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多校模拟赛&&SNOI2016DAY1 kth

       Tom有n个数字Ai,每个数字都不一样。

       现在,Tom想把这些数选择,然后 把选定的数字求和,

       例如: Tom有2个数字,这2个数字分别是:3,5,那么,他能够组成的数字有: 3,5,6,8,9,10,11,12… 

       现在,他好奇组成的和中,第k小的是多少,你能告诉他么?

 输入格式: 

       第一行两个正整数n,k表示Tom手上数字的个数,以及要求的是第几小的数字。 第二行n个正整数Ai,表示Tom手上每个数字的值。 

输出格式: 

       一个正整数,表示第k小的数是多少。 k<=100,000,000  

       答案在64位整数范围内且gcd(Ai)=1。 

       第一次评测自己骚手写namespace 无法编译,不能骚啊!!!

       既然是一道题目,就理应将这个题目看完,最后一句话gcd(Ai)=1,又发现是生成一堆数的和,那么很容易想到是裴蜀定理。

       所以正解是裴蜀定理的推广,有这样的推论:对于gcd(Ai)=1 的n个数,可以生成它们最小公倍数以上的任何数。那么由于两个数如果不互质,那么它们一定有至少为2的最大公因数,每个数最大才为1000,那么一定可以选最多10个数使得它们两两互质了。接着暴力出它们到最小公倍数的值,再利用裴蜀定理求解即可。

       然而我考场只想到了可以连续一堆一样,又想到这个小数据可以用无限背包硬求。所以小数据无限背包保证小数据分有,大数据用优先队列模拟,每次取最小值,每当有连续30次取出都是连续的时,即认为后面是连续的了,直接裴蜀定理计算,虽然能被同学hack掉,但是竟然AC了!。

        下附考场AC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x 184464073709551615
#define maxn 105
#define maxl 1000005
namespace zrx
{
	using namespace std;
	priority_queue, greater >q; 
	long long n;
	long long k;
	long long a[maxn];
	long long dp[maxl];
	map dic; 
}
using namespace zrx;
void work1()
{
	dp[0]=1;
	
	for(long long i=1;i<=n;i++)
	for(long long j=a[i];j<=maxl-1;j++)
	if(dp[j-a[i]])
	{
		dp[j]=1;
	}
	
	long long num=0;
	for(long long i=1;i=maxx)
			{
				break;
			}
			if(dic[a[j]+now]==0)
			{
				q.push(a[j]+now);
				dic[a[j]+now]=1;
			}
		}
	}
}
int main()
{
	freopen("kth.in","r",stdin);
	freopen("kth.out","w",stdout);
	cin>>n>>k;
	for(long long i=1;i<=n;i++)
	cin>>a[i];
	if(k<=100000)
	{
		work1();
		return 0; 
	}
	else 
	work2();
}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论,裴蜀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