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你就笑的行为实验,你愿意一起参加吗!---视角训练之95

装做笑容满面,一见人就笑,就此作为行为实验,连续三个月,有没有一起来的朋友,彼此分享心动不如行动的实验效果到底如何。如果你愿意,请联系我,一起制定可操作性的实验规程!

遇见你就笑的行为实验,你愿意一起参加吗!---视角训练之95_第1张图片

不懂装懂,不睡装睡,这里的“懂”“睡”原本就是行为的结果,加上一个“装”字立马有了不同意味,即故意装的行为背后透着什么目的,这才是需要探讨的。

按照李克富老师说法,““不懂”装“懂”的人只是自欺自人,“懂”却装“不懂”的人则是别有用心——没有人能够唤醒那个装睡的人,也没有人能让一个装不懂的人明白!”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咨询师从来不去试图唤醒那些“装睡”和“装不懂”的人,因为他们能够从中受益;但像我这样的咨询师却一直鼓励那些“装醒”和“不懂装懂”的人,尽管他们装得很难、很苦、很累、很无聊、很不道德……”

这里区分了两种情况。

首先作为“装睡”和“装不懂”的人,是在“揣着明白装糊涂”,明明醒着,明明懂得,就是故意反向为之,这不是心理咨询的对象,也不是一般人的生活常态。

其次,那些“装醒”和“不懂装懂”的人,从心理学角度看,才更加真实,也因为生活使人不得不装而痛苦,甚至出现严重心理问题。

举个例子,我听了经典图书推荐,也买了不少书,甚至开始阅读,可是读起来不再那么急切了,可以解释为假装看明白了精华思维在人家经典书籍里面,借助阅读经典提升水平,于是装模作样“读书”,最后发现“装”不下去了,变成了真实懒散模样。

这就是“不懂装懂”“装醒”,期间“装读书”的心态一览无余。

这样好不好,无所谓的,只要我们认识到这是大多数人大多数时候的常态就好了。能承认这点很重要。如同李老师说“必须承认,口上我也会说讨厌那些善于装的人,但一见到那些自己装着谦虚而把我又吹又捧的人我就心花怒放;这说明我也善于装。”

因此,“装”本身没有问题,但是要积极、阳光、向上的去假装。

如同我在假装读书,哪怕这本书看得时间再久,只要坚持读下去,一定会有收获,有那么一点点体会就很好。何况,更大可能是,假装读书的日子久了,真的会发现读书好处多多,变成了真热爱读书。

这也就是许又新教授说的“外目的”变作“内目的”,作为功利手段的读书变作喜悦目的的欣赏,这在哲学上就是“量变到质变”,这在心理学上就是“即时满足”到“延迟满足”,这在佛学上就是“渐悟”到“顿悟”。

每个人都是先生存再发展,先从低级生理需要到高级心理需要。比如社会心理学对人的“自我”研究,认为幼年时候主要发展“生理自我”,童年时候主要发展“社会自我”,青少年时候主要发展“心理自我”。

这里的假装到底好不好,假如非要有个价值判断,可以这样类比思考。郭坤老师讲授心理学教材时候,说到“理想”与“空想”的区别,她说一目了然这两词语褒义贬义分明,都是幻想的范畴,比如有个人喜欢买彩票,每天都上瘾,这个和立志成为医生而学习上瘾的人比较,看似都是指向未来,而且是积极行为,到底区别何在呢。

其实,可以从术语“意志”定义来看,确立目标、采取措施、克服困难、实现目标,这二者最大区别在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买彩票中大奖是个小概率,每天重复去买并不增加中大奖的概率,而学习医术呢,无疑会朝向实现既有目标更进一步。

是否有利于实现自己目标,这才是空想和理想的最大区别,而不要被表面的行为所迷惑。

因此,可以解释装醒、装懂、装读书等等行为,这是采用积极行为来有效实现既定目标,自然值得肯定和鼓励。

就像李老师所言,“如果您接受过认知行为疗法(CBT)的培训,一定知道,“装”是一种非常重要且实用的技术,叫“虚假接受行为表演技术”,基于行为对认知的影响——行为改变了,认知也就会发生改变,不管这种行为是不是装!”

而最实际有效的装,就如同詹姆斯兰格的外周情绪理论阐述的,用生理行为来倒逼积极情绪吧,“每天装出很高兴的样子,您就会高兴起来;逢人就装出喜欢人家的样子,人家也就喜欢您了。”

我要装做笑容满面,一见人就开心笑,就此作为行为实验,连续三个月,有没有一起来的朋友,彼此分享心动不如行动的实验效果到底如何。如果你愿意,请联系我,一起制定可操作性的实验规程!

(更多文章,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明白四达”)

你可能感兴趣的:(遇见你就笑的行为实验,你愿意一起参加吗!---视角训练之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