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有益:《公司金融》:企业为什么要公开上市?(2018-11-13)

  企业为什么要公开上市?

  创业资本市场

  大多数新创公司最初的起步依靠的是家庭积蓄和银行贷款,其中有些新公司得到一些被称为天使投资者(angel investor)的富有个人以股权形式的注资,随后得以发展。

  公司的股价对于经营业绩提供了一种便捷的判断尺度,公司可以据此对管理团队赋予股票期权。因为有关公司的信息传播更广,公司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手段进行融资,并降低借款成本。

开卷有益:《公司金融》:企业为什么要公开上市?(2018-11-13)_第1张图片

  IPO上市的利

  1. 公开筹资范围大,分散风险。比如说,医药行业,我们都知道研发新药是九死一生的事情,需要投很多很多钱进去,而且收不回来的概率是很高的。你到银行去借贷搞新药开发,这不现实。但是,如果是一家上市的医药公司,等于就是千万人以小额的资金分担了风险,参与到这个创新的过程里面来了。

  2. 打开公众知名度

  像我们打游戏中的开挂一样,可以短时间内,使得战斗力飙升,实现一个跨越式的增长。所以上市对一个企业来讲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IPO上市的弊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弊端,来自这个Public。你成为公众公司以后,公司就再也控制不了新进入的股东是什么类型的人了。

  在这个股价的指挥棒底下,数据的增长就会变得更重要了,资本运作,市值管理的短期目标经常就会取代企业持续增长的长远利益。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公司上市后,作为公众公司,你就有义务向股东公开自己的销售、财务、管理、产品等各种信息。这肯定是对的,对吧?但是在客观上,在和竞争对手的对峙中,上市公司有时候就会处于一种敌暗我明的劣势中。所以,欧美有很多优秀的家族企业,对上市特别地保守和谨慎,不愿意接受这种信息披露的要求。这个现象在盛产小而美企业的德国特别地明显。

  为什么中国企业特别热衷于上市?

  一、融资约束

  中国是一个具有高度融资约束的环境,所以在这个环境里,上市是最佳的信用抵押品,可以取得各种融资便利。做过企业的人,或者在企业里干过的人就知道,一个企业要生存下来,最重要的是什么?第一层次需要肯定是资金。因为你没有钱,你就生存不下来,也没有钱扩张,就谈不上长远发展。你连眼前的苟且都过不去,还谈什么诗和远方呢?对任何企业来讲,融资约束问题一定是要解决的。

  那么看看美国的情况,美国是全球融资渠道最多元,融资体系最完备的地方。一个企业,在那里发债、发股都相对简便和容易,而且各种类型的私募基金体系也特别地成熟和完备。再加上和整个体系相配套的法律环境,所以,美国资本市场的效率和透明度都是相对高的。所以,各种类型,各种生命周期的企业都能够在这么一个巨大的资金池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所以,上市只是其中一种最重要的融资模式,并不算得上是华山天险一条路。

  作为对比,我们再来看看中国的融资环境。两个词语,“官办金融”和“间接融资”。这两个词语就基本概述了中国这几十年金融市场的全貌。

  我们是一个以国有大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体系。这个体系的目标函数也是很简单的,就是要为国有企业、国有产业提供更加通畅的融资渠道。用官方的语言来讲,就是要集中力量办大事。

  在这个目标方程下,很自然,银行就会对国有的大中型企业更加照顾,给它们提供相对通畅和廉价的融资。与此共存的现象就是,中国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处于极度的资金饥渴之中。用金融术语说,就是中国的大部分企业是有很强的融资约束的。

  在中国的上市制度安排下,股市其实是政府信用,国家信用。对于企业来讲,尤其对于民营企业来讲,上市意味着什么呢?从某种意义上说,上市是以政府信用为这个企业来做加持,等于是赋予了这个企业某种信用额度。

  上市就等于皇上在融资市场赐了企业一件黄马褂。

  比如宏观紧缩期,是企业最难熬的寒冬,对不对?在这个时候,上市公司却更容易获得银行支持。为什么呢?因为面临着环境恶化的时候,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的民营企业,是缺乏足够的风险对抗能力的,所以缺乏足够的外部增信能力。金融机构这时候,是不敢给这些客户放款的。

  但是银行要经营下去,又不能不放款,所以必须找那些有足够信用抵押的企业,比如国有大中型的公司,比如上市公司。

  以那时候就会出现,这些公司没有资金需求,银行求着他们贷款的现象。

  此外,上市公司还可以做股权的质押融资,就是拿你所拥有的股权去进行抵押再贷款,这是一般企业做不了的。大部分企业的股权,是缺乏流动性的。

  一个银行也好,或者债权人也好,你没有办法判断这个股权的实际价值。但是上市公司的股权,在二级市场上有活跃的交易,有报价,因此一旦发生违约,金融机构可以在二级市场进行出售,然后有效地控制风险。所以上市公司等于又开拓了一个新的融资渠道。

  截至2018年的8月,A股市场的股权质押融资规模在6万亿左右。

  2013年是中国利率比较高起的时候,当年的央企的贷款利率是基准利率下浮10%,其它的大型企业,包括上市公司大概是在5%到6%之间,中型企业大概在8%到9%,如果是小微企业,大概是13%到14%。上市公司和其它企业之间的融资成本差异了吗?差不多是1倍以上。

  所以,所有的这些融资便利,在一个高度融资约束的市场上,你可以想象这具有何等的诱惑力。

  说到这里,你大概已经明白,为什么A股市场一票难求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上市这个事儿本身可以带来很大的信用溢价,上市本身也可以作为信用抵押品给上市公司带来很多的融资便利。

  隔壁的香港市场也是一样,第一,它提供了一个相对开放透明的融资通道;第二,这些上市企业带来的信用溢价基本上都能够在大陆的融资体系内兑现。所以,通过上市,突破融资约束,实现跨越式的增长,这几乎是中国所有民营企业的梦想。

  所以,说到根本上,我们中国企业对于上市的追捧并不是非理性的跟风行为,而是因为上市代表着真金白银的信用溢价,这种溢价在一个间接融资为主导的官办金融市场上,不是一笔私募资金可以取代的。

  二、企业投资平台

  以2017年为例,你知道这一年中国最大的企业买手是何方神圣吗?认真听课的同学应该可以脱口而出了,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公司。没错,尤其是腾讯、阿里已经成为了中国市场最大的企业买家。就以2017年为例,BAT一共投了197家企业,耗资近4000亿。

  随便举几个例子,阿里花28.8亿美金买了高鑫零售百分之三十多的股份,还花了高价拿下了欧尚和大润发。而腾讯是用40多亿获得了永辉超市5%的股份,然后还向唯品会投资了6亿多美金。当然,它还投了许许多多正在崛起的新兴企业。

  作为对比,你知道这一年A股市场,包括创业板、中小板在内,一共上市了多少企业吗?435家。筹资了多少呢?2300多亿。

  你会发现,互联网巨头们的企业买卖市场,比IPO融资市场规模还要大。

  和IPO相比,卖给大公司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程序简单。它属于点对点的交易,中间费用是比较少的。而且,很有可能得到大企业除了资金方面以外的加持。比如阿里投资了小蓝单车,给小蓝单车的不仅仅是资金,还给它提供了很多网上的入口。

  IPO市场属于一个单纯的融资市场,大多是不涉及控制和管理权的。大企业的这种买卖,主要是服从于本集团的战略考虑。有很多时候,企业买下你就是把你作为自己拼图上的一小块。

你可能感兴趣的:(开卷有益:《公司金融》:企业为什么要公开上市?(201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