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谋曹孟德,阴谋司马懿”,事实真的如此吗?

尔虞我诈的乱世,是非功过谁又能说的清,一桩桩旧案也只能留给后人勘破,三国这短短几十年,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无论是野史还是正史,三国时期扑朔迷离的爱恨情仇吸引着人们去玩味品读,从三分天下到最终三国归一,曹魏到晋朝的交接疑点重重,曹氏家族的苦心经营最终做了他人的嫁衣裳,不禁就让人产生了这样一种观点:曹操是雄才大略的君主,雷厉风行善用阳谋,而司马懿是藏头露尾的小人,夺取天下靠的是阴谋。然而真正的历史是这样吗?显然不是。

“阳谋曹孟德,阴谋司马懿”,事实真的如此吗?_第1张图片

曹操的雄才大略是真,但要说曹操是阳谋的代表,则远远称不上。后人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来自于野史或者津津乐道的故事,《三国演义》中曹操胜败不惊,挥斥方遒的洒脱让很多人对他印象深刻。与此同时曹操不仅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亦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留下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志向,留下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洒脱,这很难让人将曹操与阴谋诡计联系起来。可历史不是仅凭一厢情愿的揣测就能下定论的,真正的曹操,可谓是坦率真诚,但又疑神疑鬼,大家风范,又不失小人嘴脸,他是复杂与矛盾的综合体,岂能是一个简简单单的“阳谋”概括得了的!

“阳谋曹孟德,阴谋司马懿”,事实真的如此吗?_第2张图片

说说曹操性格复杂无常,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作为魏国的建立者,曹操的一生是在征战与杀伐中度过,他踩着万千尸骨爬到这个位置,从他杀人的风格,对于曹操的性格就能够揣测一二。首先曹操是宽宏大量的,官渡之战的时候,陈琳在袁绍手下当差,为袁绍写了一篇檄文,文中将曹操骂的狗血喷头,并且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战败之后陈琳被俘,按理说将曹操骂的如此不堪,陈琳应该必死无疑,然而曹操淡淡的问陈琳,你骂我也就可以了,怎么连我的祖宗三代也骂。而陈琳的回答也非常淡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然后曹操就不再追究,任命他为司空军谋祭酒,这件事被《三国志·陈琳传》记载,可信度是非常高的。但是这样一个宽宏大量的人,在后期的政治斗争中,杀起人来也毫不手软,曹操在兖州时,名士边让说了一些对曹操不敬的话,出入此地的曹操为了立威,悍然杀了边让和他一家人,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震动。这就不难看出了,一个富有政治头脑的人,一个对人生看得通透的人,一个在权力的漩涡中进退自如的人,怎么可能仅凭借着阳谋纵横多年,一手创立曹魏,因此我们可以说,曹操善用阳谋,但阳谋绝不等于曹操。

阳谋不等于曹操,那么阴谋是否等于司马懿?这个答案显然也是否定的。司马懿这个人大概由于在《三国演义》中站在了诸葛亮的对立面,而且司马家族又属于窃权,在人们心中的名声是很不好的。

“阳谋曹孟德,阴谋司马懿”,事实真的如此吗?_第3张图片

司马懿是一个善用奇策的人,曾在建安二十年中建议曹操奇袭刘备,却被曹操以得陇不望蜀而拒绝。同时司马懿的嗜杀性格由甚于曹操,在平定辽东一役,司马懿屠城七千余人,并用其尸体夯实泥土在路边修筑高台以显耀武功,震慑四方。至此司马懿仍然是为曹魏集团效力的,造成司马懿产生反叛之心,则是在魏明帝托孤之后,曹爽欲排挤司马懿,广结党羽,并于正始八年专擅朝政,将郭太后迁到永宁宫,司马懿为自保采取装病的计谋,不问政事,最终放松了曹爽的警惕,并于嘉平元年诛杀曹爽。

此时的司马懿更像是被形势造就的英雄,为了家族与自己,他不得不架空曹魏政权,让司马家族取而代之。与其说司马懿善用阴谋诡计,不如说司马懿更善于审时度势,揣摩人心。权利的博弈归根结底是人心的博弈,司马懿深刻的懂得何时该锋芒毕露,何时该韬光养晦。

“阳谋曹孟德,阴谋司马懿”,事实真的如此吗?_第4张图片

将曹操与阳谋划等号,司马懿与阴谋划等号,显然是不客观的,这二人都是乱世中的英雄,只不过不同的境遇让他们的经历显得大为不同,曹操呈现给世人的更多的是看破人世的奔放与洒脱,而司马懿则是隐藏在暗处中一击毙命的狠辣与果决。尽管种种不同,但二人对于平定乱世,开创自己的时代,却有着相同的追求,正是因为这样,才让历史的长河显得波澜壮阔。

你可能感兴趣的:(“阳谋曹孟德,阴谋司马懿”,事实真的如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