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楼上的启悟

望月楼上的启悟

在呼和浩特回民区,有一条柏油路贯通南北的街道——通道街。这里是回族的一个较为集中的聚居区,昔日因住户较少,故名“十间房”。20世纪20年代中叶,马路垫平加宽后回族文化人士马文仕先生提议,将路名更名为“通道街”。其含义为:对近处的穆斯林来说,它是通向清真大寺的礼拜之道和在那里修身正心,走向升天堂之道;对远方客人来说,则是南来北往的必经之道。

位于旧城北门外繁华的通道南街东侧,座落着一座清真寺。由于它在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内原有的8座清真寺中,建筑最华丽、规模最大,故称清真大寺。

据《呼和浩特回族史》编写者考证,清真大寺建于清康熙32年(1693年)。初建时,规模较小,1923年回族群众又募捐再度重修,重修时大殿增高1.7米,扩大了七间,南北讲堂展后5米,增高66厘米。全寺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成为现今的格局和建筑群。

     作为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出生于阿拉伯半岛麦加城古来什部落哈申家族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父亲在他出生前已亡故,6岁丧母,由祖父和伯父相继抚养。幼年失学,替人牧羊。12岁开始随伯父外出经商,成年后曾为麦加富孀赫蒂彻经商,后随商队到过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地。在这个过程中广泛接触社会各阶层人物,对阿拉伯社会贫富悬殊、部落氏族对立、战争频仍而造成四分五裂的情况有较深刻的了解;体察到人们渴望统一和摆脱困境的愿望。25岁时,与赫蒂彻结婚,生有3男4女。

成家立业后,生活相对安定的穆罕默德,在当时阿拉伯半岛流行的“反对偶像崇拜,追求独尊一神”的“哈尼夫思潮”影响下,经常独自到麦加郊区希拉山的岩洞中沉思冥想。

公元610年,穆罕默德40岁时,宣布曾经在山洞中通过天使哲布列勒的转达,得到造物主安拉的启示和命令,要他以安拉在人间的“使者”、最后的“先知”之身份,传播安拉的启示,“伊斯兰教”从此诞生。他在此后23个年头中所受到的安拉启示,就是后来被整理而成被称为“安拉的语言”的《古兰经》。

    穆罕默德号召人们放弃对偶像的膜拜,宣称安拉是宇宙万物惟一的主宰。他凭着追寻光明的坚定信念,在荆棘载途的困境下,排除万难,终于在622年9月24日安全抵达叶斯里布,将该城改名为麦地那·奈宾,意思是“先知城”。

    进入麦地那城后,穆罕默德逐步建立了伊斯兰教的各种典章制度,把伊斯兰教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并把政治、经济、军事和宗教结合在一起,众信徒渐渐以信仰为纽带,成为一个固定的社团。他率众南征北战,保卫国土,推行自己以“认主独一”为核心的伊斯兰思想。

    公元630年,穆罕默德率上万人进入麦加,光复这座圣城,迫使贵族集体皈依伊斯兰教,清除了克尔白中的全部偶像,确立了安拉至高无上的地位。

    公元632年3月,穆罕默德率众在麦加举行了在伊斯兰教史上规模盛大隆重的第一次朝觐礼仪,并在麦加郊区阿拉法特山发表了著名的演说。这次演说,概括了伊斯兰的主要宗旨以及基本教义,是其作为使者所负使命的一次大总结。同时,也预示着他已基本完成传教的神圣使命。

回麦地那不久,穆罕默德身患重病,于公元632年6月8日逝世。他作为伊斯兰教的传播者、主要奠基人,被广大伊斯兰教信仰者尊为品位最高的“至圣”。伊斯兰教认为,穆罕默德是最后一位圣人。

但伊斯兰教的典籍认为穆罕默德不是伊斯兰教的创立者,只是伊

斯兰教的复兴者,他以伊斯兰教为思想旗帜,创建了阿拉伯民族统一的国家,使阿拉伯民族从“蒙昧时代”跨入了“文明时代”。不过,就按这种说法,穆罕默德作为品位最高的“至圣”,也是当之无愧的。

