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壁文化,古代文人的朋友圈文化

题壁文化,古代文人的朋友圈文化_第1张图片
文/八斗才人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看过《水浒传》的人,对这首宋江酒后做的“反诗”定不会陌生。放在我们这个时代,这不过是酒后在“朋友圈”装了一会逼,抒发一下郁闷的心情而已,可在言论不自由的时代,宋江的酒后狂言,却险些让他命丧黄泉。

但且不管宋江如何题反诗,如何深陷囵圄,如何引来梁山好汉相救的故事,只说他落魄江州,心情失落,浔阳楼酒后心情激动,便在酒楼的墙壁上留下这首抒发他“青云之志”的诗词。

这只是一个缩影,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多少文人骚客,如宋江般,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墙壁上,留下了自己的诗句,更留下了自己的心情,形成了独特的“题壁文化”。


题壁文化,古代文人的朋友圈文化_第2张图片
图选自百度

当代社会流行的是,朋友聚会,遇事开心或是不开心,首先要做的就是发一条朋友圈,寄托一下心情。

朋友圈,不但是商业的集市,也是大多玩朋友圈的人的心灵窗口,更是当代人文汇聚的地方,朋友圈成了许多事,也败了许多事,更记下了一个时代的缩影。

朋友圈形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文化,而在古代,文人骚客们,在“墙壁上”,在“柱子上”题诗做词,也形成了一种“题壁文化”,并且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也传诵着许多感人肺腑的佳话。


题壁文化,古代文人的朋友圈文化_第3张图片
图选自百度

请看,城南山脚,一片桃林半遮,一条通幽曲径通向一座竹篱围成的小院,紧闭的房门上留着四句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应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春风如絮,桃花依旧,人却不知去向,物是人非,顿让人心中失落。这便是唐代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讲述了绛娘与崔护的桃花缘,才子配佳人,一个令人艳羡的爱情故事。

现在,我们是手机不离身,古代文人,笔墨不离身,每当触景生情时,便打开包袱,取出笔和砚,驿馆的墙壁,邮亭的柱子,眼前看到能下笔的地方,上前提笔就写将起来。

请看:

        “白塔桥边卖地经,长亭短驿最分明。如何只说临安路,不较中原有几程!”

眼前有说不尽道不完的风流繁华,又有谁还记得北方的千里山河,正被外敌的马蹄踩踏,就算是脚下这片繁华地,也不知道是否能保得住。于是,这名心情郁闷的书生,猛灌一口酒后,提笔在这名流出入的酒楼墙壁上,写下了这首诗,然后笔一甩,大笑三声,下楼扬长而去,不留身前身后名。

品一杯茗茶,喝两口小酒,然后往酒楼的墙壁前、驿馆的墙面前,提笔便挥洒起来,但写出的不是“某某到此一游”这类有煞风景的“纪念文”,往往是流芳后世的千古绝唱。

难怪宋代的欧阳修常说:观人题壁而可知其文章矣。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题壁诗词,遥挂在名山、大川中,静候在酒楼、驿馆中,散落在村落、横桥中,过往旅客,歇脚时,散游时,望上一眼,识字的便轻轻吟诵,如是文人墨客,恰好触景生情,便在下面又添一行。

于是,写的人,看的人,便共同汇成了一幅欢快的、失落的、壮丽的、凄美的复杂画面,复杂得只有历史自己能够承载和解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题壁文化,古代文人的朋友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