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二三本的学生我们公司不要”

转载:伍陆琪 浪潮工作室

编辑:史记

“对不起,二三本的学生我们公司不要”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翻开一本古早的《新华字典》,能读到这样一句话:“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这句话的作者姓甚名谁已不可考,但他绝没一语成谶。如今,面对北京大学热门专业毕业生动辄年薪三四十万的工作,中等技术学校的学生只能落得哀叹: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

这就是残酷的现实。高大明亮的写字楼中,衣着光鲜亮丽者,究其出处,鲜有名字不出众的学校。难道非顶尖名校的学生中,就没有一个配得上那些光芒四射的工作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但又到一年毕业季,求职时的学历歧视,已经成为横在绝大多数学子心头的巨石。他们兴致昂扬参加秋招、春招,但却败兴而归,甚至还要承受无端的压力——面试官的奚落,简历被丢进垃圾桶中……

在中国,大学生能免于学历歧视找到一份工作,有多难?企业明明求贤若渴,为何要歧视学历,漏掉黑马?而在这样的逆境中,学历不占优者又该如何逆袭?

非重点大学生的简历被丢进垃圾桶

企业希望招到高学历的优秀人才。但这种对学历的偏好演变为不必要的门槛。一份工作只需要高中学历就能胜任,但37%的招聘会要求大学学历。当一份工作只需要四年大学教育,那27%的招聘则要求硕士生。

按照法律规定,当用人单位将民族、 种族、性别、宗教等先天因素,作为招聘限制条件时,才算就业歧视。但求职中看不见的学校鄙视链,绝对是公开的秘密——同为本科生,地位大不同。

“对不起,二三本的学生我们公司不要”_第2张图片
2018,郑州,一场招聘会吸引了上万人 / 视觉中国

学历歧视链切实恶化了大学生的就业环境。如果一个行业中存在学历歧视,那么求职者会被挤向没有歧视的行业。于是,存在歧视的行业劳动力供给减少,薪资水平抬高。但没有学历歧视的行业则恰恰相反。学历漂亮者的高工资,是牺牲了那些学校出身不佳者而来。

2012年时,大学没有双一流的称谓,还以985、211论高下。这两类高校吸引了九成国内百强上市公司来招聘。但要知道全国有将近三千所高等学校,所谓的好大学,数量也不足一成之半。换言之,其他学校的学生被挑选的机会都极其微茫。

一位从事过人力资源工作的人参加安徽卫视《学霸是如何练成的》时,公然称招聘会上收到无数简历,但只能选取一沓带走。能被带走的幸运儿来自985高校。就连211高校就读的学生,其简历也不一定会入法眼。而那些非重点大学学生的简历就更惨,只会在招聘会结束后,孤零零躺在会场的桌子上。

“对不起,二三本的学生我们公司不要”_第3张图片
2009,重庆,一名男子在垃圾桶上填写简历 / 视觉中国

事实上,招聘中对非重点大学学生的偏见相当赤裸裸。去年,苏宁在广东工业大学招聘管培生,号称要培养“公司未来的领导者”。这么厉害的职位,看上去职业生涯风光无限。广东工业大学的学生跃跃欲试。当他们满怀欣喜,带着简历到达会场后,却被告知,“你们不是中山大学那样的985,进来后和管培生的定位是不一样的,别人是奔着管理层去的,你们不行”。

而这种明目张胆的学历歧视并非个例。2012年,研究者选取了113家国资委下属企业,发现85家有学历背景歧视的现象,占比四分之三强。

就连教书育人的学校,也不能免俗。112所211高校在引进教学、科研人员时,有106所学校存在学历歧视的现象。最吊诡的是,厦门大学提高了教师录用门槛,导致本校培养的博士不能在本校任教。

虽然早在2013年,教育部就发布了规定,命令禁止高校举办的毕业生招聘活动中实行985、211限制。但就业中的学历歧视依然没有根除,反而有愈发明目张胆的趋势。

2015年,深圳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不看岗位,而是看出身,直接了当为不同学校的学生贴标签,划起薪。普通院校月薪5000,重点院校、211、985、清华北大依次上涨1000。

“对不起,二三本的学生我们公司不要”_第4张图片
2017年02月12日,深圳罗湖某人才市场,求职者查看招聘信息 / 视觉中国

这也难怪,简历石沉大海后,“出身不佳”的学生在和同辈抱怨时,企业总以负面形象出现。似乎,人们已经找到了学历歧视的根源——那些大公司的人资经理,带着傲慢,把非重点学生的简历丢进垃圾桶。

企业为什么要冒着被戳脊梁骨的风险,选择“歧视”,漏掉一大堆潜在的人才呢?

