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国又来了爆款。
"性价比"奇高。
19万人民币(划重点,是人民币)的拍摄投资,票房收入高达620万。
超过了拍摄投资的30倍还要多。
性价比那是杠杠的。
强行五分制的雅虎评分接近4.5,豆瓣在将近2万人参评的前提下,还拿到了8.5的分数。
这其中还包括一部分还没看到一半就关掉来评分的小老弟。
为什么这么说?
这是个难题,如果没看过还真不好解释通。
《摄影机不要停》
先讲讲故事。
一个剧组正在拍摄丧尸片,因为女演员没有达到导演的认可,受到导演的大声训斥。
导演发火也是有情可原的,毕竟他为了拍摄这部片子东拼西凑借了不少钱。
导演从几百个废墟中专门挑中了目前的这个地方。
这里表面上是一个废弃的净水厂,实际上以前是提供给日军做人体实验的场所。
专门做那些"让死人复生"的实验。
化妆师和演员刚刚聊到这里,便从门外飞进来一只胳膊。
正在三个人研究这只胳膊的真假时。
被僵尸咬掉一只胳膊,眼神呆滞而凶狠的场务出现了。
你没猜错,场务尸变了。
化妆师和演员慌了神,而导演却来了劲。
原来,在楼顶撒上了血阵招来了僵尸。
目的,就是为了拍出真实的电影。
随着剧情的推进,剩下的剧组人员一个个接连意外。
最终,懦弱的女主角杀死了僵尸,砍死了作死的导演,拎着沾满鲜血的斧子站在血阵之上。
完成乐从温和到残暴,从忍耐到暴走的蜕变。
如何评价这个故事?
一个字——平。
题材平,已经烂大街被玩烂掉的丧尸梗。
剧情平,甚至有很多桥段的安排和拍摄直接拉低了整部片子的格局。
比如绑着头巾的黄衣服酱油莫名其妙地离开片场。
几乎等于太空旅客里强行苏醒五分钟然后挂掉的船长,就好像为了剧情需要强行设置的一样。
化妆师莫名其妙的暴走。
女主角逃跑时,长时间毫无意义的定点仰拍,以及长达几分钟的尖叫镜头。
同样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37分钟的时间,进度条已经走了将近一半,作为观众看到这样的故事难免会产生一些小情绪。
或许,对于这部分剧情会感觉无聊,也会感觉失望。
但老史可以很负责的告诉大家,正因为这一段的无聊,才会让整部片子变得异常精彩。
其实,这前三十七分钟,只不过是导演日暮隆之答应片方拍摄的一个一镜到底的微电影。
所谓一镜到底。
一台摄像机、一个镜头、从头到尾都不停。
而且,还是直播。
之前我们积攒在胸中的疑惑,随着拍摄视角的转变,得以释然。
三位演员突然在镜头前呆住不动,是因为饰演僵尸酱油喝高了一时醒不过来。
需要临时调整剧情。
定住的仰角镜头,是因为摄影师被撞倒,因为有腰疼的老毛病站不起来。
而化妆师因为过度投入而暴走。
场面失去了控制,剧组人员只能联合将她制服,然后包装成被男主角失手砍死的样子。
因为是一镜到底的直播,过程中只能选择将镜头全部留给女主角。
然后一个长达数分钟的尴尬尖叫镜头就这样诞生了——
当然,还有那个莫名其妙跑掉的换衣服酱油。
看似是为剧情需要无脑的铺垫。
换了一个拍摄视角才知道,不能喝重水的他,因为误喝了其他人的矿泉水,在拍摄的过程中闹肚子。
片子中切换视角的模式,让我想起了「双宝斗恶魔」。
绑架女人、杀死警察、棒杀学生外来的两兄弟在人们的眼里完全就是无恶不作的残忍歹徒。
可是当镜头切换到“恶煞”两兄弟后,才发现两个人有些傻憨,甚至是有些可爱的好人。
而那些凶恶的形象,只不过是因为一场场接连的意外造成的误会。
不过,相比之下「摄影机不要停」的安排更加高明。
在片子这个「剧中剧中剧」的模式当中,临时的突发情况以及视角的转变。
不仅仅是揭示了直播拍摄中的瑕疵。
同时也展示了因此而造就的神片段/镜头。
面对临时来通知加戏的场务,女主角捂住嘴忍笑,在镜头之下却意外的营造出紧张感。
而喝多的酱油演员,在日暮导演的拼命托举之下,竟然将一个僵尸的无脑和恶心完全展现。
你永远也不会知道下一次拍摄会发生什么。
对于一场可以NG的拍摄来说,一次重拍可能意味着费时费力费钱。
而一旦遇到了"因祸得福"镜头,就足以让片子垂于影史。
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蝙蝠侠黑暗骑士」中小丑炸医院的那一段。
那场戏是真实的爆破。
而希斯莱杰按下起爆器,医院炸了几响就停了。
他很疑惑,皱了皱眉,回头瞧了瞧,摊了摊手,然后低头撇嘴乱按起爆器,甚至用手掌狂拍。
直至大楼炸光后,他才上车离开。
爆破本应该顺利进行,剧本中本来是没有这一段的。
但是诺兰在爆炸出现意外后并没有停机,希斯莱杰也顺着即兴演了下去。
竟通过这个自由发挥的桥段,将小丑的癫狂、神经质演绎得淋漓尽致。
或许,这才是电影的魅力所在。
作为导演,想要将故事展现在观众面前,需要面对的困难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就如片中的日暮隆之一样。
空怀着拍出好电影的梦想,可聚集在身边的却是一帮“牛鬼蛇神”
比如那个唯我独尊,没有受过半点委屈的流量男星。
还有自己可以哭出来,仍然要用眼药水来催泪,并且在拍摄过程中不能毁掉形象的偶像女星。
每一部优质电影,尤其是小成本优质电影的诞生,都离不开剧组全体人员的努力。
包括导演,也包括演员,更包括默默无闻的其他人。
就像为了挽救镜头,奋力扑救的导演女儿。
还有为了在摇臂被毁的情况下完成最后的高空俯拍镜头,合力搭成“人形金字塔”的所有人——
不能毁坏形象的偶像女明星,被喷了满脸的血。
从没吃过亏的男明星也被导演打了一记耳光。
每个人都是电影质量关键的一环。
电影的最终质量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而每一个人也都需要一个努力的动力。
拍电影为了什么?
赚钱?
答案是肯定的,却又不完全对。
除了赚钱,还有热爱。
每一部电影都有导演和制作组赋予它的专属温度。
热爱程度不同,投入感情有差异,影片的质量自然不同。
观众们不傻,他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每一部电影被赋予的温度。
我们并不能肯定不会遗漏好片。
但可以肯定,遇到“温热”的好片,我们会珍惜,珍惜,再珍惜。
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