   “穆斯林”是由“伊斯兰”一词派生的名词,它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顺从者”和“和平的”,指顺从安拉旨意者,为伊斯兰教信徒的专称。穆斯林与“穆民”一词源于不同的阿拉伯语词根,后者在《古兰经》中亦泛称一神教徒。在中国回族中,两词均专称伊斯兰教信徒。

清真大寺位于呼和浩特市老城区的通道南街,就是通常被称为穆斯林风情街的核心地段。清真大寺坐东向西,中间为朱红色正门。门上楣有“清真寺”匾额及“国泰”、“民安”四个字。寺门前原有影壁,高丈余,现已拆除。大殿的外墙后壁正对正门。正门南北两侧各有旁门,两边是蓝色的墙面。大门内正面是庄严肃穆的圣殿,除圣殿外还有讲堂、穆斯林浴室、望月楼、教长办公室、乡老会议室、海里翻学经堂等建筑。

大殿是寺院内的主体建筑,造型别致,殿门朝东,是三开拱形门。上楣刻有精细的阿拉伯文,意译为“安拉是天地间的光辉”。 大殿房顶上有五座六角顶楼。大殿前有“月台”,登上月台进入大殿。宏阔的大殿内充满浓浓伊斯兰文化,殿顶由12根红漆大柱立撑,支柱上刻着《古兰经》,殿的内壁上也绘有图和经文,殿内可容500多人聚礼。穆斯林礼拜的大殿是很庄严的,非穆斯林不可以进入。清真大寺内的装饰纹样都用阿拉伯文、几何线纹和各种植物做题材,具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情。

殿前寺院两侧建有南北讲堂。大殿正东有过厅,厅内壁上绘有麦加的大清真寺和“天房图”。经过厅可通往后院。院内正北有沐浴室。穆斯林沐浴净身后方可入殿礼拜。

大殿南北两侧有甬道通往寺院内。大殿南侧有碑亭l座,亭内存碑7通,较重要的碑刻有《清重刻洪武御制回辉教百字碑》和《重修绥远清真大寺碑》等。寺内存阿拉伯文手抄本《古兰经》30卷,匾额多方,都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当然,最引人注日的还是寺内东南侧的望月楼。它拔地凌空,孤标耸峭,以亭亭特立见奇。每逢“斋月”,穆民在楼上望月。望见初月后封斋或开斋,故名望月楼。

望月楼高33米,平面六角形,六角攒尖顶.楼分两层,形如竹节,成六棱体,楼的西面用汉文和阿拉伯文书有“望月楼”三个大字。第一层是外露望台;第二层顶部建有一座六角凉亭,凉亭绮丽雅致。楼顶端的铁柱上装有月牙灯。沿着楼内的78级螺旋木梯盘旋而上,进入凉亭,这时凭栏远眺,顿生凌空极视之感,近处,高楼鳞次栉比,马路纵横交错,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整个青城好一派繁荣安宁之气象;远处大青山含情着意,如意河儒雅漫流,土默川绿浪起舞,塞外风光尽收眼底。

清真大寺是呼和浩特市一座比较优美完整的古建筑,它的建筑艺术构图和独特风格,成为呼和浩特市伊斯兰风情街上的一颗最为耀眼的明珠。

清真大寺以建筑历史悠久、规模宏大而成为呼和浩特伊斯兰教的活动中心,是回族同胞进行经济交流、社会活动的中心,是穆斯林(伊斯兰)的礼拜场所,即回族人民举行宗教仪式的民族寺宇。并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于1996年5月28日公布列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自治区清真寺重点保护单位,还是著名的“归绥八景”之一。

我在望月楼前默想,在这望月楼上望月,是否看到了穆圣正在清幽的月宫诵读《圣训》:”爱国是信仰的一部分;爱护本土属于信德;学习从摇篮至坟墓;学问远在中国亦当求之;学者的墨汁甚于殉道者的鲜血;坚韧是信仰的一半。”这些睿智的语言如春雷滚过我的脑际,如一轮皓月通透我的心房。(裴聚斌)

���

你可能感兴趣的:(望月楼上的启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