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六大原则

一、 单一职责原则

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SRP),对于一个类,应该只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
以图片加载类(ImageLoader)为例:
面向对象六大原则_第1张图片

一开始设计的类内:初始图片缓存;展示图片;下载图片三大功能
剔除缓存功能后,设计为两个独立类,区分彼此的作用。

二、 开闭原则

Open Close Principle(OCP),软件中的对象(类、模块、函数等)应对于拓展开放,对于修改封闭。实际开发中比较难做到~~~
面向对象六大原则_第2张图片
改造之前的设计:
讲图片缓存类设计为接口:get和put用于实现
好处:实现了接口后自行实现get、put逻辑不会对ImageLoader造成修改;
用户可以自定义缓存通过实现方法自行实现缓存策略;
拥有良好的拓展性。

三、 里式替换原则

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LSP),所有引用基类的地方必须能透明的使用其子类对象。
面向对象六大原则_第3张图片
上述代码示例所示,Window依赖于View,View是抽象的具体实现由子类决定。任何继承自View的子类都可以设置给Window的show方法,就是所说的里式替换。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抽象——是走向代码优化的重要一步。

四、 依赖倒置原则

Dependence Inversion Principle(DIP),高层次的代码不依赖于低层次的模块的实现细节的目的。
(1) 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底层模块,两者都应依赖其抽象;
(2) 抽象不应该依赖于细节;
(3) 细节应该依赖于抽象。
用上面的ImageLoader可以说明:将ImageCache抽象为接口,而不是具体的MemoryCache或者是DiskCache,这样ImageLoader就依赖于抽象的ImageCache而不是具体细节,用户只需要实现ImageCache类或者是用其他已继承ImageCache的类完成对应的缓存功能,然后将具体的实现注入到ImageLoader中实现缓存功能的替换,保证了缓存的高扩展性,有了拥抱变化的能力,这就是依赖导致原则。

五、 接口隔离原则

InterfaceSegregation Principle(ISP),类间的依赖关系应该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
例如:Java和Android里经常会使用到输入输出流/Cursor之类的可关闭对象(实现了Closeable功能),而每次写诸如这样的代码时都会有冗长的trycatchfinally操作,易读性极差,但是Java提供了Closeable接口,因此我们做简单的封装就可以简化我们的代码:
面向对象六大原则_第4张图片
这样一来每次用到需要关闭的对象时,使用上面的代码就能提高代码的可读性。
基本原理就是依赖于Closeable抽象而不是具体实现,并建立在最小化依赖原则的基础上,它只要知道这个对象是可关闭的其他一律不管,这就是这里的接口隔离原则。

六、 迪米特原则

Law of Demeter(LOD),又称最少知识原则: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有最少的了解;类的内部如何实现与调用者或者依赖者没有关系,调用者或依赖者只需要知道他需要的方法就可以。

你可能感兴趣的:(android-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