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努力考上大学的农村孩子,毕业之后过得怎么样了?

首先,我想从两个时间段来回答:

一、二十世纪中后期

在那个年代,农村孩子要想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提高个人生活品质,是可以通过努力考上大学实现的。

1、城乡贫富差距仅仅停留在生活上的吃穿用上,教育资源的分布差距不大,城市和农村的孩子们接受教育的途径基本上相同,都是从学校老师、从书本上获得。

2、农村孩子普遍比城市孩子能吃苦,他们通过勤奋学习,刻苦努力考上大学。在大学里,尤其重点大学,农村孩子占比较大,而且成绩优秀。

3、那时,还有一条政策是大学毕业后,国家统一分配工作。进了大学的门,就等于是国家的人了,改变了世代农民的身份。

毕业后到了被分配的单位,这些农村孩子学习基本功扎实,又踏实肯干,好不容易进了城,他们会更加努力,倍加珍惜,工作中很少有拈轻怕重的,深得领导和上司的赏识,晋升机会很大。

我的大学同学里,目前位高权重者或通过自己创业发达者皆是农村出来的孩子。

二、二十一世纪初期

今天,一个农村孩子的命运,很难再靠刻苦努力考上大学来实现了。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历史的车轮碾压过二十世纪,已来到新的世纪,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着资源的分布。

1、通过现代化教学方式获取的知识和信息是农村孩子无法享受到的资源。

城市和农村的贫富差距悬殊,农村教育资源的匮乏,已严重制约着孩子们依靠努力学习考上大学来改变命运的空间。

2、世纪之交,国家取消了大学生毕业分配的政策。这对于农村孩子无异于雪上加霜,原本自己的家庭就没有什么人脉资源,自谋工作意味着毕业后直接失业。

3、用人单位对学历门槛的提高,将大部分普通大学的农村孩子挡在了门外,又无其他就业渠道,只好选择漂泊在外,寻找机会留在大城市。

4、重点大学的农村孩子,还有些竞争能力,一些城市会有计划地进行人才引进,偶尔特别优秀的重点大学的博士生、研究生被引进,工作不愁了,但要在工作的城市安家,买房,又无家庭经济支援,高昂的经济成本就让这些农村孩子不堪重负,仅为生存在挣扎,更别说提高生活品质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些努力考上大学的农村孩子,毕业之后过得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