为了效率,不要非重点

企业之所以进行“学历歧视”,有着其自身的实际考量。

这种考量在经济学上被称为“统计性歧视”,由于信息的不完全,以及获取信息需要支付高额成本,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佣时,往往将求职者的群体特征推断为个体特征,从而使这类求职者遭受统计性歧视。

如《福布斯》杂志所言,招一个人的成本,可能比雇佣一个人的薪水还高。看简历的时间成本,核查信息、联络沟通的人力成本,宣传对接的物料成本,都是招聘中的大头。

“对不起,二三本的学生我们公司不要”_第5张图片
2018,贵阳,几名准空哥空姐接受招聘面试 / 视觉中国

平均下来,在美国,50人规模的公司,从一大票求职者中招一个人需要40165美元。简历越多,这个数字越高。中国虽然没有直接的数据,但可想而知,这个成本忽视不了。

而到了大学生毕业季,公司收到的简历可能成千上万。要是真把这么多简历挨个看遍,每位求职者都联络妥当,这家公司恐怕要因招人而倒闭。

为了节约成本,招聘者必须再次人为缩小简历池。所谓的学历歧视就此诞生——通过限制学校出身,减少待筛选的简历数量,不以有限的成本搏无限的简历。

对企业来说,招人不是选夫君,非要完美才行。在合法的前提下,只要求职者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就可以考虑入职。而大学生刚毕业,工作能力差异不会太大。

这就好比随机抽样,选择哪一部分都差不多。更何况,人资经理选的还是学历更有保障的一批。所以,企业不需要看过每一份简历,且满足了节约招聘成本的考量。

而拥有某一学历,意味着接受了相应的人力资本投入,而劳动生产效率也会随之提高。在这个意义上,企业将学历视作能力,有一定道理。211大学的学生拿到的薪水比普通院校的要高出近三成。这就是招聘者对于学历认可的直接体现。

中国人普遍相信,就读于好大学还意味着曾经是高考这场选拔的优胜者。于是,拥有某一大学学位的人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成长潜力,更容易被培训成公司需要的人。

“对不起,二三本的学生我们公司不要”_第6张图片
2018,河北邯郸,即将高考的学生在横幅上签字鼓劲 / 视觉中国

这一点反应在英语四六级考试中。抛开外语专业学校,仅看综合性大学,2015年北京大学的四六级均分达568,上海交通大学以553居其后。但名校之外的成绩就不尽人意。比如杭州师范大学。虽然马云的英语很溜,但架不住母校的六级均分只有333分。

这种标准化考试得分的差异,反映出不同学校学生总体上的学习能力和意愿有差别。而这进一步固化了招聘者对好学历出身的偏爱。

虽然各个学校的就业质量报告都是努力贴金,但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时,越是有名的学校获得的好评更多。北京大学的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超过99%。华中科技大学虽是985,但名头稍逊于北大,用人单位的满意率为93%。

这在国外也是同理。比如前段时间官司缠身的Facebook,有半数以上的员工来自全美前十的学校。其他大公司虽然没有这么极端,但排名前二百大学的学生是员工的主要组成部分。

“对不起,二三本的学生我们公司不要”_第7张图片
脸书是一家高科技公司,员工平均学历傲人 / 视觉中国

而985、211、双一流等高等教育工程项目恰好为企业提供了可以参考的标准。于是,企业就把做好的筛子拿过来,降低筛选人才的成本。

这样做肯定会漏掉许多优秀的人才,企业势必要为学历歧视付出成本。但是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冲淡了企业的潜在损失,让招聘者在挑剔学历时愈发有持无恐。

1999年时,中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有10%。但高校扩招后,人数飞涨。到2016年时,达到了42.7%,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699万人。预计到2019年时,这一数字将达到一半以上。岗位数量的增加远远跟不上毕业求职的学生人数。这冲淡了企业在学历歧视时的损失,让它们丢简历时更理直气壮。

可见,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让企业“良心发现”,把每份简历都仔细看过,不太现实。那学历不佳的求职者该怎么办呢?

