在治国安邦之中起到重大作用,而且与明清两朝科举考试密切相关。

         明代自洪武六条圣谕颁行之后,在秀才(童生试)中是必考之题。默书及解释六条圣谕,凡有错字者不予录取。

        康熙和雍正的圣谕广训。作为考题,比明代更严格。考秀才在第二场要求默书十六条《圣谕》,有时要求默书《广训》的一条,约600多字,凡有添减字或错十字以上者均不录取。

        已经取得贡生或监生资格的生员,为考取举人,必须参加每年规定的岁考和科考。而《圣谕》、《广训》都是必考内容,合格者方可参加乡试(取得举人资格的考试)。

鲤鱼跳龙门的圣地-北京贡院_第12张图片

下图:木隔断上雕刻的  “康熙十六条圣谕”

敦孝弟以重人伦    笃宗族以昭雍睦

和乡党以息争讼    重农桑以足衣食

尚节俭以惜财用    隆学校以端士习

黜异端以崇正学    讲法律以儆愚顽

明礼让以厚风俗    务本业以定民志

训子弟以禁非为    息诬告以全善良

诫匿逃以免株连    完钱粮以省催科

联保甲以弭盗贼    解讐忿以重身命

            对联: 台谏切批鳞忠心贯日   (见上图右)

                          行傭勤养豢孝德流风   (见下图左)

              此对联之间的木制隔断上,雕刻的字即是“康熙十六条圣谕”

鲤鱼跳龙门的圣地-北京贡院_第13张图片

     下图:    、黑字匾额:“饬纪敦伦”     

                      中:清代顺治九年晓示生员卧碑  --古代学生守则

        明清两代统治者,在开国之初,唯恐人数众多的底层知识分子造反,为社会安全、严肃学纪,敦促学生学习,都要刊刻此碑。明朝刊刻于洪武十五年。清代于顺治九年刊刻满汉文字各一方,均置于京都国子监。清代又将此碑文刊刻于天下官学,清代官学之中均立有此碑。碑中条款,奖罚并用,严厉之处令学子望而生畏。此碑出自涿州官学。(此碑为乾隆十八年用元代的碑改刻)

鲤鱼跳龙门的圣地-北京贡院_第14张图片

           晓示生员卧碑         碑文如下:(原文字为竖排,自右向左)

大清顺治九年二月初??

      礼部

      题奉

      钦依训立卧碑晓示生员

      朝廷建立学校选取生员免其丁粮

             设学院学道学官以教之各衙门官以

             相待全要养成贤才以供

朝廷之用诸生皆当上报

       国恩下?人品所有教条开列于后

    - 生员之家父母贤智者子当受教父母愚

      鲁或有非为者子既读书明理当再三恳

      告使父母不陷于危亡

    - 生员立志当学为忠臣清官书史所载忠

      清事迹务须互相讲究凡利国爱民之事

      更宜留心

   - 生员居心忠厚正直读书方有实用出仕

     必做良吏若心术邪刻读书必无成就为

     官必取祸患行害人之事者往往自杀共

     身常宜思省

   - 生员不可干求官长交结势要希图进身

     若果心善德全上天知之必加以福

  - 生员当爱身忍性凡有司官衙门不可轻

    入即有切己之事止需家人代告不许干

    预他人词讼他人亦不许牵连生员作证

- 为学当尊敬先生若讲说皆需听受

    如有未明从容再问毋妄行辩难为师长

    者亦当尽心教训勿致怠惰

 - 军民一切利害不许生员上书陈言如有

 一言建白以违制论黜革治罪

  - 生员不许纠党多人立盟结社把持官府

     武断乡曲所作文字不许妄作刊刻违者

     听提调官治罪

           峕

乾隆十八年四月十五日           敬刊

       顺天府涿州儒学学政王??

      顺天府涿州儒学训道李??

                   儒学生员???张??书


                                                     顺天府贡院

鲤鱼跳龙门的圣地-北京贡院_第15张图片

                                                                                 顺天府贡院复原模型 

鲤鱼跳龙门的圣地-北京贡院_第16张图片

                                                   关于鲤鱼跳龙门的故事 

        传说明代有一位河南考生,因家里贫穷,没有钱雇车马,仅凭着两条腿一步一步日夜兼程、赴京赶考。所以他来到京城时,已经距开考的时间不多了。贡院周边的住处全部人满为患,他到处寻找也没找到居住的地方。这时一位住在北京贡院南边一条胡同的老人,看他很可怜,便好心收留了他。

        科举开始开始前三天,天上突然下起倾盆大雨。一声炸雷惊起,紧接着从云端蹿出一条金光闪闪的白色鲤鱼,落在河南考生暂住的街面上;一会儿惊雷又起,鲤鱼腾空而起,直朝着贡院会试考场内飞去……于是老人说,这是个好兆头,名曰“鲤鱼跳龙门”。

         三天后开考,河南考生居然高中。这位考生很有良心,发榜后第一件事就去拜望了帮助他的老人,并为老人立了一个大牌坊。从此这个故事流传开来,这条胡同也因此被称为“鲤鱼胡同”,由于这条胡同声名远扬,日后朝廷每次的会试开考期间,从全国各地会集京城的举子们,都不约而同地来到鲤鱼胡同,为的是讨个好彩头。

         下图:博物馆中的“鱼跃龙门”石匾

         在中国科举史上,人们习惯称被录取者为“鱼跃龙门”。相传每年三月,有无数鲤鱼游集龙门之下,争相跃起,皆欲成龙,然而每年只有数尾跃而成龙,其余则待来春。而对于科考失败者,则称之为“点额”。李白诗中有“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之句。(一般所说的“鲤鱼跳龙门”的“龙门”,指的是黄河从壶口咆哮而下的晋陕大峡谷的最窄处,也即“禹凿龙门”“龙门”。在今山西省河津市城西北12公里的黄河峡谷中,今称“禹门口”,是“鲤鱼跳龙门”的典故出处。

鲤鱼跳龙门的圣地-北京贡院_第17张图片

        但是,如今在贡院遗址附近,已经找不到鲤鱼胡同了(据说:科举制取消后,该胡同改为大牌坊胡同)。从现存一些城建资料记载可知,它原来的位置在现在社科院的南面、古观象台西面、东裱背胡同北面。现在已经建成了北京海关大楼


原题:(原创)鲤鱼跳龙门的圣地-北京贡院

2011-07-17 20:01    发表

2018.12.31    阅读(2010)| 评论(38) 

你可能感兴趣的:(鲤鱼跳龙门的圣地-北京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