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周问答:养育孩子: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本周引入了时间维度,对现象分析更加犀利。


一、奥地利学派和《利息理论》

  • 利息理论最早是一批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研究,最早是门格尔提出,后来是他的学生庞巴维克。
  • 后来他们从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转往欧洲大陆、英国,有许多其它国籍的学者
  • “奥地利学派”的标签,是由反对它的学者提出来的
  • 其研究方法、内容、结果及参与的学者,都不限于奥地利,但“奥地利学派”这一标签一直保留下来
  • 《利息理论》作者欧文.费雪是美国人,也属于奥地利学派的学者

二、贫穷社会,人们生孩子为什么比富裕社会更多?

周一的问题:

如果儿童是耐用品,为什么比较穷的社会,人们生孩子比较多,而比较富裕的社会,人们生孩子比较少?

1、 存活率

贫穷社会婴儿夭折率高,多生小孩,才能保证活下来的数量

2、贫穷社会里的孩子,通常是体力劳动的补给

  • 贫穷社会,多生孩子,特别是多生男孩,可以增加劳动力,很早就替父母干活
  • 富裕社会,孩子更多从事脑力劳动,所需培养的时间比体力劳动要长很多,孩子都二三十岁了,父母还在为完成漫长的子女教育投资而努力挣钱。
  • 贫穷社会,儿童的劳动力可以快速变现,富裕社会抚育儿童成本高,进而调节了供需。

3、富裕社会里的父母,时间成本高

  • 富裕社会的父母时间成本更高,由于小孩付出的代价越大,需求量越低。
  • 早年的拼搏,是为今后的事业定调子、打基础,他们输不起、输不得。

4、贫穷社会里的孩子,通常是家长的储蓄

  • 贫穷社会,市场化金融体系不健全,靠养儿防老,给自己增加储蓄,提高储蓄的可靠性。
  • 富裕社会,市场化金融服务、养老保险健全,赡养父母不再是年轻人首要考虑的问题。

5、随着富裕程度增加,孩子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 收入高一些后,你不会买10辆自行车,而是一辆摩托车;
  • 再富裕一些后,你不会买10辆摩托车,而是一辆汽车。
  • 质量提升带来的满足感,远远大于数量增加带来的满足感
  • 好钢用在刀刃上,集中资源培养数量较少的孩子

三、只要存在时间,人们就会存在不耐

周二的问题:

原始社会里有一间茅草房、一间石头房。如果石头房的价格相对于茅草房价格下降了,石头房子变得相对便宜了,你由此推断这时的利率是下降了还是上升了?

1、在没有货币的社会里,利率现象依然存在

只要存在时间,人们就会存在不耐,与有没有货币没有关系。

2、不耐的程度不同,人们就会在现货和期货之间进行交易

现货和期货的交易,这个交易之间的比价,就是利息的基础
期货打折的程度就是利息率,未来本应该很贵的石头房子不太值钱了,说明折扣率、利率非常高

3、原本耐用的石头房变得相对便宜,说明未来将提供的服务不太重要了

  • 假如明天就是世界末日,只住一晚,茅草屋和石屋的区别没那么大,利率非常高
  • 如果对未来很确定,充满乐观、希望,则耐用品价格会相对上升

四、从耐心角度看,世界多姿多彩

周三的问题:

你会通过哪些具体现象判断一个人、一群人或一个民族对未来的耐心程度?

学习利息理论以后,从耐心的角度看这个世界,多姿多彩:

  • 建筑:用什么材料砌房子
  • 绘画:色调明艳还是含蓄
  • 瓷器:看它有多少道工序
  • 教育:看父母愿不愿意在语言表达、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一些耐用技能上投资孩子
  • 司法:英美有许多一两百年前的案件判例,很多都是很小的事情,马粪案、小麦案等,却耗费大量精力去较真、分辨其中的逻辑关系、责任轻重、道德高低,这是构成文明社会非常重要的耐用品。
  • 人际关系
  • 娱乐圈:行情风向变化快,时间宝贵,竞争激烈、公开化、白热化
  • 学术圈:来日方长、长期博弈,竞争比较含蓄、隐秘、温和,小心翼翼保护人际关系的耐用品
  • 书籍:装订质量、排版质量,需要从容、耐心、乐观

五、因为可能紧缺,商人才会囤积居奇

周四的问题:

商品紧俏时,商人故意囤积居奇,这种做法对公众有益还是有害?为什么?

商人囤积居奇的原因

1、产品可能短缺

不是商人囤积居奇导致产品未来的供应短缺,而是人们预见到产品将要短缺,商人才先行一步囤积居奇,这里的因果关系不要颠倒。

2、如果预测错误

商人要为自己错误的预测付出代价:买的一大堆货物,赚不到钱。商品紧俏是现货,如果预见未来有大量同样的商品补充,那么囤积居奇无异于自杀。

3、如果预测准确

如果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屯起来慢慢销售,对社会更有利。囤积居奇的行为,让人们从今天起把重要资源节省使用,分摊到未来的时间流里,产生更大效用。
囤积居奇者自身,通过提供“熨平消费”(错峰消费)赚到了钱。

4、囤积居奇本身是对“未来产品会短缺”这一信息的合理反应,要分清因果。

值得讨论的是:“未来产品是不是真的会短缺”这个信息,到底正确不正确


周五辩论

本周讲到小孩是耐用消费品。随着社会进一步变化,将来的人还要不要生小孩、养小孩?
正方:生养小孩满足人类天性,不管社会怎么发展变化,甚至不结婚,也希望养小孩。
反方:既然养小孩是一种乐趣,这种乐趣可以被其他乐趣替代,将来养小孩的人会越来越少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19周问答:养育孩子:质量比数量更重要)