用努力抢救学历

遭遇学历歧视,愤怒也好,气馁也罢,都不能改变现状。唯一有用的,是有的放矢地努力。大学学历不漂亮,代表着高考失利。这意味着你要比别人更努力,补上欠缺的东西。

我们曾经写过一篇《我为什么劝你不要考研》的文章,里面提到过一个观点,不要盲目考研,而是要根据自身的需要谨慎做出考研决定。在面对学历歧视时,考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历不漂亮者改变命运的砝码。在别人吃喝玩乐的时候,你必须花上一年时间,潜下心来坐在桌前,努力备考。

“对不起,二三本的学生我们公司不要”_第8张图片
2018,杭州,考研报名确认现场排起长队,学生们正在复习 / 视觉中国

原因无他。将近一半的人认为名校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优于普通学校。既然短时间内无法改变这么多人的看法,不如通过考研将研究生学历变成名校学历,越过求职时对学历的限制。

虽然硕士生的就业压力大于本科生,但其职业起点优于本科生。平均来看,在中国受教育年限每增加一年,城镇居民的平均收入增加0.126%。而学历层级的差异被学校的差距放大了。

华中科技大学是知名985高校。虽然没有官方发布的研究生出身数据,但网上有好事者进行抽样调查,发现有一半考研入学的学生来自双非高校。对这些实现名校迁越的学子来说,他们的就业处境绝对好转。2017年,全国应届硕士平均工资为6791元,但华中科技大学的硕士早在2015年时就达到了8085元。

如果你觉得考研的备考马拉松过于漫长,那还有别的路可以走。学历在招聘中的作用之一就是证明自己的专业能力。但能证明专业能力的,绝不只有学历。你要比名校的学生更努力,去充实头脑。

“对不起,二三本的学生我们公司不要”_第9张图片
2018,安徽阜阳,考生在考试入场前抓紧时间复习 / 视觉中国

比如,觉得自己攀不上梦寐以求的翻译岗位,但也没必要灰心。还可以参加翻译资格考试,再不济也把托福考个高分,证明自己的英语能力。绝大多数人的托福成绩落到80-90分之间,但考上105分以上的人也不是没有。认真备考,依然能用这项权威的英语考试证明自己。

“对不起,二三本的学生我们公司不要”_第1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各个领域总有许多权威证书和考试。只要努力,通过还是大有希望。看对了大企业中的财务经理、财务总监,就去考个CPA(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注册会计师)。想加入法律行业,那就去锤炼自己,拿个法律职业资格证书。一旦考取,在筛选简历的人看来,你是在用专业能力在和他对话。

就算自己心仪的行业没有相关的证书,也不妨碍用别的方式向企业展示自己的能力。平日多努力,在自己热爱的领域中深耕,留下足印。准备好自己的作品集和在业界的成绩。这一点最典型的就是程序员求职。在递交简历时,附上自己的GitHub链接,向技术面试官展示自己的代码水平,直接用实力说话。

而做了这么多准备,不要再展示自己的简历上掉链子。人资经理看简历的时间可能不足十秒,所以多在简历上花点心思,把最核心的信息展示出来——之前考的证书和作品就派上用场。

学历歧视这块巨石虽然横亘在诸多学子求职的道路上,但它并非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而是可以用努力,找到别的路绕开。再不济,你还有一腔热血。当年罗永浩求职新东方时,虽然学历达不到本科要求,但依然用一份洋洋洒洒的万言书打动了老板俞敏洪而入职。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不起,二三本的学生我们公司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