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城上的魂

打算记一些日记,一是记录自己每天做了些什么,二是想要理顺脑袋里乱七八糟的一些想法。

在北京,只要有足够的时间,每天都可以参加一些免费的活动。

今天去的是艺术粮仓的展映活动,因为粮仓美术馆离我住的地方很近便骑小黄车去了。看了两部青年导演的片子,分别是纪录片《钢铁麦克》和剧情长片《疲城》。

疲城上的魂_第1张图片
疲城上的魂_第2张图片

《钢铁麦克》记录的是地下说唱比赛“Iron Mic”在国内的萌芽与发展,通过创始人Dana Showtyme的讲述将比赛的萌芽与进展一一展现,并采访了一些当时亲历比赛的说唱歌手,包括王波、Davi茶米、马俊、大卫、Big dog、Lil Ray等,将他们赛时的风貌与现今的生活状态交叉剪辑形成对比。剪辑师颇为风趣,比如在问起一个来自新疆的年轻说唱歌手如何喜欢上的说唱,新疆小伙说:“当时我就看了MC马俊(同为新疆人)对大卫的那一场Iron Mic总决赛Battle,我就觉得这个人做的事情我也可以。”话音刚落就跳切到了之前采访大卫时大卫一脸不屑的表情,联想到大卫输了与马俊的那场battle后不服气的口吻,着实让人会心一笑。全片这种有意思的交叉剪辑还有多处,后来发现出品公司是VICE就顿时理解了。对于一个从《中国有嘻哈》才开始慢慢了解中国地下说唱的小白来说,片子拍得还算有趣。

《钢铁麦克》属于娱乐,《疲城》就是比较严肃意义上的电影了,至少从视听语言和叙事方式上来看,导演想做的是艺术电影,然而从完成度上来看,却是不合格的。故事发生在一个虚构的西北城市疲城,一名银行押运员因为厌倦了枯燥的生活辞去了工作,却心生贪念抢劫了运钞车,他过了一段时间肆意挥霍的生活,却在逃亡过程中由于罪恶感做了许多梦,梦境与现实交织,主人公再也分不清什么是梦什么是真实,然而命运却仿佛以注定……

单看故事梗概是不是就很想看?其实这根本不是我看完电影总结出来的,而是映后听导演口述整理出来的。光看电影根本无法获取这么多的信息,因为它是非线性叙事,黑白与彩色、梦境与现实并没有清晰的划分,豆瓣短评有人说像《八部半》……Emmm,好吧,强行像……可以说剧本的设定是很不错的,包括故事以甘肃地区为背景、虚构的城市叫“疲城”(令人疲惫不堪的小城)、整形医院叫“帝王整容”(人物想通过整容“逆天改命”)、隐喻性质的秦腔(多次出现的唱词“小鬼往哪里逃”)、还有一些小动物如鸽子、马、狗等;套着犯罪片与西部片的外壳,又具备文艺片的气质,我是投资人看到这样有野心的剧本可能也忍不住想投一投。然而它的问题就在与野心太大,能力不足,很多细节都表现出导演的不讲究。比如狗的设置:电影中的狗是一个满脸沟壑的农民爷爷的儿子的狗,怎么想也不应该是个什么名贵品种,导演选择的却是一只法国斗牛犬,在那种“现实主义”的大西北背景下实在是格格不入,其实鸽子也有类似的毛病,太洁白高贵了,但至少鸽子对于情节的推动是有作用的,因此未尝不可。映后也有人就这个问题向导演提出了疑问,导演却并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回答。这些意向是否只是为了隐喻而隐喻的故弄玄虚?隐喻的背后真正想表达的东西又是否有一致性呢?我不禁产生怀疑。

叙事是混乱的,剪辑的节奏是不存在的,这导致整部片子所有精心设计的桥段都没有发挥出它该有的吸引力,甚至主角冲着自己的影子打枪这样一个本该张力十足的情节看得我也是内心毫无波澜。我想但凡导演用心一点把其中一两个情节拍得细致一点电影的质量都会有很大提升,而他却太过陶醉于自己的好构思了,囫囵吞枣地拍了一通,最后拍出了一团故作高深的浆糊,丝毫没有记忆点。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优点,电影的摄影不错,大西北风貌拍得挺美,澡堂那场戏的用光和构图是全片最让我惊艳的一处,然而即便是这一处导演也是很吝惜镜头地匆匆带过。正如我上文所说,如果这段拍得再饱满一点,其实是会更好的。

疲城上的魂_第3张图片
正是此处

这部《疲城》是90后导演孙亮的长片处女座,刚看完怒打一星,冷静后还是多给了一星,毕竟在中国能够独立地完成一部长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况还是一个在美学上有一定追求的导演。电影文本体现出的野心与实际完成度之间的鸿沟令我不由想起《故事》中罗伯特麦基说过,再伟大的导演都是从类型片/ 大情节开始的。不是使用小情节或非情节就叫实验电影了,不是玩弄梦境就叫大师了,不是让观众看不懂就叫艺术了。奉劝各位青年导演也提醒我自己,还是先把传统结构整明白了把故事讲清楚了再去尝试打破传统,除非你是毕赣。

你可能感兴趣的:(疲城上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