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完《朗读者》

深夜,伴着淅沥沥的小雨,看完《朗读者》这档节目,仿佛读了一本好书。或许更确切的说是欣赏完这个节目,因为在节目结束滚动字幕出现时,我有种冲动想倒回去再看一遍。

朗读于我而言,或许有着更特殊的情感。大概是儿童时期养成的习惯,说来也奇怪,从儿时起就对情感特别敏感,记得那时上学最快乐的事就是完成语文课朗读课文的任务,即使是全班集体朗读,我也会自带感情,沉浸其中。后来,一发不可收拾~直到现在,我也享受通过声音传达的情感。

合上电脑屏幕的时候,我想这个时代还是有救的。2016年,一整年没有一档综艺值得去深究,大都为了博眼球而降低品质,为了污而强行编段子,当然我也是众多看客之一。可是笑过之后并没有什么值得咀嚼的,如同嚼了数十遍的口香糖,想吐之而后快。

毕业时我的论文选题就和电视综艺相关,当时答辩时一位导师质疑我的论文立场,他说电视本就是以娱乐为主要功能,文化的定位你觉得在方向上是不是就有问题。很遗憾我当时的陈述并没有说服老师接受我的观点。

大多数媒体在出现之始都是为了娱乐,电影诞生之初就成了大众娱乐的首选,而广播的出现竟也只是为了某公司能卖出收音机。甚至可以说没有哪一种媒体在诞生的时候是为了去提高文化格调,传播知识。但是当媒体种类愈加繁多的今天,不应该给各类媒体适当的定位么,娱乐盛行,就都去娱乐,终将娱乐至死。正如保罗·莱文森所说,每一种媒体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态位,就能生存下去。

新闻立台,是电视媒体的宗旨。网络负责娱乐,那电视就负责高雅好了。我姑且将二者进行简单的二分。《朗读者》无论是从节目的立意,还是舞台设计,又或者是节目节奏的把控,将更多的着重点放在“者”,而不是“朗读”。借由朗读者解读其背后的故事,通过朗读文章的选择传递文化、知识、力量。可能朗读者不是专业的朗读人员,甚至不是朗读爱好者,他们或吐字不清,或动作僵硬,但谁又能否认他们不是真的朗读者。

关于人物角色的安排,节目组也是煞费苦心,或平凡而伟大,或光芒四射,人生约等于成功励志。但总有一种人让你肃然起敬,莫名有种想上前鞠一躬的冲动。

引自弹幕网友评论:

‌让人从喧嚣通往宁静

‌我明天要去图书馆借书。。。

‌我竟然看完了

不知不觉中有种力量在影响牵引着你,看完之后觉得自己才疏学浅。立马要去喝碗精神粮食~

不是刻意的去嫁接,没有犯尴尬癌,像流水一样缓缓到达,可能和从始至终李云迪的钢琴弹奏一直陪伴有关。

央视作为我国电视官媒代表,自从踏进综艺的深海,必将开始引领什么。

陈氓曾说,在上世纪,央视是无数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梦想的地方,在那里他们准备撸起袖子,大刀阔斧干一场。而今越来越多媒体人离开央视,许是受不了体制的压抑,许是觉得应该换种方式生存。离开的人自有其道理,留下的人也没有让观众失望。若是此时答辩,我想我可能找到实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了~

完。

你可能感兴趣的:(欣赏完《朗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