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现在正值暑假,许多小朋友都会在父母的陪伴下,到外地去旅游或是参加各种各样的夏令营活动。得到父母的呵护和关怀,每天可以品尝到父母所准备的丰盛的、香喷喷的饭菜,生活无忧无虑。然而却有这么一部分小朋友,生活在独立与孤独之中,除了学习独立,生活同样需要独立,每天只能收到是父母的电话,实在想念父母了,也只能在视频里同父母聊聊天,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别无选择,只能面对。这就是大批的农民工进城务工,所衍生的一个新的时代名词“农村留守儿童”。但这不仅仅是一个名词,这是一个群体,更是一个需要社会关爱的群体。
这一部分孩子,因为父母长期在外务工,长时间的同爷爷奶奶或者其他除父母以外的亲戚生活在一起,生活没有保障,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加上平时的监管不到位、不合理,从而导致他们在精神或是心理上存在情感缺失,因为得不到关爱或是关爱不够而自卑,性格孤僻,会对学习和成长带来很多影响。那要想改变教育教学中遇到的这些难题,我们老师就更不能袖手旁观了。首先我们知道,导致这部分学生出现问题,那根由是什么呢?笔者通过平时的教学和走访调查总结了一下,大致可以总结为两类:一类是缺乏关爱和关注,父母不在身边,无法感受到家的温暖,由于性格孤僻,无法同其他同学交流沟通,朋友少,自卑,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影响其以后的发展。另一类是管理不当。比如,这些留守儿童,多半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隔代监护,除了能够解决他们基本的饮食外,其他方面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情感的关爱,作业辅导几乎为零。加上任由孩子自由发展,很多孩子同自己的监护人抗衡、对峙状态。正是因为有这些管理上的漏洞,这是留守儿童才会形成自我为中心,目中无人的性格。所以,针对这部分孩子的教育是很关键的,除了要治愈他们的心理创伤之外,还应该教会他们守规矩,懂礼貌,变得快乐。
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首先应该让孩子感受到他的存在感。比如在班上,我会尽量安排这些孩子多参加课堂活动,多参加大型的集体活动。这无形当中把老师的爱,同学的爱,社会的爱用来温暖哪些孩子的心灵。其次是用行动来感化这部分孩子。每次安排值日,值周班干部都非常痛疼,这部分人无从管教,根本不会参加打扫卫生。但是值周干部却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亲力亲为的示范,不是指挥,而是团结协作。在安排他们值日是,我会同他们一起打扫,在扫的过程中,我会同他们交流如何把地扫干净的方法,他们也很乐于同我分享,久而久之,地是越看越干净了,孩子是越来越听话了,每到他们值日是,不需要点名,他们也知道是轮到他们了。
最后也是最头疼的一个,那就是这些孩子情感缺失的问题,因为缺上关爱,他们才会对自己的生活抱怨,不满。我带的上一届六年级有75名学生,但是其中留守儿童就有33个,差不多在班上占了一半。他们当中有的孩子的父母已经几年没有回过家了,缺少钱就往家里打过来,但是爱却是永远也无法“快递”的。当我问起他们是否想同自己的父母见见面,这部分都是各执一词。多部分孩子话还没有说出来,但是泪珠已经在眼眶里打转了。这时我知道,我不能把他们往下引了,我会把他们带到“阳光少年之家”让他们同自己的父母通视频,敞开心扉的同父母聊天。
人们都说,老师实际上就是孩子的第二父母,我认为这是没毛病的,因为老师除了教会学生知识和学习的方法之外,还能以正确的价值取向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更重要的是用我们美好的心灵去温暖这些孩子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